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芝
【摘 要】“导学互动”教学就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学互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使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化为教学行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牢基础,因引,“导学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大创举。所谓的“导学互动”教学就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導学互动”。通过学习以及在教学中运用,我对“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行“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紧抓课本基础知识,精心编写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纲要,因此在编写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争取其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导学提纲编写要把握几个要点:
一是必须有明确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的内容就要进行精心设计,以好的思路、模式层层递进的加以解决。并跟踪检查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求知欲。二是紧靠课本的知识点,揭示隐含的内容并能进行恰当的总结。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三是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每个人都有畏难的情绪,如果总是给学生吃闭门羹,他们可能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和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扭转。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很讲究技巧了。如果他们能从课本中找到答题的依据,自然而然就有成功感,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完善答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三、激发讨论,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出示导纲把学习任务和要求交代清楚后,应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只有亲历了学习过程,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适时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不限于泛泛一般的讨论,此活动的开展当以“疑”为先,它的价值在于集思广益。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同伴互助式”、“前后合作式”、“小组争辩式”等,还可以师生对话、组内竞赛、组织交流、集体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答导纲的问题,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收,学会表达,学习质疑。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注重作业的质量和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我们导学互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导学提纲中设置的作业要少而精,覆盖的知识点要全面同时也有代表性。只要老师用心批改,题目针对性强,学生的基础肯定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最后,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螣写或打印前,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
总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和谐性、多样性交往的教学情,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畅通。长期坚持导学互动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