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06-13 15:55庄妙玲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阅读有效性

庄妙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其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就被提出来了。在分析我国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情境教学法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去,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通过分析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那么理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不利于提高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就迫在眉睫了。

二、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来新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主张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笔者在这里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因为情境教学法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效果是非常有益的。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特设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其最终的学习效果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或者是某一知识点感兴趣,其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这门学科或者是知识点,那么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若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或者是知识点不感兴趣,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这门学科或知识点。而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去,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理解了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之后,就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必须以小学语文课本为前提

虽然强调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出一定的情境,但是,我们并不是否认小学语文课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本”,教师在创设一定情境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小学语文课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2.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必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考

教师在創设情境的时候,除了要参考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若教师创设出的情境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将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情境教学法也就会失去创设的意义。只有教师创设出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必须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条件

新课改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也要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声音或者其他形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或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去,以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窦燕.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阅读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