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平+路波
【摘要】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进一步提前糖尿病治疗重心,从而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糖尿病前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02
糖尿病前期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调节受损但未达到糖尿病(MD)的高血糖状态,主要表现为患者糖耐量降低(IGT)及空腹血糖增高(IFG)[1],目前我国患者仍有着较高的转糖尿病率[2]。中医学将这种处于正常和MD患者之间的状态归属于“未病”。近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也逐步得到人们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对MD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无疑是一项合理有效的措施[3]。因此,笔者从“治未病”理论的实际应用着手,对糖尿病前期进行生活和行为方式指导具有重要意義。
1 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
早在《黄帝内金》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以上均体现了治未病具有防重于治的特点。此外,元·朱丹溪在《内经》的引导下也阐述了治未病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其中,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采取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已生病要及时治疗,并能预测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鉴于此,顺应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其从“未病”到“已病”漫长过程中做到早识、早防、早治意义重大。
2 “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病因常以禀赋不足为内因,以久坐少动、过食肥甘、情志失调等为外因,内外相应导致脾失运化、肝肾亏虚而致病[4],其病机在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兼夹,以食郁主[5]。黄铮等认为其病先在食气郁滞,中焦郁闭而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伤津致血糖升高,其病变以实证为主,虚、瘀兼见[5-6]。这与当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甘厚腻使脾胃气滞食郁而胰岛素抵抗,痰湿诱导发病、情志不遂加重病情等观点相符[7]。
因此,合理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前期宜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着手,从起居、饮食、精神、动静及劳逸等各方面进行调摄。
2.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的特点在于抗病防邪,重在预防。如《内经》所云:“上医治未病”,即最高明的医生无外乎知道教患者如何摄全防病。此外,清·曹庭栋在《老老恒言·慎药》中说:“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意思即顺应自然界变化节律调摄养生可使人体与自然阴阳平衡,从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2.1.1 调畅情志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举痛论篇》中有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喜、怒、忧、思过度等均可致五脏功能失调而诱发机体代谢异常致病,可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其防治中尤为重要。
2.1.2 合理饮食
《金匮要略》中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因此适时、适量进食可控制体重,减少高危因素及发病几率。
2.1.3 适量运动
增加体力活动可以使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协调,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增强体质,同时适量活动可促进血糖分解,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等诱发因素的干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2.1.4 定期血糖监测
每2~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时了解血糖水平并对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2.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的特点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扩展。《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8],即当邪气侵体,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变。因此,临床诊疗应以积极查找病因为首要。诊疗中我们宜四诊合参,辨清病证,合理诊治。其次,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气滞痰阻证可用越鞠丸加减以调畅气机;脾虚痰湿证可选六君子汤化痰祛湿、补益脾胃;阴虚气滞证宜选二至丸联合四逆散滋阴行气[9]。此外,坚持饮食及运动疗法是必不可少的调摄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早有记载,即顺应自然界变化,合理饮食,规律生活,节欲保精,动静适宜等规律合理的生活习惯可以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最后,定期了解血糖状态,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便控制血糖的正常。
3 结 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前期具有病程长、发病原因多样、病机复杂等特点,日久可转变为MD并引发其他疾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均有详细论述,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该病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可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转变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 麒,高爱洁,刘玉伏.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11(8):5-7.
[2] 刘树林,凌 燕.“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3,33(6):550-552.
[3] 马 纲.构建“治未病”IGT干预模式为评价体会[J].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586.
[4] 谢红艳,葛爱利,赵嫒嫒,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0,28(10):39-40.
[5] 黄 铮,何艳宏,徐秦儿,等.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效果[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4):208-210.
[6] 吕仁和.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J].中国中医药现远程教育,2006,4(2):18-49.
[7] 良 毅,韦海涛,张相珍,等.越鞠丸口服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429-431.
[8] 凌耀星.难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119.
[9] 高 路.中医规范化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效果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6,20(23):3262-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