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文本的群文创生策略

2017-06-16 06:13吉云兰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教材

◇吉云兰

基于教材文本的群文创生策略

◇吉云兰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单位时间内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集体建构,寻求共识的过程。这种阅读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崔峦先生认为,群文阅读要加强与教科书的联系,要依托教科书进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和相关资源,以主题为结构线索,系统地进行单元组文,挖掘主题内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累语言,掌握方法,从基础上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多文本,这是公认的群文阅读的显性元素。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选文策略,寻找组文的联结点,将若干篇文章通过某种方式建立联系,进行巧妙组合。教师应如何依据教材进行多文本组合,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梳理了“同文”“异文”“全科”三种创生策略,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同文”策略,互为印证

群文阅读教学与常规阅读教学的差别不单单是文章数量的增加,更在于其脱离了教科书的束缚,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寻找不同文章的共同点,组文进行教学。

1.根据选文内容的相同点进行组文。如阅读《长城与运河》《可诅咒的长城》《中国长城史》以及英国人毛姆写的《长城》之后,可提出主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长城?对表现友人依依惜别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山中送别》等,可找出线索: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读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鹰和狐狸》《狐狸和山羊》等,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多变的狐狸形象,了解狡猾与智慧的区别。

2.根据选文表达的相同点进行组文。如《给家乡孩子的信》《再寄小读者》《亲爱的汉修先生》(鲍雷伊的感谢信节选)等文章,体裁相同;《钱学森》《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文章,都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读小小说《爱之链》《桥》《窗》《在柏林》《雪夜》,要感悟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些文章中对比巧妙——《青海高原一株柳》中高原柳与灞河柳的对比,《夹竹桃》中院子里的花与夹竹桃的对比,《两份账单》中汤姆和妈妈行为的对比,《前倨后恭》中妻子、嫂子、父母前后行为的对比等;还有反复叙事中的“三”结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同类组文。

3.根据作家和创作背景进行组文。如出自同一作者的“老舍笔下的散文”:《草原》《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朴实的语言,独有的情怀,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在组文阅读中带领学生去体会老舍散文饱含的强烈而纯挚的感情,体察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学生自然能领悟到大雅若俗的道理,从而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

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文本与文本对话,“以文解文”,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时在学习单篇文章的过程中,不能把文本的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同文”碰撞出阅读的火花,无疑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绝妙效果。多文本出现在课堂上,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掌握单篇阅读很难学习到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异文”策略,互为比照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形式上有差异或者思想内涵上存在冲突的文章进行组文,引导学生辨析不同之处,积极主动地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如以“以‘貌’取人不可取”为议题的群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跨越百年的美丽》《少年闰土》:第一篇,对扫路人的两处外貌描写,互为比照,抓住人物外形特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精神世界,并与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第二篇,对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运用联想的方式,突出其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第三篇,写闰土童年和中年外貌,抓住脸和眼睛写其变化,刻画了闰土在重重压迫之下的精神麻木状态和为饥寒所困却无能为力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并以外貌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

再如《卢沟桥事变》《抗日英雄杨靖宇》《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这三篇文章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冲突和差异:“卢沟桥事变”拉开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的野蛮凶残令人发指;杨靖宇为抗日爱国将领,与敌人誓死拼搏;聂荣臻以德报怨,在战争中收留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悉心照料。这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阅读,互相对照,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抗日战争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杨靖宇的英勇顽强、聂荣臻的至仁至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实践中,“异文”组合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理解。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背零碎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会整合,把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群文阅读要帮助“碎片化阅读”风行的时代中的孩子有效学习,勇于面对阅读的挑战。

三、“全科”策略,互动多维

1.全学科。“全科”阅读是指打通学科界限,综合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等多门学科,全学科参与,多角度阅读。如阅读课《虎门销烟》与品德课《鸦片背后的故事》《屈辱的历史》可以组合在一起,阅读课《水》与综合实践课《节水行动》、科学课《地球上的水》可以组合在一起,习作指导《学写新闻报道》与体育课《篮球运动》《体育新闻》等可以组合在一起,多维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阅读潜能。

运用“全科”策略组文,可以加大以提取信息为主要价值的实用性阅读量,让方法、策略类议题进入语文课堂,如“学会统整和分析”“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未来世界会怎么样”等。方法、策略类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更重要的知识。

2.全媒介。群文文本选择,应摒弃以单纯连续性文本为主模式的做法,引进电影、图画书、科普、图表、说明书等。如以“信赖”为议题的群文课,可选择《珍珠鸟》(散文)、《画眉》(古诗)、《再见,小兔子》(绘本)、《狐狸和女孩》(电影),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冲击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命题有了多元的判断,懂得不能盲从。

群文创生的策略基于文本,还必须考虑到儿童自身的发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宗旨。教师需要从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参与选文等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度,从便于自读、容量适度、议题鲜明等综合考虑学生对选文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总之,群文阅读立足于教材文本,是服务于教学核心目标的。它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组合其他文本,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研讨。群文阅读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文本的相互印证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隐秘意义,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文本内涵,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童年,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群文阅读并不是要取代教科书的教学,而是教材教学的有力补充,教材仍然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