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杰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核心的“微时代”来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自然是“微时代”青睐的对象。为了顺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微时代”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创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创新
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微时代”。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体,研究“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开辟一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对于何为“微时代”,目前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微时代”是一个蕴涵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对人际交流的便捷诉求是微博诞生并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同时微博开启了“微时代”的序幕。简言之,何为“微时代”?就是人们依托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信息的阅读、加工、交流和存储等,实现实时、高效、互动的行为活动。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媒介主体的平民化。“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微信及微视频的广泛运用,不论学历、职业、财富差异,都可以轻松注册和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通过微媒体平台发表想法和观点。在微时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偶像明星,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使用微博、微信发表文字和语音,或者发起一项活动,这就凸显出微时代媒介主体的平民化和草根性。
2.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发布最新见闻、接发消息、参与评论,从而信息的传播更高效便捷。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新鲜事,短小精良的内容更受人们青睐。由于发送文字长短和语音消息时间会受到限制,使得各媒体呈现大量的碎片信息,转发信息使信息碎片更加泛滥。微时代的媒介环境下,主体已不是传统媒体里无差别的大众,而是多样化的个体。针对不同个体,进一步导致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3.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已不再是单向传播,传播内容呈现“去中心化”的特点,形成双向或者更多向的结构,每个个体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或接受者,在每一条信息面前,人们都不再是接受者,而是参与者或者推动者,人们通过对别的信息的评论和转发,有效增强了互动性。以这样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4.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微媒介借助庞大的用户群和高效的转发模式形成了一种类似病毒式的传播机制。一是微媒介具有侵染力很强的信息源。微时代用户之间不全是陌生的网友关系,他们有的是喜欢的影视明星、敬佩的老师、周围的亲朋好友,因此传播信息因其身份的真实性和可判性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更容易扩散并受影响。二是在微媒介环境下,人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串联关系,而是网状的交叉式相互联系,其中某一个节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传递到周边的人群中。三是面对微时代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人们对社会上出现的突發事件显得手足无措,不少人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仅凭一时感知就做出判断和评论,其他看到的绝大多数人也会不加思考地跟随。海量信息,既有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又有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使得社会舆论进入危机时代,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难度。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微载体蕴含内容的复杂化影响价值观取向。“微时代”环境下,海量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人们处在一个被信息海洋淹没的信息社会中。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可以阅览、搜索到各种信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开阔大学生眼界的同时,使得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媒体发布、分享信息,这给网络上不法分子发布不良信息提供了方便,这些学生在微网络中搜集信息的同时,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微信息平台中还有大量的网络游戏,自控能力较低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浪费大量精力在游戏世界中,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理性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微载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挑战旧教学方式。“微时代”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独具特色的优势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教师以课堂单一的传授为主,偶尔辅以讲座、社会实践等手段,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微时代”内容的丰富性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再加上新媒体的多样化,通过微媒体转发、评论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更能吸引学生,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都会用到手机,信息来源异常丰富,一些大学生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难以自拔。贴有创新载体标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仍旧是自上而下的内容灌输和传达,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内容不活泼,忽略学生的诉求,浏览量低,难以担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任。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在快捷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侵蚀。微时代,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受到微载体传播形式多样化的挑战。
3.微载体使用主体的平民化削弱教师话语权。“微时代”,人们以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微话题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下互动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实时地发表见解。这在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形象。过去的知识传播模式是话语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微时代下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学生不再听教育者的一家之言,而是根据自己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判别是非,极大地损害传统教师的话语权威性。此外,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新媒体技术接受意识淡薄、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度,使得教育者处在劣势地位。因此,微载体使用主体的平民化导致教师话语权削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1.进一步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培养,建设微队伍是微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内容[2]。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熟练应用最新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主动挖掘微博、微信等语言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其次,为了适应微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不可控性,需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能力,及时捕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要注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辨别能力,微媒介中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学生难以辨别真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效阻止负面信息的蔓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敏感的信息判别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育者的微理念,迎头赶上,才能在微时代中掷地有声。
2.增进师生双向交流,重塑话语地位。随着“微时代”的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知识传授之间具有很大的鸿沟,因此,为了降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授难度,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3]。微博、微信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实时更新平台信息,以生动活泼的内容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一些留言与建议及时回复和采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形成良性互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微时代,避免受微时代负面信息的影响,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者重塑话语地位。
3.积极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优势,它适应了微时代的要求,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微博作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维度最广、渗透力最强的网络平台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争取的教育阵地。高校应当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发布德育信息,在微平台上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通过定期定时发布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灌输微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该将微博中流行的话题及时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迎合學生追随潮流的心理,而且可以促进微博功能的现实化,使大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自由地表达想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微时代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微时代”,提高对“微时代”的认识,顺应“微时代”的要求,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28-30.
[2]文丰安.提升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123-125.
[3]邵璀菊.“微浪潮”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5):159-161.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SZ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