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娟
【摘要】要练就学生“入耳能撮意,出口能达辞,提笔能成文”之生活能力,就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厚此薄彼,不浮不夸,坚守“语”和“文”的教学阵地,还语文一个真实的面貌。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老在《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中这样理解语文:“1949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文的本领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表明“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故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语言,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提高我们对母语的表达能力。
那么,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言其所想、达其所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舍旧念明新规
(一)正本清源纠偏向
很多时候,为了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讲解更多的内容,老师们经常会滔滔不绝,独揽课堂话语大权,几乎不给学生言说的机会。为了应对考试,老师们传授解题攻略,灌输答题技巧,课堂上只有老师的“真理”而无学生的静心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不见得有益,甚至有害。因此,我们的老师应看清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纠正自己的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己任,稳稳地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王荣生教授列举了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低效现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比喻,一直到高三复习时还在教,但学生仍然不会有效运用。教授要告诉我们的,不是学生太笨,而是反映一种教学怪圈,教师平时的讲解缺乏必要的思维消化过程,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样学生永远无法放开老师的手去自行奔跑。所以,老师应以自己的能力去解读文本,以自己的思想去引领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的方法跃动在课堂之中,这样方能授之以渔。
二、常积累微写作
(一)词句积累
词汇和诗文积累的初衷是运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譬如要求学生在当天的习作中一定要用到近来所学的某些词语或诗文,也可给定几个新学的词语和几句诗文,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其串写成文。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新学词句的理解程度,加深他们的印象,更能拓宽他们的词汇运用面,达到现学活用、为语言的恰切表达打基础的效果。
此外,除了教材中所学,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经典文章,有条件的还可以熟读成诵并作一些摘录,在充分背诵积累之余加以实际运用,就是直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佳径。
(二)微型写作
写作是最能检验语文表达水平的一个途径,因此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微型写作便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教会学生对文本作批注。批注的內容有很多,可以是对课文标题提出质疑,对作者生平作补充,对写作背景作探究,对行文间架作解构,对重点语段词句作鉴赏,对人物形象作评价,对环境描写作分析,对全文情感作评点,对文本思想作品悟……批注的角度可以涉及方方面面,但不管哪方面, 我们都必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意思准确、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做到这点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假以时日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习缩写或扩写教学。黄厚江老师在教《阿房宫赋》时就采用了缩写形式。黄老师将铺陈部分压缩为一段话,留下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根据所填的关键词到课文中找对应具体的内容,最后环节又让学生用三个字概括文章思路和内容,由一篇文章到一段话,再由一段话到三个字,充分落实了这篇赋“体物写志”写作特点的教学目标。古诗赋可以如此教法,现代文同样能行。于漪老师则将晋祠的教学从一句词条展开,明显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松鼠》等文章时也不妨尝试上述形式。
尝试改写或补写教法。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一些重点词句语段的效果,改变原文的表达时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笔者在执教《凡尔赛宫》时,把第六段改成了一句话“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来令学生明晰所写内容通过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清特点的文体样式。我们可以对文体的空白处作补写,如对《七颗钻石》中小姑娘的梦境作想象扩充,对《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手作补充描写,对众人的笑作进一步的充实。我们还可以对情节的发展作后续拓展,如对《窗》的结尾续写,对《范进中举》中范进在仕途上的发展发挥创作。
微型写作的形式丰富多样,语文教师只要心中始终明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的语言价值,必然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教学。
三、闻讯息表情意
(一)多些声音闻讯息
现在的课堂几乎离不开多媒体,老师的问题、分析、教学的重点甚至课堂内外的作业都会写在上面,这固然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看到记下,无形中却削弱了他们听闻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捕捉声音信息的本领。为此,个人觉得多媒体是需要,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思考的问题可以不用投影,有些重点也可用听写的方法,或许这样还更能激起学生的紧张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即使是熟悉文本,也可以先采用听读的方式来走进。
(二)多些实践表情意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有口语训练的材料,但因它不是考试重点而往往被忽略,这让学生又白白错过了训练口头表达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还要尽力设置一些现实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表达他们的思想,展示他们的思辨风采。比如进行课前一分钟即兴演讲,对文本观点作正反双方的辩论,就社会热点表述自己的看法等。
综上所述,要练就学生“入耳能撮意,出口能达辞,提笔能成文”之生活能力,就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厚此薄彼,不浮不夸,坚守“语”和“文”的教学阵地,还语文一个真实的面貌。
临了补充一点,就文首提到的“踩点”给分现象,笔者还想提出一个不成熟的看法:试卷的评分能否把答题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也考虑在内?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