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亟待重构的必要性,从组建“多元开放”的工艺创意教育联盟、打造“大赛链接”的工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四步精进”的工艺创意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就工艺创意“四步多元”育人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工艺创意;四步多元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四步多元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SC34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11-03
一、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亟待重构的必要性分析
1. “双创时代”呼唤着“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创新”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转型强烈呼唤新时期“创新型人才”,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他们有着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勇气和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意志和毅力。
2. “工艺教育”承载着“创新教育”重任
在各国普遍重视创新教育研究的今天,美育被视为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基础。美术工艺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工艺创意教育,能够保护和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青少年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从而实现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3. “传统顽疾”阻碍着青少年“素养提升”
首先,青少年工艺教育中,“雷同的创意”仍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凭兴趣和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缺少对工艺创意规律的探究和对学生特点需求的把握,教育教学中“碎片化和随意化”的问题突出。
其次,“模仿—练习”传统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因袭传统的模仿和技能训练,运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单纯的作品模仿的视角指导学生。“教条化和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低级模仿,兴趣不能充分激发和持久,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压抑。
再次,“成人的想法,学生的表演”,成人包括指导老师和家长等,他们提供“创意”给学生,学生依样画葫芦、亦步亦趋地操作,甚至在一些關键性工艺上,由成人操刀,青少年学生成为“提线木偶”。无论上述哪一种类型,对青少年学生的工艺创意学习、对工艺创意教学的目的达成都是负能量。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 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
引导3~18岁青少年个体,利用纸、泥、木、金属、纤步、塑料等自然或合成材料,通过剪、切、卷、粘、塑、编、染等工艺技术和一定的创作流程,制作新颖独特、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器物、饰品、玩偶等工艺品的教学方式和程序。
2. 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
宁波市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是由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教育局、少先队宁波市工作委员会、宁波市校外教育工作协会联合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中国创意设计联盟等举办的一年一度的青少年工艺创意设计比赛。
大赛以“Design by China”为宏伟目标,鼓励青年设计力量,少年儿童及创意爱好者们集聚一堂,以“推崇真美、过程育美、活动育美”为理念,以提升青少年艺术设计理念和创新能力为宗旨,鼓励青少年和儿童运用各类材料、造型技术和手段,进行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想与设计,努力为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与实践搭建“学习、交流、展示、提升”的平台,引领新时代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追求。
3. “四步多元”育人模式
以宁波市3~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四步创意”理论、视觉思维、审美心理学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工艺教育为载体,以审美育美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托“多元开放”的工艺创意教育联盟、工艺实践育人平台、工艺创意师资团队、工艺创意育人机制,开展“四步精进”的工艺创意教学实践,即创之动力——创之积累——创之灵感——创之构思,让学生学会审美感知、创意设计、动手实践、团队协作。
三、工艺创意“四步多元”育人模式的路径选择
1. 组建“多元开放”的工艺创意教育联盟
(1)组建联盟,形成合力。坚持“以人为本、基地开放、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由共青团宁波市委牵头,市青少年宫、宁波市教育局、少先队宁波市工作委员会、宁波市校外教育工作协会、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中国创意设计联盟等19家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组建成为宁波市工艺创意教育联盟(简称“联盟”,下文同)。
联盟下设办公室在宁波市青少年宫,建立联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全市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会议,共同研讨全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的组织、策划、培训、巡展等工作,以及策划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创意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开辟丰富多彩的校外工艺实践育人平台,全面打造“部门联动、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学生欢迎,专门为青少年梦想服务”的公益性美育实践品牌。
(2)资源共享,协同育人。
第一,共享课程资源。依托联盟各教育基地的资源特色,从自然、人文、民艺、非遗、视觉设计、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跨龄综合”等多方面、多渠道,进行青少年工艺教育课程资源的多样化研发,探索微课程、专题课程、综合主题课程等多种课程形式。
第二,共享实践基地。青少年宫、中国港口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117艺术中心、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社区文化宫、宁波市图书馆等青少年校外公共实践基地全部向学生开放,为全市青少年校外创意感知体验、创意实践探索、创意灵感激发、创意素材收集提供坚实的校外创意实践基地,有效弥补学校创意课堂教学的不足。
第三,共享优秀师资。整合青少年创意教育基地联盟的优质资源,组建市青少年创意教育讲师团、专家团,从文创企业、高校艺术设计室、民间非遗传承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工艺美术协会等聘请知名艺术师作为联盟兼职指导教师,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意主题讲座、创意大赛赛前指导、创意骨干教师培训、校园巡回创意指导、工艺创意社团教学、创意主题论坛、创意进社区等工艺创意教育活动。
2. 打造“大赛链接”的工艺实践育人平台
依托联盟合作办学,以宁波市青少年创意造型设计大赛为纽带,坚持“以赛促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搭建“大赛链接”的青少年工艺实践育人平台,带动青少年工艺创意实践活动,提升全市青少年创新素养。
(1)打造青少年宫创意实践大课堂。宁波市青少年宫整合联盟优质资源,打造全市青少年创意实践大课堂——百艺坊。百艺坊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拥有7个特色活动室,开设“创意美工、陶艺、DIY创意时装、民间手工坊、模型、机器人、天文、电脑动漫、芭比娃娃服饰、扎灯笼、民间剪纸、靓彩浮雕画”等培训项目。
(2)开办“创梦·分享”工作坊。为更好地发挥全市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青少年创意造型艺术教育经验和信息的分享与交流,推进各单位备赛进程,提升参赛作品质量,青少年宫开办“创梦·分享”工作坊,组织开展赛前专题讲座、优秀参赛代表交流参赛指导和创作心得、最新创意造型艺术信息交流和作品展示等主题培训及指导活动。
(3)打造青少年“创客”空间。依托宁波市职业体验中心的平台资源,打造青少年“创客空间”。所谓创客,就是一群出于兴趣,自己动手将创意变为现实,并乐于分享的追梦者。市青少年宫以“创客空间”为平台,下设“电子创客、3D打印、木工创意”三大板块,利用周末、节假日,分学校、分年级、分批次,自上而下地开展创客体验、创意风暴、项目策划、动手实践、成果分享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成就学生创新素养、弘扬“创客精神”校园文化。
(4)开展“创意设计大赛进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依托“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遍布全市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在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市青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设计大赛进社区”的相关主题文化活动。
(5)组织“走进美院,对话殿堂”创意实践活动。宁波市青少年宫定期精心组织“走进美院,对话殿堂”创意实践活动,邀请“百艺坊”的孩子和家长走进中国美术学院,参观“中国美院毕业作品展”,在热心的美院志愿者同学引导下,我们的百人长队有序地行进和穿梭在校区的各个展馆,参观了来自设计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和建筑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作品。
3. 构建“四步精进”的工艺创意教学模式
(1)创之动力——激发学生创意学习的动力。
第一,多形式、多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市青少年宫立足一年一度的“宁波市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承办机遇,实施“基地开放,资源整合”的策略,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市美术馆、以及民间艺术工作室、百艺坊青少年工艺创意教育品牌”等,构建开放、互动、融合的宁波市青少年工艺创意教学基地联盟。通过设立多个项目,如DIY服饰、材料动漫、人文创意之旅、创意陶吧等多种项目,让学生看,让他们玩,引发他们的好奇,让他们觉得好看、好玩、有趣、有用,伴之以讲解、指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诱导和增强他们的兴趣,使学习工艺创意成为他们的真正需要。
第二,多平台、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持续举办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和各个学校自行举办的美工创意大赛,为青少年和学前儿童构建展示平台。更加合理地设置奖项,邀请大赛评委、相关专家和辅导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以鼓励为主的点评,并开辟场地展示作品,以启迪大家的设计,使大赛能够成为他们进步、发展的导向,能够推进交流、切磋技艺,拓宽创作视野,提升创作品味,引发更好的创意和更高的制作水平,使学生不但敢于动脑设计动手制作,而且敢于向新的高度和难度挑战,在实现持续推动青少年和学前儿童创意提升的同时,使工艺创意成为他们更为强烈的自身需求。
(2)创之积累——强化学生创意经验的储备。
第一,多维感知。感知,要求了解事物的整体特征,但了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引导学生用肉眼观看实物:从整体到细节,从特征到关键。看的角度应该是多样的:远视、近视、平视、俯视、仰视,由内往外或由外向内,站在暗处看光亮处或反之,还可以利用光学原理或借助光学设备去看,透过多种媒介去看,比如透过浓雾、透过水膜、透过细纱等,能够看到同一物品的不同现象。还要看到物品比较独特的部分,以及物品所蕴含的空间、时间等。单一地看对物体的感受不够全面,留给学生的记忆也不够深刻,可以多种感官介入:听、闻、触、尝等,以获得对物体的全面的、完整的、感性的认识。感知的物体除了具体的实物,还有许多概括的、间接的材料,如资料、图片、摄像等。教师还要创设情境,恰当安排,把某一主题、某一系列,用某种形式、某种氛围呈现给学生,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引导发现和拓展。在多维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借鉴、综合、分析等方法,融合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主探索“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归纳和提炼出蕴藏的内涵、支撑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拓展,使学生不再用单一的、片面的、孤立的、静态的状态看待世界,并由对事物的外部感知深入到对事物的判断、理解,在积累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第三,适时提取。积累就是把充满美感的人、事、物存储在头脑中。但也有部分学生纵然积累无数,进入创作阶段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这就是积累以后难以提取。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积累的过程越简单,提取就越困难。匆匆忙忙,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只是感知表面,没有对物体的色彩、形态、材质、功用等展开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到时候也就无法提取。要让学生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提取积累的材料,必須让积累的方式和过程复杂化。如在观察过程中,设置“看什么——为什么看——怎么看——看出什么”这样的一个流程,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求知、开放的心情,看出被观察对象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衍生关系、交叉关系、包含关系等。积累重要,提取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3)创之灵感——引领学生创意灵感的迸发。
第一,强烈的创作欲望促使自发灵感产生。灵感的产生虽然是在一瞬间,但有一个长期的孕育过程。它是建立在长期学习、丰厚积累的基础之上,从而产生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迸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激情,导致注意力高度集中,意识十分清晰敏感,思维极为活跃,达到前所未有宽度、广度和灵敏度,能够把大脑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灵感就有极大的可能产生。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学习,积累知识经验,同时要激发学生强力的创作冲动、创作欲望,让灵感在学生的头脑中迸发、显现。
第二,实践促使诱发灵感产生。诱发灵感因受某事物的启发而产生。有许多艺术作品的构思往往源自于社会实际和个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创作者能够受到某种或某几种实物、形象的启发,由此而展开想象、顿悟和直觉思维;也可能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超越常规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能够充满自信又放松心情、保持镇静,进行不受束缚的思考、探究,旁征博引,联想借鉴,从而产生灵机一动的思维火花、突发想象,灵感会突然降临。
第三,善于捕捉灵感。陆机在《文赋》中说:艺术的感应,创作的开窍,来的时候抑制不住,去的时候也阻挡不了,它会像亮光一样突然熄灭,又会以宏大的声音突然鸣响。这就是灵感的状态。虽然灵感并不神秘,但它常常是不期而至又稍瞬即逝的,所以要善于捕捉。应该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不要放过这个机会,应该把它记录下来。即使不是完全针对此刻创作需要的,也可以迁移、调整、组合,帮助自己的作品升华。
(4)创之构思——提升学生创意构思的素养。
第一,鼓励学生敢于动脑动手。学习创意美工和学习传统美工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异。接受传统美工的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当没有“样品”仿照或没有教师具体的语言指导的时候,纵然有创意的热情,但往往缺乏自信,觉得难以构思,甚至不敢构思。还有部分个性内向、懦弱的学生,纵然有比较优异的方案,也不敢出手。工艺创意的首要之点在于敢想敢做,敢于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所以,哪怕学生的构思是不成熟的,教师也不要急于指点、忙于评判,更不能代替学生去构思、去灌输,而应该以鼓励为主,在鼓励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
第二,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主题。工艺创意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创作主题,也可以由教师或大赛的举办单位确定主题。工艺创意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年龄阶段接轨,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积累是工艺创意的前提,学生的积累往往与他们的环境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有关。过分的拔高和求大,脱离学生的现实,学生即使创作了作品,也未必是最佳作品。
第三,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作为工艺创意的构思,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都要让学生不拘泥、不约束,自主地创造具体的审美形式,传递作品的情感特征,充分发掘头脑中存储的材料,从中得到启迪;进行合理的想象,采用夸张、粘合等方法,做出新异的组合;积极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分解和综合,获取多种方案,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高度集中注意力,激发产生灵感,使作品上升到更高層次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茅菁文.从校外工艺教育谈青少年创意素养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4(4):45-48.
[2] 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郭燕苹,金水文.让创意在灵动的指尖跳跃—幼儿园创意手工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科研,2013(12):108-109.
[4] 孙宇洋.乡镇手工创意美术课在拜泉县新建乡中学的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5] 蒋炎.包豪斯的作坊训练与现代手工艺教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2):139-141.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