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教学法,促进语文学习的高效性

2017-06-15 10:38罗贝韦冬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语文教学

罗贝+韦冬余

摘 要: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特别是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说明应如何高效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方面,要善问、善导,多鼓励学生提问,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学生方面,要求学生要增强学习主体的意识,要由教师提问逐渐向学生提问转变,还要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教学法 自主探究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光要传授给学生诸如字词句篇、语法、修辞之类的语文知识,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三观的重任。因此,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观照当今语文教学,发现语文教学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从学生来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机械低效、语文学习热情低下等;从教师自身来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主宰了整个课堂: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按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课文赏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这一套机械的程序讲授,大多时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而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机械的听着。笔者认为,为了能显著地改善这种现状,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双方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或者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思考或者相互间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堂为主轴、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求知为主旨”。[1]

问题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以儿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他的以“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五步构成的“五步教学法”。很少有关于问题教学法的专门论著,但从前苏联教学论教授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的表述来看,其大致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问题教学法是一致的,文中说到:“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2]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该如何高效运用问题教学法呢?本文尝试分别从问题教学法的两个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来论述在执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师方面

(一)善问

善问即教师要善于提问,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展开教学的,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线,可以说好的问题是运用问题教学法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应该是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运作,又能紧扣文本,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具体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与文本有关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的,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应该紧扣文本。课文的题目就可以诱发问题,比如《背影》一文,学生只读完题目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文章是写的谁的背影?文中的背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重点写人物的外貌、语言或是动作,而要把落笔点投向写背影呢?此外,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既是课文的知识点,又可以从中生发问题,比如从《故都的秋》的中心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中,教师就可以把它提炼出来,要求学生重点品析,再细读课文,思考下文是通过写什么、怎么写来体现北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另外,课后习题作为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也应该好好利用,可以把完成课后习题这一步骤放到课文讲解中一起进行,因为课后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这样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极大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鲁迅的《风筝》一文,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课后习题二“想一想,作者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惊异与悲哀?”这个问题则深入到理解作者情感的层面上了。

2.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个适当的难度,过于简单的即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的,如带有暗示性的只需要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则完全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过于难的即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任务比较重的,由于学生的心智水平和人生阅历都有限,有些超出他们能力外的问题学生不一定能答得上来。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所执教学生的心智水平、思维特点、人生阅历等,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子”。

3.要抓住提问的恰当时机

问题教学法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问题教学法中也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时机。我国的语文课堂大多很沉闷,往往都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教师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也极少有学生举手回答。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沉闷时用提问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用分小组比赛、回答问题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不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上,还能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恰当时机,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实际课堂效果来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

(二)善导

善导即善于引导,问题教学法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善导体现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用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深入问题,最终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问题情境不光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要对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面对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问题时,由于学生的心智水平和人生阅历都有限,面对一些没有经历的问题时可能会有些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相对真实的情境,如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分角色朗读或演示课文片段等。如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学生由于没有经历甚至很少了解此事,就不能很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有选择地先播放一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集中营的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解决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以鼓励为主,善于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逐级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年龄越大的学生越是不愿意表现自己,这也体现在课堂提问中。学生有问题就自己思考,也极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当堂提问者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学生害怕在课堂上提问过于简单遭到同学的嘲笑等。教师这时就应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提问心态,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打消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敢想敢问。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认真对待,并根据不同问题类型作出相应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以下三类: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的问题、涉及教学内容的非重点问题和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对于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在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前提下,也应委婉的告诉学生此问题不太适合在课堂上讨论,可以课后和其他同学研究讨论;对于涉及教学内容的非重点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对于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多加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展开讨论,争取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对学生提问始终要持鼓励的态度,还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始终对其认真对待,不能因为问题简单就敷衍了事。

(四)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问题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不光要求教师能正确高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还要求教师知识储备足,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方面,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问题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天马行空,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未及、千奇百怪的各种问题来,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也需要教师有非常丰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大幅提高自己的见识,以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

二、学生方面

(一)要增强学习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问题教学法则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灌输式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想取得显著效果,学生也要自觉增强学习主体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最初运用问题教学法时,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当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大大提升时,教师应该尝试把提问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如果总是让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问题教学法的作用也会大大受限。

古今中外,智者们都对“敢于质疑”给予了高度赞扬。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西方的爱因斯坦也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

的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问题教学法中,提出好的问题可以说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大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问题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从无疑处生疑、从小疑处生大疑”。

(三)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问题提出后,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稍简单的学生可自己解决,稍难的就需要和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问题教学法中也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

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始终引导问题讨论致力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而不可以偏離课堂内容,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激发其探究欲望和智慧潜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紧密结合。

其次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小组成员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问题教学法中的生生交流是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它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要求,以上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了简单概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希望能增加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促进语文学习的高效性。

注释:

[1][3]陈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陈伯怀:《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绍兴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第98—103页。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语文教学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