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颠覆与再造

2017-06-15 23:17邵全红
新闻爱好者 2017年1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

邵全红

【摘要】当下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已经勇立新媒体潮头。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全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生产模式。它们依靠强烈的互联网思维、海量的大数据和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重塑了新闻信息生产的模式。在新闻线索上向受众“索取”,在新闻采写上坚持不用一个记者,在新闻编辑上力求千人千面,在新闻评论上完全由受众主导。它们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可以说是技术带来的革命,并将继续前行,引领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实践。

【关键词】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今日头条;新闻生产模式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一般指依靠网络编程技术,把分散于网络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并以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推送到受众的移动智能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使受众通过一站式访问,获取所需的各类新闻信息,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新闻信息需求。[1]聚合类媒体不是什么新事物,出现得比较早,以google(谷歌)、百度为代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又出现了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以中国的“今日头条”和美国的digg(掘客)、reddit为典型代表。如“今日头条”,它自称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它于2012年8月创办,到2016年8月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5.3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500万。内容丰富、实时更新、推送个性化、互动方便是它吸引用户的法宝。[2]

相对传统媒体,聚合类新媒体有什么主要特点?它的新闻生产流程或者说模型是什么?它们的新闻生产模型是完美的吗?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简单的结论。

一、聚合类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深入骨髓的互联网基因

聚合类新媒体从创办之初即彻底摒弃了传统媒体思维,拥抱并扎根于互联网技术。可以说其血液中流淌的全是互联网技术,因此具有了根深蒂固的互联网基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它们所依赖的技术根基。正因为掌握并运用了这些互联网技术,使得聚合类新媒体具有了不寻常的特点。

(一)秉承拿来主义——只做新闻的搬运工

一般的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且拥有资格证的采编队伍,为所属媒体生产部分或全部新闻产品,而“今日头条”自称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那它的内容从哪儿来?答案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从网上搜集而来。一般来说,“今日头条”的新闻信息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由签约合作媒体提供。截至2016年5月份,“今日头条”已经与新华网、人民网、财新网、大河网等上百家中央与地方媒体合作。[3]二是由专业或非专业媒体人员在该平台注册的头条号提供。“今日头条”推出了开放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头条号”,为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提供了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截至2016年8月,“头条号”平台的账号数量已超过19万个。最后一个当然也是最大的渠道是网络蜘蛛从各类网站抓取而来的海量新闻信息。这三个渠道的信息都是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当然这些信息不会一成不变,都是实时更新,滚动播出。

用互联网思维,坚持拿来主义,“今日头条”解决了新闻信息生产的内容难题,这为它进一步开发利用、整合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走寻常路——移动搜索+聚合分发平台

聚合类新媒体挟自身的网络技术优势,抛开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思维定式,对媒介平台进行重新定位:移动搜索+聚合分发。正如“今日头条”所属的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它60%以上的员工都是网络技术人员,集中精力开发移动搜索技术和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聚合推送。以此拉开与传统媒体和常见的互联网媒体的差距,走上一条特立独行的新媒体发展道路。

网络搜索引擎很多公司都在做,并且技术相当成熟。“今日头条”另辟蹊径,主做移动搜索,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百度、谷歌是电脑端搜索领域的领导者,“今日頭条”可以说是移动端的王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一批谙熟移动新媒体特点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优化移动搜索技术,布局移动端的新闻信息搜索服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做好移动搜索是为了更好地聚合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推荐、分发给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新闻信息的聚合分发平台。而这正是“今日头条”想要的。“今日头条”的移动新闻信息平台战略已经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2016年7月,艾瑞资讯发布消息称,它的估值已经达到92亿美元。[4]

(三)千人千面——新闻信息的个性化推荐

一般来讲,我们每天从某一个传统媒体上看到的新闻信息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而聚合类新媒体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让每个人看到的新闻信息不一样,甚至可以达到千人千面的程度。做到这一点的利器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

“今日头条”个性化新闻信息基于它掌握的大数据、程序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首要的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众多的信息,一是受众的职业、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二是受众浏览过的信息、停留的时间、发表的评论、所做的收藏等;三是受众的位置、所处环境、浏览时间、手机型号等信息。基于上述大数据信息为受众推荐喜欢的新闻资讯,并且不间断地更新调整新闻信息的显示位置、方式等。这就做到了推荐信息的智能化和差异化。“越用越懂你”“越用越想用”就成为受众的真实想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

二、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颠覆与重塑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大家比较熟悉。以传统媒体的一则交通事故新闻为例。首先是获取交通事故线索;其次是记者前往采访写稿;再次是编辑审稿修改定稿签发;最后是刊播、受众从媒体获取新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移动聚合新媒体,其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则大为不同,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或模型。从获取新闻线索,到采访编辑,再到刊播评论等,都个性鲜明。

(一)获取新闻线索:根据受众的习惯与喜好

新闻线索是新闻生产的起点,它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指明采访的方向。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也不例外,它也需要新闻线索,而且非常重视新闻线索。只是它的新闻线索不是来自目击者、知情人或新闻发布会,而是来自它的受众或者说用户。

“今日头条”从两个渠道获取线索。一是从受众正在阅读的新闻中获取。例如当前正在访问的100个受众中有90个人正在关注一起刚刚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就对这条新闻进行打分和评级,显示为头条新闻,并对其他新闻根据打分与评级依次显示。同时网络蜘蛛立即抓取相似体裁的新闻报道显示于该新闻的底部。另一个线索来自受众的习惯与喜好。“今日头条”建立的庞大数据库记录了受众的浏览过程,如喜欢看的类型、停留的时间长短、对新闻的评论等。根据这些线索,“今日头条”为受众建立了一套新闻推荐系统。一旦受众再次打开“今日头条”,立马奉上受众喜欢的新闻信息大餐。

“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线索获取过程由机器算法自动完成,摆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获取方面对人的依赖。可以说这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媒体成功的第一步,以此避开了与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方面的直接竞争,并且能够轻松获取更多更可靠的新闻线索。

(二)“采”新闻:蜜蜂采蜜式地聚合万家之长

“今日头条”需要新闻,只是它采访的方式变了,它没有一位记者。它采访新闻是靠网络蜘蛛从网上四处抓取。以交通事故新闻为例。“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通过计算得知这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立即派出网络蛛蛛从各大媒体网站、自媒体网页、两微一端等获取该事件的全方位报道,进行聚合汇总。正如蜜蜂那样,知道哪儿有盛开的鲜花后,立刻飞赴现场进行一点一点地采集,最后把采集的蜜送回蜂巢,完成采蜜过程。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今日头条”的“采”新闻,并不是采访而是采集新闻。它的采集范围涵盖整个网络,不限媒体,不限新闻源,来自自媒体的信息也比比皆是,这是它与百度、谷歌新闻的重要区别。“今日头条”的新闻采集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采集,不断地补充,不断地更新。

(三)“编”新闻:机器算法自动完成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不会对辛辛苦苦抓取来的新闻原封不动地进行刊播,而是需要经过编辑处理。不过,移动聚合类新媒体这个编辑处理程序不是由拥有职业资格的编辑来执行,而是由机器算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编辑新闻的过程有三步。第一步对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编辑。这个过程不会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只是调整一下字体、字号、压缩一下图片视频以减少流量、删减重复内容以及增加广告链接等。第二步编辑新闻版式。根据系统设定的格式对新闻进行处理,以方便受众浏览。第三步根据受众的使用时间、环境、设备及订阅情况等完成新闻的个性化编辑。这个编辑的美化过程相当重要,决定了受众的使用体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赢得受众良好口碑的决定环节。

需要强调的是,“今日头条”新闻编辑具有强烈的移动特点,即更适合移動智能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浏览、下载。可以说,“今日头条”新闻编辑是为移动智能媒体量身打造的。这个编辑流程同时也是一个把关过程,即决定哪些新闻可上,哪些放弃,哪些先上,哪些后上。

(四)“播”新闻:为新闻贴上个性化标签

经编辑完成后的新闻即可刊播。传统媒体的刊播容易理解,即在报纸杂志上印刷出来或在广播电视上播出。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刊播则复杂得多,它讲究量、度、效,并且要做到因人而异。这在传统媒体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受媒介性质的限制,传统媒体没法做到刊播的个性化,所有受众看到的内容都是一个样。

“今日头条”对新闻的刊播极为讲究。一是控制新闻信息的数量,即对新闻进行取舍。它的网络蜘蛛抓取的新闻是海量的,它只刊播那些新闻价值大的、受众喜爱的或它要给予推荐的。二是讲究刊播的度,即新闻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注重受众的体验,让新闻的温度契合受众的口味。三是注重刊播的效,即效果。刊播的新闻应该是受众需要的信息,并且能让受众满意,即有的放矢,不做无效传播。事实上这是相当高的刊播境界,也是移动媒体新闻信息刊播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今日头条”新闻的千人千面、一会儿一变正是得益于它的刊播技巧。当然,它的这些刊播技巧也是基于机器算法自动完成,无需专业人员值守。

(五)评新闻:受众自主百家争鸣

新闻刊播出来后,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程序并没有结束,它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评论员、专家或社会名人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新闻与评论是传统媒体的两块不可或缺的内容。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一般没有评论员,没有自己的立场或观点,也不会对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它所有的评论来自受众,即在新闻后面开辟评论留言区,允许受众自由发言,对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当然这些评论不代表这些移动媒体,只代表受众观点。

允许评论新闻,不是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创新。一般的互联网媒体或移动媒体都允许受众自由发言。所不同的是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应用程度。“今日头条”对刊播新闻事件的评论进行汇总,建立大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分析受众对该类新闻的反应,分析受众兴趣,预测受众性格、行为模式和偏好等,进一步改进新闻生产机器算法,提升受众阅读体验。它把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当作重要的反馈渠道。这种借受众之手对新闻事件做出的评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它比较散乱、任性、没有章法、不成体系,单个来看毫无意义。但移动媒体借助机器算法与大数据技术,把它变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移动新媒体对新闻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新闻生产环节。

三、移动聚合类新媒体新闻生产模式的缺陷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依靠互联网技术生成的机器算法和网络蜘蛛完成新闻生产模式的技术革命,在注册总人数及活跃人数上都超越传统媒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然而表面的光鲜,却难掩这种技术新闻产品的一些问题。在传统媒体中,由专业人员生产把关的新闻产品注重社会效益,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则只看重受众的利益,一味地迎合推荐。其结果就是低质新闻泛滥、新闻失衡现象严重。

(一)低质量、低趣味、假新闻横行

类似“今日头条”等移动新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无人值守、无人把关,全靠机器算法完成,很容易就把那些关注度高,但趣味低级、吸引眼球的新闻推上头条。而那些涉及经济民生的新闻则难见踪影。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因为它的新闻来源极为广泛,难以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假新闻时有出现。如由《新闻记者》杂志评选的2015年度10大假新闻[5],都曾在“今日头条”现身。

一个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需要高品质的新闻和言论来树立,甚至要经过多少年的积累才能完成。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则不注重这些,只重视受众量的积累。这从长期看是有问题的。在怎样提升所生产新闻的品质方面,移动聚合类新媒体还需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倍重视。

(二)受众陷入犬儒主义

以迎合奉承为导向的移动聚合类新媒体新闻生产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低品质新闻的泛滥。长期接触这类新闻信息会降低受众的知识素养和新闻品位,甚至滑向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来自古希腊学派犬儒主义学派,带有贬义,意指对人类真诚的不信任,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和行为[6]。新闻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产品,更含有社会认知、责任素养、视野观念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日复一日地受移动聚合类新媒体新闻信息的浸染,会使受众仅关注自己的喜好,对社会公共事件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得比较冷漠,慢慢走向犬儒主义而不自知。

(三)新闻失衡现象严重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一味地迎合受众,生产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还可能导致另一个问题——新闻失衡现象。一是新闻题材的失衡。对那些受众关注度高的新闻多生产,而对那些关注度低的新闻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浏览“今日头条”的新闻可以发现,明星绯闻、黄色信息和暴力恐怖新闻明显多于严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新闻。二是新闻质量的失衡,即高品质新闻生产不足,低品质新闻生产过剩。三是受众利益关注过多与社会公共利益关注不足的失衡。这种新闻生产的失衡根源在于以受众需要为导向的机制。如果不调整或不辅以其他新闻生产导向,则该问题可能长期存在,并加剧失衡现象,最终对这类新媒体造成伤害。

(四)版权保护形同虚设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版权保护问题。它们不应该无偿地大量聚合网络新闻信息为其所用,应该像传统媒体那样支付稿费或使用费。以“今日头条”为例,它虽然声称保护作者权益,愿意支付费用或用广告、流量交换。但实际上,大量来自自媒体的原创信息并没有收到相关费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公民的版权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弱势的一方,面对强势的新媒体,钱要不回来,打官司又不值得,只能不了了之。

不重视原版权方的保护,可能宠坏这些新媒体,使之习惯于使用免费的大量资源,而一旦版权保护的大環境发生变化,它们则必然遭受冲击。所以从现在起树立强烈的版权保护意识,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四、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与传统媒体已经完全不同,可以说已经颠覆了原有的新闻生产概念。笔者承认,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但是它们的新闻生产离不开传统媒体和各类网络媒体,因为这是它们内容生产的本源。归根结底,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只是媒体内容生产的有益补充,是支流,不是主流,能上位,难主位。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生产方式是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正如广播刚出现时,有人担心报纸要退出历史舞台。当电视出现后,同样的担心又出现了:广播没救了[7]。到了今天,报纸、广播依然是主流媒体。必须承认,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以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仅用几年时间就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受众量,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它们开辟了一片新闻信息生产的蓝海,填补了传统媒体、常见互联网媒体在新闻信息生产方面的空白。但说到底,它们还只是新闻生产模式的拓展与补充,不会取代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更不用担心传统媒体会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两者的新闻生产模式会共存,有竞争也有合作。

上位易、主位难——新闻生产模式变革仍在路上。移动聚合类新媒体新闻生产模式,客观地说是一大进步。这种进步基于两点:强烈的互联网基因与以受众为中心的导向。但也应该看到,它们的新闻生产模式并不是完美的,仍有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借助技术与理念的创新快速上位,但不会成为新闻生产的主流模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这种新闻生产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完善,使更多的受众受益。它们也需要向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树立起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或者说创新还在路上,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王成军.“今日头条”的技术逻辑:网络爬虫+矩阵筛选[J].传媒评论,2015(5).

[2]郭全中,胡洁.智能传播平台的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6(6).

[3]郭全中,胡洁.智能传播平台的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6(6).

[4]今日头条为何估值92亿美金[EB/OL].http://www.cet.com.cn/itpd/sdyd/1801225.shtml

[5]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5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6(1).

[6]王成军.“今日头条”的技术逻辑:网络爬虫+矩阵筛选[J].传媒评论,2015(5).

[7]高雁.广播经营发展策略的思考[J].当代传播,2003(1).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重构
时事性文章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济南法院集体入驻“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被查开启版权保护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