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教学中探究科学知识课型的教学策略

2017-06-15 22:39黄惠当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然科学小学品德课堂评价

黄惠当

【摘 要】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品德课中自然科学探究课型的有效性教学,既要体现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又要遵循自然科学学习的规律,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组织探究,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品德课中遵循自然科学学习的规律,积极探索,落实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自然科学;教学策略;课堂评价

小学品德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教材中有一定分量的自然科学探究学习内容,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的时候,既要体现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又要遵循自然科学学习的规律,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笔者以《我们来造彩虹》为例,谈谈品德课中自然科学探究课型的有效性教学。

一、精心设计,巧妙引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品德课中自然科学探究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在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们来造彩虹》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伊始,老师就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深深吸引住学生。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架起一座桥。红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

学生纷纷抢答:彩虹,彩虹!

教师:答对了!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彩虹玩一玩。

老师随手板书“彩虹”。课室大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彩虹。学生瞪大了眼睛,欢呼雀跃,七嘴八舌地说起彩虹来。通过猜谜语引入彩虹,并多角度地欣赏彩虹,初步了解彩虹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彩虹的欲望。

二、组织探究,挖掘潜能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品德课中遵循自然科学学习的规律,积极探索,实现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

1. 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激活品德课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营造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我们来造彩虹》一课中,第二个环节就是“泡泡里的秘密”,学生分别在光线充足和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吹泡泡,观察两次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初步探究彩虹与光的关系,感受光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愉快地吹着泡泡,并认真地观察着,很快就发现了强光下的泡泡色彩斑斓,特别明艳。弱光下的泡泡就逊色多了。同时,以视频资料补充学习,学生达成了“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这一目标。教师以“吹泡泡,观察肥皂泡”这个小游戏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学生思维的广度、指向性得到激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探究指导,营造氛围

品德课中的自然科学探究学习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有效地为学生选择探究的材料。这就要求在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出示时间等方面,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与设计。在材料的种类上,应该满足每个小组有不相同的材料,以便开展不一样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营造人人动手探究的氛围。在材料的数量上,要注意调控,并不是越多越好。探究材料的呈现也很讲究时间。如在执教《我们来造彩虹》的第三个环节时,教师演示用三棱镜造彩虹。

师:老师把彩虹带到教室里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好不好?

(教师利用三棱镜和一束强光在教室的墙上做光的折射实验,让彩虹出现在黑板的上方。)

师:我们来数一数,看彩虹有哪几种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们看到他们喜欢的彩虹能够听教师的话出现在黑板上,感到很惊讶,也很高兴,纷纷伸出手指开始数彩虹的颜色,然后七嘴八舌地报出了颜色的顺序。老师旋即问学生要不要自己动手造彩虹,并提供了三棱镜、手电筒、镜子、水盆、喷壶、尺子、光碟、水晶球、肥皂水、吸管等材料,让学生分组上台挑选活动材料,巧妙地利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老师说:“现在老师要给认真思考的小组分发实验材料了。”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同学马上停止说话,没有坐好的同学马上端正地坐好了。学生们都用自己最好的姿态等老师把材料发给自己的小组,这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激励——暗示被发到材料的小组是认真思考的小组,所以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学生都认真思考如何造彩虹。

3. 动手探究,挖掘潜能

在品德课堂中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探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注定他们会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执教《我们来造彩虹》的第四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亲自实践,寻找彩虹。学生们分成小组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制造彩虹。有的用肥皂水吹泡泡,有的拿着尺子、透明笔杆对着日光灯看,有的拿着光碟晃动,有的用镜子向水盆里照,还有的索性拿着喷壶走到课室外对着有阳光的墙角喷水雾。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气氛高涨,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找到了彩虹的孩子会很激动地叫老师和同学看。有些小组一直造不出彩虹很着急,组里的同学都各出奇谋造彩虹,教师也过去帮助他们想点子,最后彩虹造出来了,大家都很激动。

三、积极评价,鼓励参与

品德课程要求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那么,如何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呢?

1. 课后延伸,装扮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课后研究要比相对封闭的课堂探索更具挑战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执教《我们来造彩虹》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独具匠心用‘彩虹”。教师播放人们巧用光的色彩美化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畅谈自己看到的七彩世界。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有的说马路两旁的霓虹灯,有的说广场上的假山、喷泉上的彩灯,有的说会变色的广州塔……教师把握好时机,问学生:“你能让奇妙的光更好地装扮我们的生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吗?”学生放飞想象,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品德课的自然科学探究课型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实际探究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把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

2. 积极评价,激发情感

品德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品德课堂中自然科学探究学习更需要积极的评价。它不应只注重对探索结果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投放到探索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在执教《我们来造彩虹》一课时,老师的积极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当学生在光线充足和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吹泡泡,观察两次实验的结果后,很快就发现了强光下的泡泡色彩斑斓,特别明艳。老师给予评价:“你观察得很认真!科学发现就需要认真的态度!”有些小组为一直造不出彩虹十分着急,当大家想方设法,最后造出彩虹时,老师给予鼓励:“科学实验就需要锲而不舍。要相信,努力后总会有彩虹!”活动完成后,学生们都知道把自己组的桌面收拾整洁,并把弄臟了的地面擦干净。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也及时给予表扬。

品德课中自然科学的探究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猜你喜欢
自然科学小学品德课堂评价
大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的教学体会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