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咏唇齿香 披文入美境

2017-06-19 03:43赵俊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感悟朗读方法

赵俊峰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批文入情,朗读涵咏,余味无穷。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朗读;美读;方法;感悟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它是自觉地运用语言技巧对书面语进行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为听觉形象,准确生动地再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即通过眼看文本——大脑接受文字符号——指挥口腔发出声音——大脑再接受声音积极思维——理解文章内容的心理过程。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检查理解水平、提高读写能力、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规范和推广普通话的有效手段。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出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使人印象深刻、久久回味;有的人读出来却平淡干涩、无韵无味、使人听了如同嚼蜡。既然朗读如此重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重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范读引路法

小学低年级段,由于学生入学时间短,生活阅历浅,对于文章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朗读的技巧等都较肤浅,加上地域方言的影响,学生的语音也很不规范,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模仿力很强,采用范读引路,他们会根据老师范读时怎样停顿,怎样确定重音、速度,怎样处理节奏、语调等进行仿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首先,教师要认真练读,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把握好语调、节奏、重音、速度等朗读技巧,并借助适当的态势语,做到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其次,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听读。看看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让你印象深刻,你能这样读出来吗?(对学生仿读进行心理暗示)你认为这样读好吗?你觉得怎样读更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读,而不是机械模仿)最后让学生仿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里的范读仅仅是引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语气感情,只要能表达文意,能使读者移情动容,就应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对于标点符号、词语、句子、段落间的停顿等要做必要的技巧指导。

二、自读体验法

吕淑湘先生指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这种“习得”主要靠一种自我体验。儿童在朗读过程中,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形成多渠道的暂时联系,能够把书面文字和其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自然体验法”应针对学生朗读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一步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要让学生自由读书,可以大声读,亦可以小声读,可快读,可慢读,只要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断读,不破读,集中注意力,“心到、眼到、口到”,能够正确、流利地读。也就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要求达到的境界:“凡读书……须要读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读。处理感情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自我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原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的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正确、流利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若稍作点拨,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和形象,创设情境,进行体验,这样他们就能正确地把握角色语气,读出感情。如朗读《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同学们在朗读老黄牛的话时,都下意识地用一种比较粗的声音,因为他们对老黄牛有一种生活体验。读“小壁虎爬呀爬”时,有的学生读得很快,教师就启发学生“失去尾巴的小壁虎是一下子就爬到小河边的吗?”学生们就会在头脑中创现出小壁虎艰难而吃力地爬的情境。在朗读时接能够准确把握基调,读出情感。

三、品读感悟法

吕淑湘指出:“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字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要多些什么。按数学上的道理,二加二只能等于四,不能等于五,语言里可不是这样”。由于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和意会性,语言作品充满着言不尽意的情况,这就需要读者去品味、去感悟、去创造性理解。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揭示汉语阅读规律,概况出阅读得意三项原则,其中就有“赏析文技,阐幽发微”,这“幽”和“微”就是文中潜在的意义,即深层义、言外义、象征义、哲理义。品读感悟法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习品读,如同品茶一样,在朗读中细细地去品味,去体会,从中体悟语言的意韵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要把自己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朗读出来,把文章的“味”读出来,并从中“悟出一些作家似未说出,却已透过文字说出的内容而要在读者心中唤起的东西”。要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心情,事情景物的不同情景,感悟朗读语调,处理好声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恰当的语气感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先让学生借助注释朗读全诗,感受诗句的清新流利及节奏明快、音调铿锵的韵律美,再在此基础上设置疑点让学生品读,将学生导入诗的意境:帆影远融碧空,长江流向天际,想象诗人在送走好友之后久久伫立江边,极目远眺的情景,这样诗人在孟浩然离去后的惆怅情怀、诗人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学生就可感可触了。

四、美读入情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而入情。”在朗读中“走进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这种走进书去入情入迷的朗读就是美读。美读使人深入文意体验感情,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美味,并进一步在精神境界中遨游。如同叶圣陶所言:“在抑扬顿挫方面多用功夫,使读者移情动容”,在朗读中“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情”。美读一定要沉入文字,揣摩文意,深深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置身情中,如在无人之境,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尽兴处可“手舞之,足蹈之”,心凝神释,与万物冥合,表情手势,自然而出。美读有助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对丰富想象、陶冶情感,理解文章的神情理趣等具有特殊的功能。

五、评读提高法

在语文教学改革新形式下,评读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朗读方法。评读提高法就是通过对朗读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提高朗读能力。在互相评议中,既培养了学生“耐心专注地倾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在评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评读中提高朗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评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主动性。如《》指名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当评委,互相交流对他朗读的意见,说说这样读有无道理,对这样的朗读是否满意,为什么。就在这样的评读中,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吸纳是合作精神。

宋代学者陆九渊提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批文入情,朗读涵咏,余味无穷。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感悟朗读方法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