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静
摘 要 探索如何使师范生在充满挑战的创业路上能够有勇气迎接困难,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当代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师范生作为大学生里具有职业色彩的特殊人群,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内涵和组成要素,并结合师范生创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培育师范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师范生 创业心理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72
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在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失业率也有所上升,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具有职业色彩的特殊人群,曾经是制度的宠儿,现在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和深化,师范生创业也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创业能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同时强调所謂的个体发展。首先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喜好,对事物的热情程度不同,因此个性特征即是尊重个体的最好表现,也是培养师范生优秀创业品质的最佳切入点。良好的创业品质塑造优秀人格,也是支撑创业人生的保证。
1 我们眼中的积极心理学
首先,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研究者针对不同的文化及地域特点,归纳总结出积极心理的品质中的6种品质,如下: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另外,积极心理学中还有24种优秀的品质,如下:好奇心、喜好学习、创造力、放开的思想、智慧和知识、独特视角、勇敢、坚持不懈、真实性、人次善良慷慨、爱与被爱的能力、精神、公平、领导能力、自我控制、谨慎小心、适度和谦虚、欣赏美和完美、感激感恩、希望乐观、心灵上的有目标和信仰、宽恕和怜悯、风趣和幽默,最后一点就是热情;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美德,这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使人类走向幸福。
2 师范生创业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多管齐下,除了国家出台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以外,还应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
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带有鲜明职业色彩的群体,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包分配制度,到21世纪后的考编入岗,再到近年来全国教师资格证的国家统一考试,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同台竞技,打破了以往只有师范生可以自然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天然优势。师范生面临着教师资格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的双重考核,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形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独辟蹊径开创广大的教育市场,走师范生创新创业的路径。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浮躁心态,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比如对创业期望值过高、眼光不够长远、急功近利、期待短期回报、盲目乐观、抗压能力差等问题屡见不鲜,大大阻碍了师范生的创业质量和创业前景。大学生创业光有热情不够,创业心理的成熟决定了创业路途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来看创业成功与否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比拼和较量。如果能在大学生在学期间,就重视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塑造,创业心理的养成,这将使大学生终生受益,支撑创业人生的持续发展。
3 师范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组成要素
创业心理品质就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也应从这三个维度重点着手,结合积极心理学实现美德的优势,判断力、乐观、毅力和创造性都应是创业心理品质的重要构成。
(1)判断力品质——在认知上给予创业的方向。判断力,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普遍规律和范畴用于个别事物的决定判断力,第二种是反省判断力。决定判断力具有构成性,而反省判断力则具有调节性功能,即调节人类心灵的诸种能力。判断力是通过选择和抉择的形式将其价值观付诸在事件上的性格体现能力。市场商机风云万变,具有良好的市场判断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判断力强的大学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创业潜力。判断力决定投资的方向与努力的目标,判断力的成熟是一个创业者心理品质的重要维度。研究表明,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创业环境中,判断力强的人容易抓住最佳时机,果断做出决定。反之,判断力差的人表现出焦虑、依赖、犹豫不决,容易错失时机,或者盲目草率造成损失。因此,良好的判断力是经验的累积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种表现。
(2)乐观品质——在情绪情感上给予创业的激励。乐观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进化的重要特征,是个体在应对未来时形成的一种能力;乐观的人相信事情总是会有好转的时候,具有生存下来的强烈信念;悲观则是把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因素从而带来内心自卑无能的消极体验 [2]。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心态,如果在创业过程中,身处逆境,甚至在生活中遭受种种挫折,保持积极心态,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显得尤为重要。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可以化解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把它们转化为动力,避免因悲观失望而带来的更多不良后果。创业过程充满失败的风险,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就是一把一把的利剑,披荆斩棘才能勇敢前行。
(3)毅力品质——在意志上给予创业的坚韧性。毅力就是有明确的目标,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一种品质。离开了大学,踏入了社会,一切都显得陌生,无从下手,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很多都是不可预期的,甚至是极具挑战的。意志力是特指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调动各种力量达到目标的品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具有坚强意志力的大学生,能够自觉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成功的重要品质。然而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容易放弃和妥协,遇到困难就躲避,直到创业成本的流失和创业机会的丧失。大学生所追求的并不是创业成功,而是学习创业的精神,了解创业过程的艰难,积累各种各样的关系,培养坚毅的品质将十分重要。
(4)创造性品质——在人格特质上做好创业的准备。创造性品质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创造性品质是创业主体对待创业活动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进取、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等特点。创造性是大学生创业过程得以顺利开展和提升的基础,更是创造优良绩效的前提条件。具有创造性的创业项目,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革新,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4 师范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4.1 判断力的培养与增强
創业过程中良好的判断力是前提,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判断能力,为创业初期做好铺垫。创业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到大学四年。大学一年级应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学会设立适合自己的创业目标和期望值;大学二年级应着重加强校园的创业氛围营造上,促使大学生争相创业、互相学习创业经验;大三或者大四的大学生重点在于把创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校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点拓展大学生创业生根落地,让大学生真正在创业大海中练游泳,求生存,积累自己创业的宝贵经验,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2 乐观品质的培养
乐观心态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归因到努力维度上,这次做得不够好下次就可以更努力。但是如果学生自主归因到自己的能力或者运气维度上,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或者投机取巧的心理。因此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念是培养大学生乐观品质的重要一环。第二,学校和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我们难以想象悲观的家长和老师如何教育出乐观的孩子和学生。因此学校和家庭的乐观品质具有传导作用,要在氛围上营造乐观向上,积极有为的精神力量。另外,学校应密切创业成功者尤其本校毕业的创业者与后来者之间的联系,传帮带的形式鼓励创业大学生树立榜样,树立信心,这种替代性强化的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自己努力和奋进。
4.3 毅力品质的培养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测的困难和挫折,这些都会使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力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对毅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引导学生确定目标与愿望,明确创业动机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其次,要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的创业资源,人力资源、政策支持、经济援助等都会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大学生渡过暂时的创业难关。同时,在校期间的创业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校园中经历的创业困境将为今后真正的创业积累宝贵的经验。
4.4 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创造性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和与创造性相关的人格品质,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中的创造性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大学生的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尤其是重点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课程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五种品质。二是培养大学生远距离联想能力,开发大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创业协会中的创业沙龙,可以定期组织想象力沙龙活动,帮助大学生开拓思维,开阔想象力。创造性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努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林英,李健.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起及内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2] 董红燕,徐双俊.创业心理品质开发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3] 张旭东,王宏蕾.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4] 肖春,叶建国.关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培养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