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树会+张文辕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方法 选取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性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性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02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原始房间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有孔隙[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本文就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国内三甲医院进修学院期间统计数量来源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女8例,男2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5.1±12.1)岁;观察组女9例,男1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5.7±12.5)岁;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超声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观察组排除年龄不满15岁者、UCG评估肺动脉收缩压高于60 mmHg者、具有既往肺部手术史或者右侧胸膜病史者、合并有其它严重心脏病史或者慢性病史者。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具体方法:患者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右侧腹股沟处做一个纵切口(3 cm左右),对股动脉、静脉进行解剖,插入专用的双极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分别于右胸骨旁第4肋间、右腋前线第6肋间、右腋中线第4肋间,做三个小孔,直径在0.8~2.0 cm之间,然后安置好上腔静脉阻断带、冷灌针、主动脉阻断钳以及其它手术器械;然后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切开心包、开始体外循环,于升主动脉根本缝一个荷包,阻闭上下静脉腔,然后阻闭升主动脉,采用冷血顺行对心肌进行保护;心脏停止跳动后,打开右心房,通过直接缝合、补片等方式进行房间隔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B超检查显示心房水平的分流消失,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传统的开开胸手术需要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通常需要做一个20~30 cm的切口,不但术后会留下严重的瘢痕,也因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都会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带来巨大的创伤[2]。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开始蓬勃发展。包括小切口手术、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辅助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全胸腔镜手术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先进的为经胸腔镜心脏手术。全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可以准确的清晰的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更利于精细操作,而且仅需要很小的切口,可以减少对胸腔内的干扰以及临近组织的损伤,手術仅有少量的瘢痕,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美观度高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要。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也说明完全性胸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性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 帆,高 峰,周 凯,等.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J].西南军医,2015,12(02):121-123.
[2] 阿布都外里,李俊红,木拉提,等.完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26(10):1169-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