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2017-06-09 09:22董玲倩叶雅君陆雅晴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夏洛的网接受美学

董玲倩 叶雅君 陆雅晴

摘 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在标题、句子和翻译技巧方面对儿童文学《夏洛的网》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较,突出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儿童翻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夏洛的网》 译本比较 接受美学

一、引言

E·B·怀特(1899-1985),美国最伟大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家。他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他写过三部童话故事:《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夏洛的网》(CharlotteWeb)与《吹小号的天鹅》(The Trumpet of the Swan)。其中《夏洛的网》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至今已有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六个版本,其中康译、肖译及任译最流行,本文以这三个译本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接受理论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于1967年提出,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心理图式,就是期待视野。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同时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当把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理论中时,译者成为原作的读者,他的主动参与使他在翻译时会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笔者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框架,对《夏洛的网》的三个译本展开分析。

二、标题的翻译

全书22个小标题,本文仅列举部分。三位译者对应翻译如下:Before Breakfast/早餐前(康译)、早餐之前(肖译)、早饭前(任译),Wilbur/威伯(康译)、威伯(肖译)、小猪威伯(任译),Escape/逃跑(康译)、逃走(肖译)、逃跑(任译),Loneliness/寂寞(康译)、孤独(肖译)、孤独(任译),Charlotte/夏洛(康译)、夏洛(肖译)、夏洛(任译),Summer Days/夏天(康译)、夏日(肖译)、夏日(任译),Bad News/坏消息(康译)、坏消息(肖译)、坏消息(任译),A Talk at Home/家常话(康译)、家庭谈话(肖译)、家里的谈话(任译)等。

在以上三个译本中,康馨的目录翻译最为简练,基本上都是两个字,但是其并没有考虑到儿童读者的知识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缺陷。例如:“家常话”、“籽囊”和“和风”这样的标题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总的来看,肖毛的目录翻译已经有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意识,但他的文字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例如:“神迹”和“尽善尽美”,对照原文来看,这两个标题译得有所偏差。标题“到展览会去”,根据历史背景,原标题中的“fair”是一种乡镇的集市而不是展览会,没有体现原作的时代特点。相对来讲,任溶溶的目录翻译更符合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标题通俗易懂,容易使读者回忆起一些生活中的经历,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感态度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小猪威尔伯”、“臭蛋爆炸”和“威尔伯说大话”,富有童趣,迎合了小读者的阅读心理。

三、句子比较

外国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译者翻译,他们往往从成人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儿童的特点。根据接受美学理论,翻译应从传统的以源语文本位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译者,同时是读者,需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尽量使文本易于接受,译者同样也要注意译文读者的特点以创作更好的译本适应译语文化的标准。

例如:“What do you mean, less than nothing ?” Replied Wilbur. “I dont think there is any such thing as less than nothing.” Nothing is absolutely the limit of nothingness. Its the lowest you can go. Its the end of the line. How can something be less than nothing? If there were something that was less than nothing, then nothing would not be nothing, it would be something——even though it just a very little bit of something. But if nothing is nothing, then nothing has nothing that is less than it is.”

“次于無物是什么意思?”威伯说。“我以为没有一样东西比无物更次。无物是绝对没有,是最次的等级,是事物的尽头。怎么会有东西比无物更次?要是有,无物就不成其无物,而是有物——尽管只有一丁点儿。可是如果无物确是啥也没有,那么就没有比无物更次的了!”(康馨)

“什么叫比啥都不是还不是?”威伯回答。“我不认为有什么东西会比啥都不是还不是。啥都不是已经不是到顶了,那绝对是天地的顶端,世界的尽头了。怎么可能还会有比啥都不是还不是的东西呢?要是你说得对,那啥都不是就该是点啥,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但是如果啥都不是就是啥都不是,那么你就找不到会比啥都不是还不是的东西。”(肖毛)

“比零还要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威尔伯应道,“我不认为有什么东西会比零还要少。零就是零,什么也没有,这已经到了极限,少到了极限,怎么能有东西比令还要少呢?如果有什么东西比零还要少,那么这零就不能是零,一定要有些东西——哪怕只是一丁点东西。如果零就是零,那就没有什么东西比它还要少。”(任溶溶)

猜你喜欢
夏洛的网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夏洛的网》节选与导读
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研究
从《夏洛的网》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