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兰
【摘 要】目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两极分化越来越大,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农村孩子在思想行为、学习等诸多方面不尽人意,俗称“潜能生”。而城市的孩子不论是在行为习惯、学习还是各种技能中全面开花,俗称“优生”。因此笔者简单归纳了农村与城市孩子的现状,并提出肤浅的相应策略,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优生;潜能生;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30-02
从教以来,对于农村与城市,培养出不同的“优生”与“潜能生”之现状深表心疼。“优生”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项综合素质都比较优秀的个体。“潜能生”是指:智力正常,身心健康,没有目标,态度消极,行为习惯、学习以及其他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个体。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潜能生和城市优生的差距还在逐步增大,需要采取策略激发农村潜能生,提高其各种能力。
一、农村潜能生和城市优生表现差异
城市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都优于农村孩子。首先,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有爱心,自觉主动渴望知识,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琴、棋、书、画”门门涉足,知识面很广。
农村孩子中,有些不善于与人沟通,学习兴趣淡薄,学前基础差。他们不会写数字、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连一句话也说不完整,喜欢上网打游戏,有部分孩子还有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
例如,邻居有两个亲戚:一个住在省城,一个住在农村,省城的小朋友6岁,农村的小朋友7岁,都上小学一年级。春节时回到老家,城里的丁丁小朋友每次吃饭之前必洗手,垃圾从不乱扔,接受别人的礼品时总说“谢谢”,有好吃的东西也立即拿出来与人分享:农村的凯凯小朋友明显在这方面缺失教育,7岁了还流着鼻涕,饭前便后从不洗手,吃饭时首先冲上桌,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夹一大盘堆在碗中(其实最后又没有吃完),随手乱扔垃圾,看到別人的好东西就抢。而学习上呢?丁丁在两分钟时间里一口气背诵了十首唐诗宋词。她的特长也非常多,会画画、唱歌、跳舞、弹电子琴、还能声情并茂地讲成语故事、朗读英语单词,让人不得不佩服点赞。凯凯也花了两分钟,结结巴巴的用乡音背了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别说其他课外知识了。
二、农村潜能生形成原因
城市“优生”与农村“潜能生”问题不在于学生本身,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聪明,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其主要为:
1. 来自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及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器材等严重缺乏,学习环境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足,没有电脑、没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其次农村学校普遍缺少专业教师。以笔者所在的学区为例:四所学校共2300多名在校生,但综合科专业老师只有3人,导致综合科课程的开设都有很大的问题,每到开学就到处找代课教师,其中大部分都是实习教师,流动非常大,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农村学校对各个学科分主科和副科,以语数为主,副科在课时的安排上受到挤压,课时太少,间隔时间太长,导致学生学一点忘一点,除了语数外,其他科目普遍都很差。加上部分教师对“潜能生”缺乏关心、耐心、信心和爱心。缺少针对潜能生教学的科学方法,没有对“潜能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教学手段简单落后,课堂氛围不生动,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甚至有部分教师还在课堂中歧视“潜能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放弃学习。
2. 来自家庭教育方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基本上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儿童缺少陪伴,自由生长。前面说的凯凯小朋友,一岁时父母外出,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着,每天吃饱、穿暖都不易,根本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实老人家看到自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差距,只能眼含泪珠,一脸无奈和委屈。据调查,笔者所在的学区留守儿童数量占了全部学生的53%,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一部分爷爷奶奶甚至没有进过学校门。他们除了给孩子做饭洗衣外,其他一概不管,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管不了!”所以孩子面临着一踏入学校就成为“学困生”的状况。
3. 来自社会方面
部分家长喜欢攀比,特别是比考试成绩,考得好时到处炫耀,考得不好时就会觉得没有面子,找孩子出气,把孩子打骂一顿,用金钱和物质来刺激孩子的学习。歧视和排斥“潜能生”,导致这些“潜能生”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渐行渐远。
三、城市优生形成的原因
城市孩子从出生起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每天陪伴身边,从小就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学书本上的、学课外的,广泛吸取“营养”,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还是那个丁丁小朋友,父母打小就每天在睡前给她讲一个小故事,稍大一点就带着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海洋公园、观花看草,再大一点就学画画、学跳舞、弹钢琴…小朋友的各项成绩自然优秀。
长此下去,城市“优生”与农村“潜能生”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差距会越来越大。
四、农村潜能生向城市优生转化策略
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支持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普遍落后,教学设备陈旧,好多农村小学迄今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因为没有电脑和多媒体。政府应多为农村教学拨款,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还可以鼓励大家把用过的二手电脑或计算机等捐往农村地区。学生凭借现代信息设备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
学校应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电视舆论、媒体,学校举办学习开放日,家访等多种途径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而转变态度,支持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
教师应用“爱心”多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农村孩子普遍比较胆小,做事比较拘谨、不善言谈,怎么办?用“七多”(多接近、多亲近、多表扬、多鼓励、多倾泻、多给施展机会和多提努力目标)转变每一个潜能生。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多提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先回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做趣味游戏时,让他们先上,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用鼓励的目光为他们打气、加油,让他们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愛,让他们的脸上露出美滋滋的笑容,让自卑、沮丧一去不复返。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叫陈雪燕,报名的那天,她七十多的爷爷找到老师,让她留一级,因为她的成绩是全班最差的,老师的心情十分沉重,赶紧找小雪燕了解情况,她说:“我不想留级,会让人看不起的。”“老师帮助你,有没有信心把成绩赶上来?”“有!”师生两人击掌为誓。此后在课堂上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羞涩,积极举手发言,不懂就问,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完成得很认真,有次单元测试时,她考了50分,老师非常高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第二天她写了一封有许多错别字的信,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她很高兴,也十分珍惜。以后,只要她有进步老师就会马上表扬她。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她第一次语文考了80分,老师给她颁发了一个奖品(一个盖了章的作业本)她当时感动得哭了。数学老师反映说:陈雪燕不肯做数学家庭作业。老师把她喊到办公室,首先表扬了她的进步,并且给了她一块巧克力,和她一边吃一边聊天,聊到了其他科目的学习。老师告诉她:一定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几天之后,数学老师问老师:用的什么办法?陈雪燕开始写数学作业啦,而且经常找她问题目,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老师笑了笑说:“她自己想通了!”小学毕业会考时小雪燕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五、结语
农村“潜能生”与城市“优生”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时一刻可以改变的。其实,只要我们把农村“潜能生”看成是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农村“潜能生”转变为城市“优生”。想要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必须从改变农村孩子的教育抓起。
参考文献:
[1] 沈春丽.差异教育视域下潜能生转化四部曲[J].中国德育,2016(17):28-30.
[2] 李文金.无条件积极关注潜能生[J].基础教育研究,2016(15):78-79.
(编辑: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