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晗+夏夏+徐添奇+周芮昕+王子琪+胡锟
摘要:互联网时代,所有传统领域无不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教育问题在“互联网+”领域同样大有可为。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病,我们认为可以尝试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教育的一大亮点,因此我们选择从这一视角来探索“互联网+”这一新兴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互联网+;农林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形势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1]。我们认真分析并深入了解了“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并以大学生的视角,去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农林高校的学生,我们在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许多高校开办的艺术类公选课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备及教学质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2]所以本项目将以农林高校艺术类公选课为突破口,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农林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项目研究人员于2016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在南京林业大学针对这个项目开展了社会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林300位在读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数据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基本调研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专题调研中,为提高调研的科学性,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为1:1。且由于艺术类公选课主要在大二年级开课,调查对象以大二学生居多,占62%,大一学生占10%,大三学生占15%,大四学生占13%。至于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分布情况,则以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学生居多。在调查对象中,至少了解“互联网+”的学生占40%,而至少听过的学生占79%。有了这样的基础,创新教育模式,将教育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会容易一点。
(二)对新模式的看法和态度
总体来说对新模式采取支持态度的学生占60%,中立的学生占38%,而不赞同的学生占2%。其中关于是否赞同“互联网+”模式的问题,非常赞同的占18%;比较看好的占54%;没有特别想法的占17%;不是很赞同的占11%。被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模式在高校实行的可能性的看法:认为非常可行的占8%;认为有些可行的占69%;认为可能性非常小的占23%。被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模式将取得的结果的看法:20%的人认为该模式潜力大,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结果;73%的人认为该模式有一定潜力,但取得回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7%的人认为该模式很难发展,但也并非没有希望。
二、农林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现状
针对当前教学模式的问题,我们了解了一下学生心目中真正理想的模式以及他们对于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于对教学模式的种类选择问题,被调查的学生以较高的频率接受大学艺术类公选课采取网上授课的形式。其中网络公开课和微课的支持率又比较高。从多选题的频率来看,学生们认为新模式比较突出的优点是灵活方便、资源共享、交互性很强。这些优点的选择人数都超过了180,而易于管理和自主性学习的选择人数也超过了90。
对于“互联网+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的看法,59%的人认为该模式会由于宣传不到位,使学生对其了解不深;52%的人认为该模式的实际实施难度较大;48%的人认为可能由于大部分人的传统观念,该模式不太容易被接受;29%的人认为实施该模式成本过高,实施中会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44%的人认为该模式会导致上课效率低下。
另外,35%的人认为“互联网+”模式取代传统的上课模式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到了觉得“互联网+”模式在高校中实行的可能性时,只有23%的人觉得可能性非常小。
三、现状产生原因及建议
针对上述的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试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希望可以找到教学模式创新的合理路径,使得“互联网+”的模式可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关于对新模式的态度问题,我们认为做好新模式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它深入人心之后,才会对它形成公平合理的判断。当然,新模式有利有弊,只有趋利避害,不断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改进,新模式才能在崭新的时代里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关于被调查者对于该模式的前景的态度所存在的前后“矛盾”的现象,我们的分析是,改革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要具体运用到生活中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说,被调查对象认为其在高校中实行的可能性要比其完全取代传统的上课模式的可能性大。另外,“互联网+”授课模式也有其先天的不足,即问卷中所提到的效率低、群体意识淡薄、德育教育存在不足、教师无法深入指导、成本较高等,这些不足也大大降低了它取代传统的上课模式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农林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可行性。通过这种信息化手段,采用网络在线课堂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但是目前,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和运作体制等还缺乏稳定的理论指导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努力探索和研究互联网在线学习发展的正确途径和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吳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2]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96-99.
[3]唐晓勇.跨界融合:‘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创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