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立
(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江苏 常熟 215500)
梅村二胡工艺探新*
杨 立
(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江苏 常熟 215500)
无锡梅村二胡,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孕育出了较为完善的乐器性能。2010年梅村被授予“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称号。2011年梅村二胡工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与梅村制琴者深入交流,对梅村二胡工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考察整理。
梅村;二胡工艺;新
“二胡工艺”属于乐器学中的乐器工艺学范畴,包括二胡材料、加工工艺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
梅村二胡工艺发展至今,已结出了累累硕果。1965年,梅村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如今这里有着获得“二胡制作大师”、“国际二胡制作大师”、“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制作师”等称号的万其兴、陆林生、强金波等多位著名二胡制作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国际各类比赛中荣获大奖。同时,梅村二胡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海内外,占全国二胡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这里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二胡产业基地。
无锡梅村,位于无锡市东南方,地处太湖之滨,有着32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至德之邦”、“勾吴古都”之称,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百年间,无锡二胡精英荟萃,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杨荫浏、刘北茂、蒋风之、储师竹、闵惠芬、王建民、邓建栋等一大批盛名远扬的无锡籍名家大师,谱写了大半部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史。华彦钧一曲《二泉映月》,举世闻名,成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中独特的中国符号。2011年10月,无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冠以“中国二胡之乡”的美誉。梅村二胡工艺的发展也得益于无锡这方水土的文化浸润和艺术滋养。
在工匠精神的磨砺下,梅村的二胡工艺不断发展。对照199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 T 1159-1991 二胡标准”,笔者通过走访,整理出如下梅村二胡工艺发展的亮点:
(一)新材料的运用
1.木料
梅村琴厂的普及琴所选用的木料主要为硬杂木和花梨木两种。专业二胡选用材料要求较高,一般选用多种酸枝木、紫檀木;精品二胡还会用到明清老料红木、印度小叶紫檀等。由于近年某些高档木料物种濒临灭绝,木料原产地实施了物种保护政策,加上如明清老料红木等资源匮乏,日渐稀少,梅村各琴厂不断探索新品种木料的运用。
梅村制琴大师万其兴介绍说:如果想要做出一把有特色的二胡,必须要找木质结构匀称、密度大、整根木头色泽差距小、年代比较久远、含水率低、油性合适的木料,否则在乐器音色、琴筒粘合、乐器使用寿命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经反复试验、探索,古月琴坊、林生琴厂等多家梅村二胡厂找到了诸如:非洲小叶紫檀、黑檀、沉贵宝等新材料。这些材料替代了部分传统专业等级二胡的用料,经实践检验,使用效果良好。
另外,为了适应当今市场需求,林生琴厂等曾用珍贵的黄花梨木料(如图1)制作过收藏级的二胡,音色细腻柔和,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1 黄花梨二胡
图2 仿生皮二胡
2.皮膜
“仿生皮二胡”(如图2)指采用人工制造的皮膜,皮膜模仿蟒蛇皮的纤维结构、声学品质,接近蟒皮二胡,是现代比较理想的蟒皮二胡替代品。
梅村著名二胡制作师卜广军介绍说:基于环保、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他曾尝试用仿生皮替换蛇皮制作二胡,也曾销往日本。然而,这些二胡的音质还是不如真正蛇皮制作出来的二胡,不过,他依旧在尝试。
(二)新形制的设计
1.琴头
随着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制琴师们设计、制作出了多种款式的二胡琴头(如图3-图7),这些款式的琴经精雕细琢,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有的还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如:古月琴坊制作的吴琴(如图6),琴头的造型是根据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玉器“双龙管型佩”的龙头形式,经过变化制作而成,体现了吴地特色。演奏家陈耀星设计,古月琴坊制作的太极琴(如图7),体现了诸多太极八卦元素。
经制琴师介绍,传统二胡琴头的弯头连接处,碰撞后很容易开胶或断裂,而新造型琴头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琴头坚固度因素,设计出的琴头更为坚固耐用。
图3 龙头二胡
图4 凤头二胡
图5 “荷塘月色”
图6 吴琴
图7 太极琴
2.琴筒
梅村所制的新造型琴筒(如图8)为改良型琴筒,追求发音的科学性和演奏的舒适性。喇叭口状的琴筒力求使音波传得更远;弓杆弓毛接触琴筒处,棱角圆润,便于演奏时换弓、换弦。
图8
图9
3.琴托
新型制的琴托(如图9),基于美观度及增强演奏稳定性的要求,设计、制作。琴托花纹精美,横向的花纹大大增加了琴托演奏时的摩擦力,制作者在琴托内部还填充金属材料,增加重量。演奏时,琴筒稳定性大大增强。
(三)新成果的应用
梅村在半个多世纪的二胡工艺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良。最近,较有影响的一项成果应用是在2015年,四川音乐学院陈泽教授与梅村二胡制作师万其兴探讨二胡下把位音量衰减问题的解决方案。陈泽教授通过长期研究,从高频共鸣极佳的京胡中得到了启发,他发现高档京胡共鸣琴筒常选用内壁竹簧偏厚的竹材制成。竹簧质地坚硬,密度极大,非常有利于高频声波辐射响应,对声波振动的传导性也特别好。于是,陈泽教授利用“京胡复合共鸣形式”和“竹簧现象”原理。研制出了大小规格不同的“双管复合共鸣器”(已获国家专利)。他将“双管复合共鸣器”安装在琴筒内靠近振源处(如图10),通过万师傅的精心制作,二胡试奏的效果理想,下把位音量明显增加。
图10
梅村二胡工艺至今仍保持75%以上由手工完成。做一把二胡,从配料、加工到装配,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很多琴厂的老师傅都已头发斑白,但他们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二胡制作过程中的某一道工序,锻造着手中的艺术品,研究出一项项新工艺。但是,据古月琴坊万其兴介绍,购琴者受审美及演奏习惯等影响,选购时还是以挑选传统二胡为主。这些集聚心血的新工艺产品,还需要在宣传、推广之路上继续前行,等待市场的检验与使用群体的逐步接受。■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项目《梅村“二胡工艺”研究》研究成果(QT13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世纪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比较研究》研究成果(2016SJB760074)
杨立(1981-),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胡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