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7-06-17 09:58刘琼
求知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

刘琼

摘 要:随着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的发展与研究方向。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非常有利的举措。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视角,以湘西地区为例,提出一些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并且从深层次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网络时代数字化博物馆等保护策略,弘扬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受到政府的重视,一般是在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得到保存。这些地方虽然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书籍不易保存,成本较高,而且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博物馆的优势是专业,而且展示的形式和效果极为生动,但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是保存在省会城市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之中,很多县级市、县的学者想要学习,会很不方便。如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是依靠在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得到保存,并不能起到文化传播和弘扬传承的作用,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一些地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本土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虽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会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实现资源共享,但很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已经沦为一种猎奇性质、娱乐性质的展示,成为一种由“文化”外壳包裹之下的商业化核心。这样一种畸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式,也会间接地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寄生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最终导致文化的流失或变形。

二、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技术支持

1.数字化采集与数字化提取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记录它的原生态形态,我们可以使用高科技设备,用数字技术将图像、声音都保存下来,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采集湘西地区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作品及制作流程甚至制作教学视频。可将湘西地区侗族大歌、土家族毛古斯等原生态歌舞形式进行录制和保存。即使今后经过若干年,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消亡或者发生一些艺术转变,但它仍旧会以一种历史文献、历史影音资料的形式而长存,以供后来者用以学习与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有利。

2.三维动态成像与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除了使用传统的二维采集和提取技术,还可以大量使用三维动态成像和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在妥善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的基础上,还能够让人利用光学错觉原理产生一种代入感、真实感。相比于动态三维成像技术,数字虚拟技术更具仿真效果,不仅能够重现过去的场景,还能够让人在这种虚拟的场景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

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更多技术手段的传播途径,加大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新媒体传播范围。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需要出门,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能浏览、下载相关信息。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随着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机App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出现,非物质文化的受众愈加广泛,保护与传承的形式也愈加多样化。

三、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策略

1.构建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体系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首先是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分类。湘西地区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文学作品中,还是在人们的心中,都是一个有特色的地方。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湘西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还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不同,创造方式各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方法和措施开展数字化实践保护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个方面:①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除第四点以外的四大类。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时,要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特点,结合湘西地区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为科学建立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作好铺垫。

2.构建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遺产数字化资源库

中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起步较晚,2006年浙江大学从数字化提取的角度出发,对楚文化编钟乐舞进行了再现。2010年《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的项目负责人杨晓辉构建中国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我们必须将新型科学技术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建立数字资源库。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网络媒体技术在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

3.构建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的本质其实是实现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科学化,它不是对文献的单独收藏,而是通过现代科技将它们保存下来,而且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使命,数字化博物馆既可以用图片、影音的形式进行展播,还可以利用近年来最热门的技术VR虚拟现实,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全世界的读者只需要戴上VR眼镜,坐在家中便可以进入一个神奇、梦幻的世界。数字化博物馆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得更加系统,并且有利于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学习,这就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分类,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科学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项工程尤其艰巨和必要。

参考文献:

[1]陈廷亮.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J].三峡文化研究,2008(00):138-156.

[2]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