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字理识字有效吗

2017-06-16 06:13◇顾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文字小篆字理

◇顾 琴

这样的字理识字有效吗

◇顾 琴

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青年教师的识字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他上的是苏教版的《秦兵马俑》,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这位老师带领学生理解“握”“擎”“拿”,重点理解“擎”。

师:知道“擎”是什么意思吗?

(生茫然,犹豫着做出了把手捏在胸前的动作)

师:“擎”的解释是“向上托、举”。

(生把手高举头顶)

师:对了。“擎”在古代是这么写的。(板书:“擎”的小篆:)左边是一个“金”,表示武器,右边是一只手,“擎”的意思是用手拿着武器。可是现在它的字形发生了改变。(板书:擎)

乍一看,这位老师能结合古文字来教学生字,向学生讲清了古文字的字形和字义,明确了造字理据,看上去颇具科学性,感觉教得比较扎实。可深入分析,却发现这个片段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擎”的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差别很大。在漫长的汉字演变过程中,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出现了一批因黏合、省简、变形、讹错而变得失去理据的字,对于这些字就不能分析它们的造字意图了。针对“擎”这个字来看,它不再是由两个独体字(或偏旁)“金”和“攵”组成的会意字,而是变成了上部(敬)表声,下部(手)表意的形声字,不仅造字方法发生了改变,字的间架结构也完全不一样了。这类字再去追根溯源,带领学生分析古文字,对现代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就完全没有帮助,也就没有多大教学效果了。

怎样的字理识字才是有效的呢?适合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字,应当是字形比较复杂或易写错的,追根溯源之后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字。比如,“步”字,学生很容易在下面加上一点,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可以这样去教学:

师:(出示“步”)小朋友看,这个“步”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记住它呢?

生:“步”的上面是“止”,下面是一个“少”去掉一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在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步”的。(板书“步”的甲骨文:)猜猜看,这是两只什么?

生:像两只脚印,表示一个人在走。

师:你猜得已经很接近了。这其实是两只脚,斜伸出去的是大脚趾,上面是左脚,下面是右脚,左右脚向前走动就叫“步”。后来,字形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板书“步”的小篆:)脚趾还是伸在外面的,脚掌变成了两根线条。再后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步”。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竖没有变,大脚趾变成了横,竖和横分成了两笔,上面的就成了“止”,再来写下面的,竖也没有变,大脚趾变成了向左的点,最后一笔写成撇。

由于“步”是个书写错误率很高的字,教师首先进行溯源,板书“步”的甲骨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其次,板书“步”的小篆,将现代汉字的各个笔画与小篆进行对应比照,形象地感知 “篆体—楷书”之间的联系,从而记住“步”的字形。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极少有人再将“步”写错。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猜你喜欢
古文字小篆字理
宋伯军小篆作品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小篆的笔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