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鸥
摘 要: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陶制品装饰艺术范围内的一个门类。它是在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带动下,逐渐完善起来的。紫砂陶与中国的多种文化有着关联,是一门比较不易随便介入的艺术。
关键词:紫砂;陶刻;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32-01
宜兴紫砂工艺品是一种民族性较强的传统工艺品,自北宋以来经千年的艺术春秋,以她释放而悠久、古朴而端庄、敦厚而大方的丰富多彩的壶体造型,及传统工艺的性格特征、神似的表现手法,自立于世界陶瓷艺苑之中,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
宜兴紫砂陶艺术根据其造型艺术可以分为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大类,针对不同的造型形式,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运用也略有不同。书法陶刻,一般装饰于紫砂光器与筋纹器,而绘画陶刻除了紫砂光器造型之外,一些紫砂花器也有采用。这是因为紫砂光器一般整体构图画面“干净”,与国学书法的“高古之风”相宜,而绘画艺术就不存在这样的艺术适宜性的“狭隘”,无论光器还是花器,只要造型艺术增添艺术内容。
陶刻文化是金石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离开中国文化的陶刻创新,必定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
首先,要深入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涵。儒家的“仁政”“王道”“礼制”,道家的“顺应天道,无为而治”,法家的“法”“术”“势”,虽区分明显,但内在又有一定的联系,只有深刻领会这些文化的要旨,方能在陶刻中信手拈来,创新设计。如在《钟壶》上进行陶刻创作,不论是方形器还是圆形器,若是给予花草虫鱼等自然物象装饰,不仅该壶的内在味道尽失,该壶所传递出的文化品位尽失,而且陶刻與壶本身也显得格格不入。此时的创新,更需要融入中国的古代文化,雕刻以小篆铭文,内容以《过秦论》、《小石潭记》、《六国论》等古代相关文章的全文为佳。
其次,要深入领会古典诗词的要旨。中国的古典诗词,本就与儒、道、法诸家一脉相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诗词创作者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个人的情感倾向。笔者曾在市场上偶见一把《西施壶》,该壶做工精细,设计优雅,可称这类壶中做工上的上品,可惜在陶刻装饰上雕刻上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字样,大煞风景。
究其原因,是陶刻者错误理解“玉壶”与“紫砂壶”的内涵,该诗句中的“壶”,是用以装酒的,而紫砂壶的“壶”,是用来泡茶的,酒与茶的内涵,截然不同,前者浓烈,后者淡雅,前者是李白式的豪饮,后者是陆羽般的慢品。同时,就所刻就的这首诗歌的内涵看,与《西施壶》的内涵也完全不同。反之,若能紧扣该壶的内涵,以“为伊消得人憔悴”来雕刻装饰,效果立马彰显。同样,在《莲心壶》的陶刻创作中,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予以装饰。
“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很好地概括了书法与陶刻的关系。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来表现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作品或古朴端庄、或高贵典雅、或霸气十足,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因为每一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境界的,不管是刀法、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感情、思想一致,那么作品中所融入的书法艺术也应该与陶艺作品的正题造型、感情相吻合。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
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种书法,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
只是,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哪一位书画名家有饰壶时,倘若不加刻意经营,只以自己习惯于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忘却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壶上留下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陶刻是一项技术性和艺要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但要示作者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度,还要有绘画基础等,主要是要有一定的刀法功力,在完美的构图排布下,内容合理的安排下,将这几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诗、书、画、刻于一体,才能表现出陶刻的精髓和装饰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于川.紫砂壶把玩与鉴赏[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2]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