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沁茹
摘 要:“曲”字是一个象形字,它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两种写法,在现代语文中有两种读音,这使得“曲”字有着许多不同的含义。“曲”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较高,文章对“曲”字的字形和字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将帮助人们对“曲”字形义有更全面、广泛的认识,从而利于人们理解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曲”字的各种含义。
关键词:曲 字形 字义
“曲”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两种读音,分别有以下基本意义:
qū:
1.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弯曲的地方:河曲。
4.偏僻的地方:乡曲。
5.姓。
6.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qǔ:
7.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8.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上述各种意义如何生发而成?它们和“曲”的字形存在怎样的关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查阅了《说文解字》《辞源》《康熙字典》等书籍,梳理分析如下:
现代汉字“曲”在古代汉语中写作“麯”“□”这两种样式。
1.《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曲”字的:“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从曲。”首先,“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意思是器具弯曲以承载物体的形状。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曲象圜其中受物之形,正視之。引申之爲凡委曲之稱。不直曰曲。”也就是说曲会义,有弯曲的意思。“曲”的本字,金文就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造字本义:揉折竹子。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篆文像一截竹子被揉成“∪”形。隶书误将篆文“∪”形的竹管简写成。由此,“曲”的引申义“弯曲的地方,偏僻的地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凡曲之屬皆从曲”说的是所有与“曲”相关的字,都采用“曲”作边旁。如“麯”,将在下文做详细解释。这样,“曲”字具有列于本文开头的第一项、第三项和第四项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或說曲,蠶薄也”意思是有的解释说“曲”是“养蚕薄”。其实是这个字。,蠶薄也。从艸曲聲。“艸”是草的意思。“豫畜萑葦。可以爲曲也。月令。季春、具曲植筥筐。”说的应该就是做蚕薄所需用到的材料。“萑葦”就是蒹葭。那蚕薄是什么呢?蚕薄即蚕箔,这是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而在现代汉语中,“曲”的蚕薄之意已经没有了。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曲象圜其中受物之形,正視之。引申之爲凡委曲之稱。不直曰曲。詩曰。子髮曲局。又曰。亂我心曲。箋云。心曲,心之委曲也。”在这里,“曲”解释为“内心委屈”,即内心感到不公正、不合理,恰恰解释了本文开头第二个义项。
3.《康熙字典》中写道:“又姓。晉人麯崇俗,著郊祀志十卷。”另外,笔者也查证到,“浀”qū〔~池〕同“曲池”,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而地名与姓常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可以理解列于本文开头的第五个义项了。
4.合并字“麯”左半部分的“麥”,麦,代表五谷;右半部分“曲”。是会意字。指的是一种酒母,可改变五谷的性质状态,酝酿出酒。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康熙字典》中也记录到“《刘伶·酒德颂》枕麯籍糟”,意思是枕着酒,垫着酒糟。指嗜酒,醉酒。也作“”,酒母也。从米,省聲。或从麥,鞠省聲。从米,从麦,这里说的米和麦也就是酿酒用到的培养基。故曲也泛指酒。因此就有了本文开头第六个义项的意思了。
5.《康熙字典》对“曲”的第一个解释是“《玉篇》丘竹切,音麴。同。”丘竹切是“曲”的读音。对的解释:又《揚子·方言》簟,宋、魏之閒謂之笙,或謂蘧。簟是一种竹子,而笙是管乐器名。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又樂章爲曲。謂音宛曲而成章也。周語曰,士獻詩。瞽獻曲。韋云。曲,樂曲也。毛詩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按曲合樂者,合於樂器也。行葦傳曰。歌者,比於琴瑟也。卽曲合樂曰歌也。區玉切。三部。”由此可见,“曲”还有本文第七、八项的意思。
综上所述,在古汉语中,“麯”和“”,属于两个字,代表不同的意思。随着汉字的改革简化,将其合于现在的“曲”字,对于几项引申义的解释,难免有所缺陷,也会造成人们的迷惑不解。因此本文通过对“曲”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写法做了简单的介绍,从而理解了“曲”字的多项引申义,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曲”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不足之处,还希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卷十二曲部,卷一艸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辞源(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清]张玉书等编篡.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辰集上,曰部,曲·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亥集下,麥部,麯·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6;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部外筆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