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7-06-09 08:53李凤玲
当代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

李凤玲

(山东省菏泽市荣军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李凤玲

(山东省菏泽市荣军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护理中卒中单元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管理以及卒中单元护理管理。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与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功能训练的主动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也叫脑中风,是脑血管破裂或者血管阻塞导致脑部失去血液供养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同时具有致残率与死亡率高的特点,有调查研究发现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的疾病[1]。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脑卒中患者管理模式,是将护理、诊断、治疗、心理管理、健康宣教与康复有机结合的病房管理模式,通过多种学科联合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2]。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常规护理与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最佳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2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3],均经CT或者MRI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选择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34~76岁,平均(61.85±3.64)岁,脑出血8例,脑梗死8例,住院时间6~31 d,平均(28.21±2.73)d。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3~72岁,平均(61.47±3.51)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7例,住院时间5~30 d,平均(27.98± 2.66)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卒中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良好的均衡性。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管理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入组后均接受常规神经药物治疗,责任护士为患者进行脑卒中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安慰、鼓励以及引导的方式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在住院过程中帮助患者完成健康侧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以及早期肢体康复运动。

1.2.2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

(1)建立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小组 观察组患者在入组后进行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科室成立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组成包括高年资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内科责任护士。小组所有成员均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完成统一分工与合作,明确神经内科治疗、康复治疗、健康宣教以及监护。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针对具体患者的个体化诊疗以及护理与康复计划,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对康复计划进行改进以及完善。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以及教育,鼓励家属积极支持患者的康复。为脑卒中患者建立换门的康复训练中心,配备撞门的躯干以及四肢康复锻炼器材。每天上午与下午均由专门康复治疗师以及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监护室中准备中央监护仪以及床头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

(2)康复训练 在康复早期指导患者完成病床上健康侧肢体的位置摆放。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之后,根据患者偏瘫的位置、程度以及肢体功能转宽广,在康复训练中心开始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运动方式由被动方式逐渐向主动方式过渡。主要内容包括:偏瘫肢体关节在无痛感的情况下做伸展、屈起、外展以及内旋等活动;床上完成下肢桥式活动;上肢分离活动与控制能力锻炼;起卧以及翻身动作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可以起床,开始离床完成坐姿与站姿的平衡训练,膝部稳定性功能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与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康复训练坚持每日2次,每次持续时间为40~60 min。

(3)认知问题纠正 在患者患病的最初阶段,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疾病认知以及心理状况的评价,以患者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对康复诊疗护理以及锻炼的主动性、对护理人员以及陪护的依赖性等情况为依据,确定患者康复锻炼的时间,不急于要求患者立刻开始康复锻炼。在患者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正确面对患病的事实、稳定度过对患病情况的自我否定之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基础的日常行为活动。为患者进行早期锻炼优势的讲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到早期锻炼对全面康复的作用以及康复训练的基本要求,明白放弃早期锻炼的不良后果。增强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的理解以及认知,建立力所能及的目标。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将患者的自身经历、生活习惯以及训练中的反应综合考虑,完成康复训练指导。要让患者避免锻炼活动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纠正患者的认知误区,比如住院治疗需要完全静养、不适宜进行运动等,逐渐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自主完成康复训练内容。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与出院前进行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4]。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价包括训练的主动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三个方面,以3级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以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进行3分、2分、1分评分。完全依从为能够主动完成训练并依据要求严格执行;部分依从未被动接受康复功能训练;不依从为不接受训练以及不配合完成训练内容。生活能力ADL评价方法选择Barthel指数(BI),分为4级,计分为0~15分,其中完全依赖计0分,依赖程度较高计1~5分,依赖程度较低计6~10分,完全自理计11~15分,将各项评价项目得分相加为患者ADL总评分,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评价项目包括洗澡、禁食、穿衣、整理、控制小便、控制大便、行走、如厕、转移床椅、上下楼梯。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以及健康知识知晓度4方面,调查分值为百分制,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ADL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指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康复依从性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康复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两组患者ADL与康复依从性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ADL与康复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1± 10.38)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86± 9.56)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 18.316,P=0.008)。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以及预后的效果与早期功能训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脑卒中急性期以及康复早期通过有效的物理刺激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感觉信息的获取,增强休眠突触与潜伏通路的活性,可以提高神经元细胞中正常健康的部分起到的代偿作用,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致残程度,将患侧肢体保留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5]。物理康复功能训练与治疗能够通过机体组织细胞中离子交换与微量元素转移而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调节神经与内分泌控制系统,平衡机体内部环境[6]。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是多种护理管理方案的结合,最早在上世纪中叶欧洲的老年病房中就出现了卒中单元理论[7]。而在现代医疗服务与护理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持下,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住院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护理管理方式[8]。卒中单元护理管理中,给予患者神经系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以及物理刺激、康复动能训练等多种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改善了传统护理模式中单纯针对临床症状的护理理念,把握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降低了致残率以及病死率[9]。卒中单元护理管理能够提高康复功能训练的针对性以及规范性,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依从性,同时为患者创建积极向上的康复训练环境,通过综合性的支持方法提高患者康复以及预后效果[10]。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康复依从性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康复依从性指标比较(±s)

项目ADL(分) t值2.727 16.438 P值0.941 0.018康复依从性(分)入院时出院前t值P值入院时出院前t值P值观察组(n=16) 32.41±11.28 69.64±12.54 19.221 0.005 2.13±0.97 2.95±0.64 16.667 0.016对照组(n=16) 32.16±11.73 48.51±12.33 7.951 0.026 2.08±1.06 2.38±0.84 6.313 0.034 2.831 14.291 0.909 0.02

本次临床研究以卒中单元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进行对照研究,以ADL与康复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3个角度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在ADL与康复依从性评分改善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卒中单元护理管理下患者ADL与依从性评分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说明卒中单元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康复主观能动性。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表明患者对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较为满意。综上所述,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对于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改善由明显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较为明显。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8):10-16.

[2]韩淑鸣.脑出血偏瘫患者行卒中单元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14(40):216-217.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4]赵先伟,田庆涛,杜怡峰,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40-742.

[5]范莎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以及康复效果的研究[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3.

[6]吴婉霞,徐武华,钟思琳,等.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康复治疗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A]//第四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480-484.

[7]杨华.卒中单元护理及康复工作综诉[J].光明中医,2013,28 (6):1247-1248.

[8]陈秀花,刘瑞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1(25):250-251.

[9]袁莉.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16(4):53-54.

[10]邓毅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25(2):128-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78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