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2017-06-09 12:59柯文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柯文举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关键词】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新概念中渗透;课堂例题

初中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它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辩物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数学不论它的形成、发展和应用都贯穿着辩物唯物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在传播系统的、科学的知识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着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在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在比较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有分析才有发现,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数学中“等”与“不等”,“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加”与“减”都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我们讲解时若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比较、对照,就会使学生看到在这些矛盾的统一体中有着相似之处。例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讲解,学生发现“等”与“不等”虽然对立,但是二者在定义、解法、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渗透。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在引进新知识新概念中渗透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和现实世界脱离……以后被用于世界。”这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初中代数引进许多新知识、新概念,例如:无理数、负数、函数等,在引进这些概念时,教师如果简单地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引进,引进它们有何意义,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下决心学好这些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一真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注重参与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在课堂例题、总结时进行渗透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一定的练习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归纳性的作出课堂总结,此时正是教师进行渗透的在好时机,如作“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等章节的总结时,可以根据上述课程的特点,加入这样一段话:上述的公式、法则、性质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对许多具体的实例分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一般性法则,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灵活运用。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同时也向学生道出了数学思想。

对于例题、习题的分析讲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但是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为讲题讲解,为作题而作题,有些题目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存款、植树的例题和习题,教师如果在讲解时简单的说明:为什么存款为?为什么植树?存款、植树有什么重大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懂得存款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尽快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植树造林是为了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培养学生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思想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初中數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思考-《吉林教育》2016

[2]蹇红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新课程:教师版》2010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