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在体育课提出让体育回归“教育”①

2017-06-12 02:53:12仲玉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本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仲玉琴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

基于现在体育课提出让体育回归“教育”①

仲玉琴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

当今社会是集“转型、变革、新常态”多种矛盾融合的新时期,对教育而言,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对体育也是如此。新课标提出后,人们慢慢地抛弃传统的体育形式,新型体育课被运用到课堂,体育课程改革已经10年之久,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热点问题,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观察法等方法对现在体育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体育课程 改革 教育

现在的体育课迫切的需要改革,体育课程失去了体育课原有的本质,在种种压力下,体育课成为了三无课,没有战术、没有运动量、没有比赛。通过阅读文献,观察提出现在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国内外各教育家对教育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出体育课回归教育的本质及问题,才能对象在的体育课进行有效的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的论文,了解现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各种逻辑方法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分析。

1.2.3 比较分析法

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有益的启示。

2 体育课回归教育论述

2.1 教育的本质

(1)国外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如表1所示。(2)国内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如表2所示。

2.2 体育的本质

理解了教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也就不难把握了,体育与教育相辅相成,体育对人的作用是其他文化活动无法比拟的(如表3所示)。

表1 国外不同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2.3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完成安全教育的目的。体育的核心是“育”,“体”离开了“育”这一形而上的层面,剩下的就只有身体活动或竞技体育这一形而下的层面,而“育”没有“身体”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

2.4 当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2.4.1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季浏教授指出,当下体育课是一种“三无课堂”。

(1)无运动量。学生上完一节体育课后不出汗是常态,大热天学生仍然穿着长衣长裤上体育课。

(2)无战术。在课程内容标准上,不强求知识系统和知识系列的完整,不直接规 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进度,而是以学习领域的方式,明确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5]。对教学的要求使用一些规定性的词汇很难区分,如“初步掌握、完成、熟练掌握”,故常常导致重复学习,结果是学习了多年的单项的技术,却一个体育项目都没有学好,更不要说战术了。

(3)无比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或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增多,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学校并由此导致一些经济、法律、民事纠纷,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消极的社会效应,对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工作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故产生的结果是学校,老师不得不取消相应的课程和避免一切有伤害隐患的体育活动,体操在人们的观念中为难度大,有危险,故其渐渐地从我们的体育课中退出[6]。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国外备受社会的重视,学生的锻炼意识强烈,家长重视,学校体育非常的发达,在竞技体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与国内的“无比赛”体育课相比,国外竞技运动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培养奥林匹克冠军的摇篮,大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 对于长期以来所强调的竞技性运动技能,新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提出不复制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与方法,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割裂开来,这三者在教学中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表2 国内不同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表3 体育的本质

2.4.2 影响体育课的外在问题

由于体育课与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没有必然的关系,与其他的课程相比,体育课要更加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只有对体育运动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和练习。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赋予了体育更多的功能,也让人们加大了对体育的重视。董翠香指出:如果把体育课的健康功能过于的放大,就与体育课这个学科的根本属性相违背,而且会给体育教育者带来无形的压力。

2.5 让体育回归教育

2.5.1 让体育回归育人的作用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体为德智的根本,没有体育的教育是遗憾的,离开教育,体育发展的根基是不牢固的。“文体结合”“以人为本”的终身体育的观念应贯彻始终。

2.5.2 体育课对人的教育作用

体育可以给人以思想品质的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体育意识教育,形成坚忍不拔、勇于挑战,敢于吃苦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

2.5.3 体育课在育人方面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各个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个别的学校为减少开支,并没有聘请体育专业学生,且有很多学校减少编制教师的比例,应聘代课教师,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教师的基本知识不全面,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师资开发往往不够,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得不到更新,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教师的技术不过关,学生对教师无崇拜感,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小学阶段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不足50%。从新课程标准实践的效果信息看,因课标没有对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老师可以自由的选择教学内容,但是却提出了一定的目标,可是从课程开展现状看,一些体育老师无从下手,没有了指导性的文件,该上什么教师不确定,从而使很多的教师开始散养,学生自由的活动。

2.6 让体育回归教育课

近年学校体育政策、规章、场馆等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现实生活中以牺牲青少年体质为代价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也较常有,体育课成为了无用课、摆饰课。

2.6.1 功利教育导致体育学科被“疏离”急切需要航标

中小学体育在教育中被遮蔽,“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最形象的说明,自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肆无忌惮地扩张着它的爪牙,企图将一切控制在它的手掌中,如“毒瘤”般影响着整个的教育,学校成为了“机器人“的加工厂,人文的血液流失,学校领导更是潜规则的将教育的资源向其他的学科倾斜,体育学科越来越被边缘化,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休闲事情。

2.6.2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资源的匮乏影响着课程的开展

前人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武术课和体操课的重视不高,没有专业的场馆,在教学中要用的器材也不完善,武术、体操的教学开展情况不乐观。县城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女教师比例少,排球的教学,课程安排少,教授的技术只能简单、不够全面,学生和教师很少在课余组织排球赛,排球训练队主要以比赛为主,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

3 建议

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技能,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体育教育,提升青少年体育意识、素养和锻炼、训练、比赛生态环境,在保住青少年体育锻炼基本需求、兜住青少年底线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的教学从三无变成三有,要把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相结合,注重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形成处处有体育的现象。想要上好体育课,一定要注意细节,从基础改变,首先要改善体育服装,规范上课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建立更衣室与淋浴室。学校的体育课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努力使学生在学校生涯后学会一两个可以陪伴终生的运动项目。要建立严格的毕业制度,把体育成绩算到平时的考试中,在学校的家长会上,要及时地给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身体状况,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从而使学生家长重视体育。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大体育教师的师资,定期组织教师的学习,加大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们出版社,1995:60-68.

[2]卢梭.爱弥儿(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91-92.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981.

[4]论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M].商务印书馆,1978:91-92.

[5]任大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97-100.

[6]袁益民.江苏省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之研究[D].苏州大学, 2006.

G807.41

A

2095-2813(2017)04(c)-00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61

仲玉琴(1989,9—),女,汉,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本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回归本质
体育课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05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