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成长:情境·行动·评价

2017-06-12 18:57刘永刚但红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尊重成长情境

刘永刚 但红玲

【摘 要】“尊重情境下的初中学生成长教育研究”以 “尊重情境”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基本载体,精心设计系列化的教育、教学行动和动态评价,让情境、行动和评价三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共同表达教育求本、教学求真的理念和校园文化。通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感与悟、行与做、思与想,唤醒学生自觉、自律和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和爱好,强化学生内在成长的力量,让学生健康发展,幸福成长。

【关键词】尊重;情境;成长;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10-03

“尊重情境下的初中学生成长教育研究”是广州市五羊中学2015年立项的广东省级科研课题。该课题是学校针对自身的教育现状,营造系列尊重情境,通过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体验和感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兴趣与潜能、情感与态度、交往与沟通等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它以“尊重情境”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基本载体,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行动和动态评价,让情境、行动和评价三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共同表达五羊中学“教育求本、教学求真”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与悟、行与做、思与想,唤醒学生自觉、自律和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和爱好,强化学生内在成长的力量,让学生健康发展,幸福成长。

一、情境营造:在满足内在需要的基础上唤醒成长的力量

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分成两大类,即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及自尊的需求,而成长的需求则包括了求知的需求、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明确指出,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成长的需求就不会产生。“尊重情境下的初中学生成长教育研究”这一课题从满足学生安全、爱、自尊等内在需要入手,营造情境,使他们在一种充满浓厚情意的氛围中感受到安全、关爱和自尊,唤醒学生内在的成长力量。

1. 用尊重让学生获得安全的感觉

学生在学校获得安全感的外在表现为快乐、自由、平和与放松。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课程构建、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成为五羊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学校课室的布置以打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来完成。课室门旁悬挂着凝聚全班学生智慧的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教室内部的布置更是百花齐放、无一雷同,初一年级的读书宣言、手绘卡通图片,初二年级的读书园地、“我”与书的约会,初三年级的读书分享、理想树等特色栏目,精彩纷呈,彰显出学生对知识和美的追求,学生的思想和设计在课室的布置中得到尊重和呈现,他们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学校课程设置也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为主导,逐步构建形成了本真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国家课程和本真课程两大部分构成,本真课程包括社团课程和活动课程,社团课程中的特色课程如合唱团、书法、无线电测向队和手球队等,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开设的所有活动课程全部对学生全面开放,由学生自主报名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生的意愿和爱好得到尊重,学习热情高涨。

2. 用喜欢去营造关爱的氛围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老师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欢喜、奖励和赞赏。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甜美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力的握手、热情的拥抱等肢体语言,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喜爱的具体表达。在五羊中学,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微笑的面容,2016届毕业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每当微风拂面的时候,我总能忆起你親切的笑容。”学生刘小雨感慨:“我曾经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是老师温暖的怀抱、激励的眼神、从不言弃的态度,让我顺利走过青春叛逆期,成为最好的自己。”

“你真棒!”“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你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A、A+、A++”“微笑的笑脸”等是学生作业本上最常见的赞美,而表扬信则是教师对学生表达赞赏的最好的方式。每个教师的抽屉里,都有奖励给学生的小礼物,巧克力因其代表巧思、刻苦和努力而成为教师奖励学生的首选礼物。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会忘记学校,但老师的爱意,将是学生永远都不会忘却的美好和温暖。

3. 用信任去唤醒成长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上,理解和信任往往可以创造奇迹。教师对学生一如既往的信任不但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和唤醒自己身上积极的力量。

曾经有一个患轻度自闭症的男孩徐某,初一上学期时,整整一学期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同伴来往。班主任李老师经过周密地调查,发现徐某做事认真仔细、阅读面广,就让他做班上的图书管理员,并亲切地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这份信任,让他慢慢地打开了心扉,试着和同学接触,为其他同学介绍好书,还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漂亮小书签奖给读书积极的同伴,深受同学喜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已蜕变成一个阳光男孩。

走进五羊中学的大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标语“你能行,你能创造奇迹”,这一行大字每天都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信任和激励。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习惯养成教育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问题学生,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思考哪些是自身因素,哪些是客观因素,唤醒他们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基于尊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符合价值观教育的内生规律,有利于达成内化于心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求本:在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激发成长的力量

追求教育的本质目的,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各项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品行。结合初一、初二、初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系列化“尊重情境”的教育行动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成长力量。

1. 德育行动

(1)综合素养“亮点行动”。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要求,具体化为每日学生行为规范“亮点”,以“日积分月评价”的方式,评选每月“素养之星”,让懂得敬畏的学生得到尊重,用制度规范学生成长。

(2)学校教育“主题月活动”。学校把每个月设定成不同的“教育主题月”,针对不同的教育主题,设定活动月主题“活动之星”,用活动助力学生成长。

(3)学生体验社会化行动。与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系统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对学生活动表现、活动效果、活动感悟等评价机制,用生活体验带动学生的成长。

(4)爱的教育常态化行动。利用“教育主题月”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以不同的爱为主题的班会,用爱教化学生成长。

2. 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得以发展的主阵地,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校园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组织,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五羊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社团化”行之有效的社团活動课程模式。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把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并在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统一进行,在学校课程总表上体现出来,用以规范社团活动行为,确保社团活动质量;校本课程社团化,就是把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向课外延伸,把不宜在课堂上进行的校本课程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呈现和实施,让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五羊中学的社团按功能可界定为以下4类:①学习研究类主要有:追梦社团、玩转数学、英语趣配、悦读社、广州历史、地理之旅、生物拓展、思想品德伴我行等社团;②实践类主要有:传统手工制作、校园之声广播台、快乐女童活动坊、物理小制作、机器人、航模、无线电测向等社团;③综艺类主要有:美术社、舞蹈社、语言艺术社、合唱队、书法等社团;④健体益智类主要有:篮球与物理、气排球、羽毛球、跳绳、啦啦操、手球等社团。其中无线电测向社团、舞蹈队、啦啦操、手球队、快乐女童坊是学校的特色品牌社团项目,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三、教学求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强化成长的力量

学校本着“教育求本,教学求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满足自尊和归属的重要场所,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实行“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运用分层走班制教学,灵活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用真教学引领学生真学习,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真发展,不断强化学生成长的力量。

1. 教学求真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任务——互动——评价”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从“备、教、批、辅、评”5个教学基本要素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力求以真目标引领备课,以真任务组织教学,以真互动驱动学习,以真评价展现课堂,学生做了真研究,真讨论,在教学的各环节都做到去伪存真,这就是学校所倡导和追求的教学求真的本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至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他还说过,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我们倡导的“任务——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引领了学生的困惑和思考。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真教学导致了学校的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以加强,2015、2016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

2. 学习求实

真实的学习是指:首先有一个真实的项目,然后学习者带着一个明确的驱动性的问题,并依据项目的评价量规,共同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合作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该项目的深度学习和技能的显性学习。我们以引领学生的真实学习为目的,不断探求最佳的课堂教学策略。

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讲授、听讲”,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做中学或实践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基于这一理论,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3. 分层走班制与课内分层

2015学年,学校对初二年级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全级8个班学生全部按成绩、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多元因素,分成A、B、C、D4个层次,进行走班制教学,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孩子的尊严,学校安排教A班的老师同时任教D班,这样,学生的差异和尊严都得到尊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获得最佳成长,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课内分层是班级内部的分层,属于隐形分层,由各个科任老师自己把握和掌控。教师的教学按照备课分层、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上课任务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和评价分层这五个步骤操作,并进行动态管理。结果表明,课内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有所获,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动态评价:在获得肯定的基础上拓展成长的力量

为了促进学生敬畏、自尊、自信、自强的思想行为品质的形成,保障成长教育的有效开展,根据尊重情境下的教育行动具体内容,形成尊重情境下的初中学生成长教育评价体系,具体探索两个方面的评价:

1. 通过校本“学生成长量化评价体系”,评价学生成长效能

该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为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和精细的记录,并以及时的奖励进行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大致是4个方面:守时、学习、习惯、品行等。根据4个方面的记录,评选出每周的文明之星、守纪之星、学习之星、爱卫之星、习惯之星等8个类别的优秀学生,每月举行一次隆重的总结表彰仪式,期末和期中等大型颁奖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孩子们亦以此深感自豪,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评价、奖励和荣誉中得到强化和拓展。

对违规违纪学生行为的纠正,教师没有采用单一、粗暴、專横的手段,对于一般的违规违纪行为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自己反思不对之处,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件事情中,你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怎样责任?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该怎样对待?”这些理性对话,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行为的价值比较和正确判断,思考什么是好的、有价值的,什么是不好的、对自己的成长无益的,用价值反思取代人身攻击。这种教育方法使“文明”“责任”“和谐”“担当”“友善”等美好的品质在学生的行为养成中逐渐沉淀为稳定的人格。

2. 通过对“尊重情境”对学生影响的效果评价,形成对该项研究效能的认知

在教学中,采用纵向、横向对比的方法,跟踪评价“尊重情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效果。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初一新生入学开始,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跟踪评价。

(2)与周围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借助“八七合作组”这一平台,从班风、学风,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进步状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用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和量化评价。

(3)学校整体综合评价。学校从各个方面对“尊重情境”研究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评价,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缓慢、长期和渐进的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持续的努力。实践表明: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育科学、敬畏教育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教育生态才会越来越好,学生才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2] 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育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泽农,庄晓华,张洁,王宁.治校之道: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建成.“成长教育”的生长——“成长教育”的追求与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5(25):18-21.

[5] 董超纲,刘毅.以尊重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1):25-27.

[6] 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赵敏.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尊重教育[J].学园,2014(10):93-94.

[8] 金延风,吴希红.自主与引导 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 胡宝祥.爱是最好的教育——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J].黑河教育,2013,(7).

[11] 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 王继兵.学校常态工作怎样才能出新意?[J].人民教育,2015,(12).

[13] 刘永刚.开展三元一体英语教学 创新课题教学方法[J].时代青年,2012,(5).

[14] 周颖.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建设课程[J].人民教育,2016,(12).

[15] (美)爱德加·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M].1946.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尊重成长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