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初探

2017-06-11 16:42王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途径教学

王明

摘 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现,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性格及右脑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加强心理素质 途径

经过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使现在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因此体育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方向[1]。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是认识人生和初步了解社会的阶段,也是初步构建认知体系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性格能影响其一生发展,一个人的体能决定了这个人的健康程度,因此将体能锻炼和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着重介绍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没有认识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对新的教育目标有了基本了解,在教育模式上大部分都跟上了新课改的脚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新课改要求不再进行应试教育,而是着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许多教师没能完全的认识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项锻炼也是非常有其必要性,教师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这一块存在很大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心理教育和体育训练,忽视锻炼初中生心理素质方面,不能完成体育教育目标[2]。

2. 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初中体育教学中对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这一块没有很好的落实,其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缺乏教学环境,新型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没有发挥的余地。再有,部分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匮乏,没有经常接受良好的培训,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对新型的教育方式不理解,就更达不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3. 教学手段不新颖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进行引导,教师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理素质锻炼。教师不能一直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要不断在教学经验中总结,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的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其身心时刻在发生变化,在加上学习压力大,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一些学生还会在这期间产生叛逆心理,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3]。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方式,是一种能进行心理调节的活动,还能磨炼人的性格。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使身体更加灵活,也能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在正确的体育锻炼下,能够使学生的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乐观,更加坚强,克服生理极限,跨越障碍来磨炼自己坚韧的意志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有他人帮助的力量,感受体育精神,这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素质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上课上用团队游戏来教育学生团队协作的作用,例如,假设班级有20名学生,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十人,再分成两排,面对面站好。教师宣布规则,“请所有人都伸出食指,放在自己的胸前位置,将这根铝制的单杠轻轻托住,不允许用手指勾,每个人的食指也不可脱离单杠,然后把这根单杠放到膝盖的位置,如果有一个人手指脱离单杠就算违规,必须重新开始,两组比赛哪组最先将单杠成功放到膝盖处”。让学生通过这种团队协作游戏,来感受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4]。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学生在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自我调整,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在缓解学习压力的时候,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不同,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带领学生做几组简单的运动,将双手举过头顶,用力伸懒腰,之后做深呼吸,反复几次,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还可以带领学生做广播体操,广播体操这种运动幅度较小,在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做广播体操,不会因为消耗体力过多而影响到考试,同时还起到了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了缓解压力的目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多激励学生

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教育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提高就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增强心理素质,调动起学习的兴趣[5]。在初中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例如,趣味接力赛,在不耗费学生过多体力的前提下,设置赛程为200米,每段50米,共4段,每个段设置不同的项目(第一棒踢10个毽子;第二棒跳绳10次;第三棒蛙跳10次;第四棒原地转圈10次),完成项目后方可跑向下一位置进行接力赛,比拼名次。通过这种游戏比赛形式,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的精神,并从教师和同学们的加油助威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师生之间的激励让参赛的人员充满力量和斗志。

结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还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学生有了强健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立春.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时代教育,2015(16):241-241.

[2]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53-254.

[3]李崇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110.

[4]潘廷跃.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中外交流,2016(13):245.

[5]鞠才雄.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高考,2014(11):127-129.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途径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