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2017-06-16 20:14韦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建设职业教育

韦星

[摘要]在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中,必须突出加强内涵建设,尤其要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扬州市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初步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

近几年,党和国家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先后多次作出重要决策,并提出相关规划与政策安排。近期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同时对地方高职院校进行了一些调研,认为除了要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外,必须突出加强内涵建设,尤其要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鲜明地把提升经济发展质态与改善民生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提升经济发展质态来说,这是让经济进入换挡升级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也就是要推动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即把“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同时还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此,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从改善民生来说,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而改善民生的前提就是要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在经济发展质态提升时期,要能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同样需要大规模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因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正适逢其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地各类教育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在这样现实基础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加快发展職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认为重点应落在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上;落在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上,一句话就是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人,即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今天,不少地方都建有科教园区或大学城,学校的硬件等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及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等等还需要花气力调整、完善、优化,但是我们认为更为紧迫的任务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类“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结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育教学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人才的能力。因而,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应是理论之师、技能之师、品行之师。

二、发展职业教育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国外经济腾达的又一秘诀

国际经验一再表明,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欧、日、俄、印等国家与地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因此,在国外高等教育中,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比例,德国是20%和80%,瑞士是18%和82%。现在,美国也提出要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以支撑实体经济重返制造业的巅峰。同时,绝大多数国家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尤其高等职业教育中,都把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德国为例,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一秘密武器的是高水平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他们的教师不仅学历高,而且企业经验也非常丰富。他们对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有严格的标准。其次,德国对“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有健全的相关法律作保障。第三,德国有完善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第四,德国培养职教教师重点突出。

三、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高职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其招生规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扬州市共有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占地共3200亩,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规模达5万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以及培育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扬州高职院校重点发展制造、化工、材料、能源与商贸、旅游等大类专业的同时,四所高职院校又各有侧重。

各校结合专业建设装备了一批与现代化生产基本同步的先进设备,共建成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研发平台11个,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4个,建有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市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订单培养的比例达60%以上。4所高职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62.5%,专、兼职教师队伍总体素质良好,结构基本合理,尚可满足教学实践要求;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7.4%,较2010年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对照江苏省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78%和85%以上的要求,我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同时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标准及评价体系不一。如有的院校提出的具体标准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有非教师系列的本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即“双职称”说;有的提出“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双证”说标准;还有的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全”、“二师”、“三能”、“四证”的职业素质标准,“一全”是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三能”是指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毕业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

(二)“双师型”教师质态不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规定,师资队伍的评估指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70%以上为优秀,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市高职院校生师比、双师比例持续优化,但校与校之间还有差距,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的双师素质比例分别达到83.20%、87.14%、61.81%、9.26%。经调查,各校均还存在为达到验收指标,一般都对“双师型”标准就低不就高,以从数量上增加“双师型”教师。

(三)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引进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19人,从企业、生产一线引进的技术人员6人,多数专任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生变为老师,人职前很少甚至从未参加过教育教学实践,更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足,他们发展为“双师型”教师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要求兼职教师占專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达10%以上,但聘用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工程师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其主要原因:(1)由于本职工作压力大,很难在学校常规时间抽身进行教学活动;(2)部分行业企业专家不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不足,同时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3)相关激励措施不到位,校方对企业工程师或能工巧匠一般按讲师对待,所给的报酬缺乏吸引力。因而兼课教师来自高校的较多,来自企业行业的较少,且很难进入“双师型”教师队伍行列。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首先有关方面不够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及制度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与方法仍较单一,以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及高层次院校集中进修或培训为主,一般以加深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且以授课为主,到企业、工厂实习、见习未做安排或时间很短。各高职院校虽有各自的教师培养制度,但缺乏与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制度,实际能够到企业实习、脱产顶岗实践的教师人数较少。

另外,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重学历重职称,有的甚至以为评定“双师型”教师是一次性行为,一次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即为终身“双师型”教师,尤其对实际技能的不断提升缺乏后续发展规划。这些与国家、地方及其主管部门没有制定相关标准、政策_与鼓励措施密切相关,与高职院校在积极提升内涵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面,得不到足够的经费与政策的支持也有直接联系。因而,高职院校与教师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应有的内在动力。

四、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根据省、市的工作定位及其要求,以及本文前面已做的分析,要能进一步有所作为、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提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

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都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紧密,要积极超前谋划,根据发展需求,坚持量质并举,落实有效措施,大力培养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走上互动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技能人才必须坚持贯彻“产教融合、理实合一”的理念,学生要在高校与企业两个场所,学习理论与实践两项内容,毕业时要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有既懂理论又会实际运用与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才能胜任。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社会与学校的共同责任。高职院校要适应需求,办出特色,必须形成专业竞争优势,而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双师型”的师资优势。

(二)要上下结合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规划

首先要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由市政府或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并实施高职教师资格标准。有必要对高职教育教师明确其应具备的学历及行业资格证书等,作为人门条件,引进、外聘高职教师时要严格把关。同时要制定并实施“双师型”教师标准,明确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以及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相关标准;对来自企业、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也应明确在任教前必须进行有关规定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

其次,要建立与完善高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国务院国发[2014]9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要据此制定全市高职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市教育部门要相应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对高职教师培训也要做出相应安排;各高职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根据教师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或继续教育计划。

再次,要建立健全相关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职教教师实训基地。市综合部门或市教育部门或市职教集团要协助高职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高职教师实训基地。二是要为高职专任教师提供到大中型企业或科研单位访问交流或实践锻炼的通道,帮助他们了解企业一线最新设备、技术的应用;三是要建立完善兼职教师库。市教育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有关方面要出台政策,帮助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课教师并强化管理,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建设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

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要给予政策支持。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人才合育、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资金合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实习锻炼、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要切实加强高职师资培训体系等建设,对有关部门与高职院校开展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以及鼓励高职校开展校内以老带新、教学与技能竞赛等培训,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促使“双师型”师资培训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政府要加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要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赋予市教育学院相关职责,定期组织开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交流与培训;要设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

三是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激励与评价制度,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促使其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要保障到企业实践教师的权益,经批准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实践期间享受学校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重视加强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协调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需要强化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宏观引导,充分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

一是要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的综合协调,认清培养优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与解决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问题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企业和高职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师资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养“双师型”师资的积极性;

二是协调、督促各院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各自特色,保持各高职校专任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与不断提升,保障各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政府及行政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督促各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培养专项经费,加强培养师资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引进与培养并重,外力与内力结合,需要得到政府与各行各业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促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规范、科学,以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转型与升级及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双师型队伍建设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