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自春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焕然一新。课堂灵动起来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然而,精彩纷呈的表面背后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造成学习兴趣低下,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差。经过近几年的教学,针对几个较典型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和学习辅导,总结出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情感;学习兴趣;家校沟通
一、心理交融,培养学习数学情感,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王×是个帅气的、活泼好动的男孩,早在一年级时就鼎鼎大名了,所有的老师都认识他——一个爱调皮捣蛋的男孩,一个在课上从来坐不稳3分钟的男孩。到了二年级,我也确实领教了他的种种表现。他在课下是一个挺讨人喜欢的孩子:认真值日,热心帮助同学,在同学中很有人缘;见到老师笑脸相迎,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教本忘在教室,总能够及时交到老师手中。可在课堂上,就截然不同,令人头疼:听讲虎头蛇尾,在后半阶段就与同桌、前后桌窃窃私語,自以为是,影响了课堂秩序,扰乱了老师的授课。针对王×的问题,我首先肯定他的品质,在为人方面是及格的,将来是一个受欢迎的好伙伴。然后指出,光做一个好人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水平,有干事创业的能力,将来才有立足之地。所以从现在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听课要认真,作业要用心做,不懂的问题要请教,各科成绩争取90分以上。“你其实很聪明,不好好用实在太可惜了!”通过多次交流,他把重心投入到学习上了。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乐趣
李××是一个十分懂事又特别善解人意的男孩。妈妈骑着车送他上学,他能体谅到妈妈的艰辛,会对妈妈说:“妈妈,还是让我下来吧,你这样带着我骑车很累的。”他是一个爱好体育的孩子,体育是他的强项。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获得了60米第一、空心球第二的好成绩。看着他的精彩表现,我们都为他高兴。可是提起他的学习,任课老师都会皱眉,数学基础尤其差,脑子反应慢,上课时,有些知识因为听不太懂,就似听非听。课上经常打瞌睡,课堂作业基本上不会做,前些日子,在学习“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我怕他白天的知识没学好,晚上留下来补差,我给他出了一个此类问题:
二(1)班有男生32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
他很快地就写出算式:32-5=27(人),我一看他写的算式,居然十分正确,问他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他说是女生比男生少,所以要减。虽然没有完整地说出理由,但对于像他这样的学生,能这样表述,已经很不错了。这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的,而且还有一定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为了摸摸底,我又让他做了几个类似的练习,结果在我的提示下他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让我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接受能力,其实他并不笨。我在班级告诉学生:你们今后不能再说李××笨,尤其当着他的面。他能学,而且认真听讲接受起来不比别人慢,他的问题在于没有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们都需要给对方信心,帮助他学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放学后我就留他订正作业,强化辅导,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周后就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他超常发挥,考出了目前最好的成绩,与班级平均分比较接近。看着他久违了的笑脸,我也为他感到高兴。所以正面鼓励、情感投入、关心帮助他的学习,将会是有效的途径。
三、构建和谐的家校沟通渠道,多方形成合力
1.开好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
每学期召开2次,与家长沟通育人心得,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校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共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在班级开展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亲子活动、书香家庭评选、学生感恩家书”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家庭教育。
2.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所以我格外注意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要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打电话,嘘寒问暖,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幸福的港湾。学生王×父母远在海南打工,孩子由姥姥看管,孤独寂寞和思亲痛苦折磨着孩子,致使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我就用打电话、发短信规劝孩子父母多关心孩子,后来孩子父母意识到挣钱再多也无法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王×的母亲就回家乡打工,照顾孩子就方便了许多。王×有了亲情的滋润,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微笑,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对学困生富有针对性的、耐心的教育,大部分能够摆脱“学困”的状态,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