蒋志斌
摘 要:本文运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互联网+”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阐述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分析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行业;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156 — 03
“互联网+”通俗的讲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下,创新知识社会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趋势;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模式,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互联网+”不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经济模式和形态,“互联网+”也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思维变革。“互联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
1.关于“互联网+”相关文献分析数据库的选择
本文中“互联网+”相关文献的检索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作为“互联网+”相关文献分析的数据库,无论是从文献的来源,还是文献的质量、文献的时效性等多方面都能得到从分的保障。
2.关于“互联网+”相关文献分析采用时间的选择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互联网+”相关文献来源为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来源,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高级检索”为检索模式,以“篇名”作为检索项,以“互联网+”为检索词,年限不限定的情况下,检索结果为1513篇文献。其中2011年1篇,2015年447篇,2016年为1056篇,2017年9篇。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根据以上情况,“互联网+”相关文献分析采用2015年以后发表的文献。文献发表时间虽然仅有两年多,但相关文献的数量众多,文献共计1512篇;同时,文献包含的学科也有40余种,这样就可以充分保障文献的多样性、广泛性,同时也可以保障了文献的连续性、发展性。
3.“互联网+”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3.1收录文献数量较多的期刊的分布
符合检索条件的“互联网+”的相关文献共1512篇,分别被收录在50余种核心期刊上,收录文献数量排名前6的期刊见表1,收录文献的篇数均超过20篇,6种刊物发表文献的数量为185篇占总收录文献篇数的比例是12.24%,6种刊物中,只有一种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同时,期刊出版周期较短的半月刊和旬刊收录的相关文献较多。排名首位的期刊《商业经济研究》,是中国商业经济协会主办的半月刊,其收录的的55篇相关文献中,基本上是“互联网+”传统经济的相关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
(1)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收录在核心期刊上且篇名包含 “互联网+“的相关文献的总量达1512余篇。这一数量级的文献量反应出人们对“互联网+”这一新生概念的迫切认知以及深刻了解。
(2)专业性较强的刊物(如青年记者、出版广角等)收录的有关“互联网+”文献内容比较单一,但数量较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献论述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广度和深度,对该领域在与“互联网+”的结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综合类的刊物收录的有关“互联网+”文献具有多样性、内容涉及的学科多、覆盖的领域广等特点,主要包含“互联网+”政务与政府治理、“互联网+”城市升级改造、“互联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传统服务业、“互联网+”地方经济等相关内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为互联网+相关领域全面、均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保障。
3.2收录文献获得基金支持的分布情况
表2仅是基金支持数量前10名的一个分布情况。经统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各类基金支持的相关文献233篇之多,占文献总数的15.41%.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互联网+”相关文献共有172篇,占文献总数的比例是11.38%,占各类基金支持的文献总数的60.14%;表2的10种基金中,国家级的就有5种基金,占有基金支持的50.00%的高比例。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在战略上,国家层面级机构对“互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表2中除国家级别的基金支持外,仅有5个省市的基金对“互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支持,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各个地方省市对互联网+研究的投入和重视的力度和程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升及发展。
3.3“互联网+”相关文献被下载的次数
表3中5种“互联网+”相关文献的“下载次数”均超过近6000次以上,而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任何其它领域的文献,被下载的次数超过1000次以上的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同一主题能有5片以上文献的下载量同时超过近6000次的,平均数更高达10000次以上的。这5种文献的高下载,直接为众多作者解决了有关“互联网+”以及相关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进而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关“互联网+”第一手材料,让人们清晰的明白“互联网+”具体含义和内容。同时,相关文献的高下载量,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们对“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认知的极大热情以及急迫的渴望欲。在文献“被引次数”方面,这5种关于“互联网+”文献的“被引次数”也高居“互联网+”文献“被引次数”的前列,5种文献“被引次数”共计323次,平均“被引次数”为65次,这在一般文献的“被引次数”中也算较高的,更何况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是在2015年以后的,文献发表的时间还没有到两年。“下载次数”的排名前3位的文献同时也是“被引次数”排名的前3位,这也说明了“下载次数”与“被引次数”的关联性及相辅相成的关系。
笔者对下载次数排名前5名文献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分析后认为:“互联网+”相关文献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点:1)阐述“互联网+”概念以及相关基本内容的;2)“互联网+”消费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传媒产业;3)“互联网+”实体经济的,如“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制造业;4)“互联网+”智慧城市5)“互联网+”其它。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从“互联网+”消费产业提升并發展到“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一个过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使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促进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不断改善。
〔参 考 文 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005-009.
〔2〕童有好.“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5,(10):62-67.
〔3〕张爱平.“互联网+”引领智慧城市2.0〔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6):20-23.
〔4〕张礼立.“互联网+”推动发展的几条途径 〔J〕.人民论坛,2015,(27):32-34.
〔5〕杨磊.“互联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探析〔J〕.学术论坛,2015(6):82-86.
〔6〕凤凰网.国务院印发推进“互联网+”指导意见〔EB/OL〕.〔2015-07-05〕.http://news.ifeng.com/a/20150705/44104810_0.shtml.
〔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