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

2017-01-11 20:01范齐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艺术

范齐军

摘 要: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24-01

最早的紫砂专著《阳?茗壶系》提及“镌壶款识”时说:“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间……次则李仲芳,亦合书法。若李茂林,朱书号记而已。仲芳亦时代大彬刻款,手法自逊。”“沈子澈……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日:“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陈用卿……款仿钟太傅(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

陶刻装饰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当推清代嘉、道年间的陈鸿寿(字曼生)。陈鸿寿为了自娱雅兴,切身介入设计了多种以光货为主的造型,比较简洁,壶型可装饰面较大,利于装饰,请紫砂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由他自己及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等人题铭并刻画,开创了紫砂壶艺的独特艺术风格,是陶刻装饰上的一次奔腾性的升华,自此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陶刻,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紫砂陶刻有多种表现和运用手法,紫砂陶刻艺术把平常一把壶、一只盆等转化成多种艺术精品。现存历史最早的紫砂陶刻文字见于元末“且吃茶?清隐”五个草书紫砂陶刻文字。早期陶刻艺人有明代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人,他们精通书法,诗、书、画俱绝,用竹刀刻划,留下了众多的紫砂陶刻精品。

陈曼生等人凭借他们的学识素质,提出完整的总体设计,讲究造型的形制,施工制作以形而定,或需精工细作,或求粗犷宽大旷达,选泥或粗或细,或调砂或铺砂,形式和工艺协调,光彩适宜。曼生壶主要是由铭文为主的陶刻装饰,以贴切的文学艺术、自成一格的书法布局,装饰表现不拘一格,镌刻的刀法与壶形、壶名及其铭文相映成趣,其艺术特点与风格整体追求文化和艺术的高品位。特别是其铭文,布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直接表达了设计者和介入者的思想和艺术水平。谈到紫砂陶刻就不能绕开两个关键人物,陈鸣远和陈鸿寿。陈鸣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紫砂艺人,号鹤峰。他所作的紫砂器,纤法有致,样式新颖,十分精妙。在当时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宫中艳说时大彬,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誉。陈鸣远不但紫砂器制作精美,还擅长镌刻铭文,书法雅健,有晋唐人笔法,开书法镌刻、印章与紫砂结合的先河。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生于乾隆三十三年,道光二年卒,浙江钱塘人,擅长诗文书画,尤以篆刻成就为著,名列“西冷八大家”。陈鸿寿对紫砂壶也有浓厚的兴趣,曾自题书云“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对于紫砂壶的制作,他似乎成立了一个团队,做到了全程参与,从造型设计、实际制作、撰写铭文、镌刻落款等,正是由于他这样的投入,才成就了所谓经典的“曼生壶”。造型简洁、朴素,而陶刻铭文趣味盎然,别开生面,书法挺拔、爽健、清秀洒脱,成为后来竞相效法的楷模。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完善文人参与的运作机制,力求使能工巧匠和高级专业人才在全体规模上得到提高。 正是由于二人开创性的实践,再加上上一代再上一代艺人的不断努力,陶刻艺术才会有今天的繁荣局面。 紫砂壶是宜兴对外的一张名片,紫砂陶制作工艺已由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且向联合国申请为“世界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涵盖了紫砂陶刻这一元素。因此,坚持文人参与,做好紫砂陶刻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传世名壶正是“字以壶传,壶随字贵”,造就了珠联璧合、世代相传的艺术价值。总而言之,在顺应市场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现代的元素,让作品既具备传统的经典,又有时代的气息,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

对于陶刻装饰的艺术要求而论,不应只把书法、图画、金石、木刻、图案等图像在紫砂陶上简单地搬移再现,如果不加经营,或只以师传的稿本抄录摹写,按传统习惯布局画面,把壶或花盆之可装饰面当做纸张施展技艺,忘记了不同的创作对象应各有各的深度和空间要求,不能求得施艺的载体和将要装饰的图案的统一,就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高水平陶刻艺术品,而只是一件工艺品。现在陶刻从原来的茶壶发展为花盆、挂盘、陈设品,装饰丰富多彩,诗画组合山水花鸟,人物图案等锦上添花。陶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书画绘画的水平,因刀法的不同,加上器形相异,运用肘、腕、指的发力,以刀代笔,才会完成一件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4]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艺术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