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蕃
关于未来学校,我的思考是各位老师最关心的:未来的学校到底学什么?未来的学校怎么教呢?教学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够怎么做呢?
目前我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我先从美国尝试过的一些方面做一些思考,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然后再从新教育已经取得不少成就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这也是我想跟大家一起学习的。
一、未来的学校着重学什么,看重什么
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结果来看启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可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察。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2009年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学生取得了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均为第一的佳绩,引发外界持续关注。阅读素养,高分段里中国占19%,美国占10%。低分段里中国只占5%,美国占17%,好与差一看便知。我们再看数学素养,高分段里中国占50%,美国占10%。这相差很大,高低一比就出来了。科学素养也是中国学生成绩领先。这三项素养比下来中国学生最好。那为什么还有好多人要去美国学习呢?这个PISA测试以后,英国特地派团到中国来学习,学习结束之后,学习团成员回去写了一个报告,称中国学生数学学得好、掌握得好,中国学校数学教得好,表示他们要把中国的教学经验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美国教育界专业人士也说他们的教育有短板。
那我们有什么短板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未来学校学什么?实际上就应该是继续发扬我们的长处,然后改进我们的不足,未来学校不是说全部丢掉重来。办教育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快速地变化,像钟摆一样忽左忽右,然后就是一段时期折腾,长期稳定不下来。未来学校要求我们知道应该保留优良传统、重新学习新知识。
再来谈学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孩子们心智和能力都要发展。如果我们把系统知识和系统能力当作孩子们的两条腿,全面发展应该两条腿都发达。中国学生哪一条腿发达,PISA的成绩已经明确反映出来。中国学生掌握知识非常好,PISA测试成绩特别好。中国学生现在缺的是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我非常欣赏新教育的核心宗旨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未来学校,我们要让孩子们保持两条腿都健康和发达。
二、核心素养对建立未来学校和学什么有什么启示
大家都非常熟悉,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式,包括三块。一是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当然还有科学精神;二是现在特别重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个目的是学会学习;三是社会参与。除了自我发展还要做社会人。参与社会是责任担当和公民的意识问题,这个总结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国。美国人较少提素养和素质,也没有素养和素质教育,提得较多的核心是能力。美国人最喜欢谈未来,想做个未来人。美国人总结还有一个特点,尽量让英语每一个字母的开头都是一样的。关于应对未来有四个C即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创新能力(Creativity)、合作能力(Collabor?鄄ation)、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这四个表述的英语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称四个C。
先讲创新和批判。创新的第一条件是批判,所以,美国人经常讲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目的是要造成不一样的氛围,鼓励创新。再讲交流和合作。处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特别强调合作,互相理解,就是沟通合作最重要。美国社会有一个特点,它的社会人是建立在个体人的基础上的,所以特别强调个体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一个独立的品质。然后,又把个体放大到社会来讲,又特别强调公民身份和公民的担当和奉献。设想未来我们学什么,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异同。相同的是,大家共同都体会到未来的学校就是为未来服务,21世纪需要的是交流、创新、合作、批判和解决问题四大能力。不同的是中国人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多,谈文化素养比较多。美国人强调科学的认识和社会的参与比较多,这两者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区别。
其实,未来学校强调的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核心素养。提高核心素养,我们要学会什么能力呢,就是要学会面对复杂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处理能力。
三、STEM教育也代表了未来学校学什么的趋势
STEM教育是什么呢?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政府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计划,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養。现在又多了一个STEAM,在科学、技术、工程后面再加上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融合,把课程全部融合,这就是未来学校学什么的特点,是融合而不是单一的。最初是STEM,就是我们讲的理工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认为STEM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后来,决策者们又认为搞好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得有艺术成分,所以加上了A在里面。不久专家们又在STEAM中增添了新内容叫作STREAM,当中又加入了R。那个R是什么呢,就是代表写作,特别强调要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为什么这样重要?因为它是团队合作和所有其他工作的基础。
美国做过一项调研,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把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跟一般的科学家来做对比,发现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除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差别,就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有数据统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写作能力高上20倍,专家分析说,实际上有的要超过20倍。无疑,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一进一出,阅读是“进”,写作是“出”。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学生很有能力,不但要看他说的水平,还要看他的写作水平。有许多美国人也比较苦恼,那就是说的方面尚可,就是不擅长写。现在,我谈谈英语的写作。大家都有过学习英语的体会,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都重要。如果把听、说、读、写进行分类,我们把听和读称为“进来”,说和写就是“出去”。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高低,我认为一是看会不会说,二是看会不会写。我们需要培养英语说的能力,但是真正要提高的是英语的写作能力,必须不断地写,只有写得多,才能提高。
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很多人把听看得过重。其实,听的能力与语言环境关系很大。不在一个人人都讲英语的环境中,听得少,自然也难以提高。很多没有文化的人到美国生活一段时间,英语听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那就是拼命强调学标准英语,什么是标准的英语。哪一种英语是标准的,其实只是相对标准而已。我到美国已经30多年,我讲的英语仍然不标准,大家不用怀疑。我回到国内,讲的也不是标准的中国的普通话,还带有家乡的口音,一听就知道是上海人。可是我的讲话丝毫不影响与大家的交流和沟通。我在美国讲英语,也被人称为中国的美国英语,还带有一些上海口音,我一开口人家都知道,很有特点。在美国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讲不同的英语,韩国人讲的英语也被人称为韩国英语。但是,大家就是用这样的英语交流也很畅通,学习英语关键是把它当做工具用起来。
我们的新教育做了很多阅读的研究,现在又有了师生共写,这个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师生能力的好方法。
四、未来学校的课程不是独立的、更多的是整合,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我结合在美国教学的体会与大家分享。现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现在的教室和以前的教室也有很大区别。我们通过对互联网诞生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区别是非常大的。互联网之前的大学,在教室里教授对着所有人讲,也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都听老师的,所有知识的传授通过老师。现在老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用于学习的媒体也变了。现在,谁站在讲台上谁就是老师了。更多的学校强调的是学生才能的展示,而且不仅是一个人展示,是许多人的展示。原来全是书籍,现在都是电子信息。学生们最大的变化是在用电脑,而且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说明每个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不一样。有一点不足就是学生们会出现各种各样开小差情况。
现在,老师的课讲得不精彩是没有学生听的。过去不同,所有人都要认真听,而且所有人还要认真做笔记,生怕漏掉了一个重点。现在学生们不怕漏了,老师讲的,如没有听清楚,自己上网可以查。现在最明显的是信息遍及全世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有很多,学生们不一定非要听你的。在美国大学里,师生们之间也常常打趣:你会不会教书啊,如果你教的东西都超不过百度,那你不要讲了,学生们也可以不听,随时可以上网搜索。现在,老师的作用不是传递信息,因为信息现在太多了。信息社会信息最大的特点是碎片化,所以老师是把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
下面是我在中国学校的有关见闻。这是比较有名的一个学校,我去做评委。在一个课堂上,我觉得老师就像演员,孩子们像观众,孩子们坐得很规矩。教室里信息社会的特征也比较明显,有一个大屏幕和一个投影仪,而且学校规定了都要做PPT。这位老师讲完了PPT上面的内容,又退回到原来的模式,有些内容又在黑板上演示。在中国这叫中庸之道,就是一项变革不是一下子全部推广,不像美国人推起来干脆。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在这个信息社会,学生上课在干嘛?我感叹,在信息社会没有人能够把全部人的吸引力抓住,因为如果你不是独有的,学生并不非要听你的,他可以从另外的渠道获得。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老师就是把他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灌到学生头脑里面。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有学问。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今天这句话我认为要重新评价,是不是知识就是力量,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怎么运用知识,才有力量。以前教学,老师掌握知识和程序,所以老师要教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我们怎么知道学生行不行呢,通过组织考试来测试,这是以前传统的方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严峻挑战,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就不行了。所以,要强调深度学习即对知识的认识,重要的是连接,是对信息的加工连接。因为碎片化的知识到处都有,关键是处理好它的连接性和整合性。另外,以前学的抽象化的知识现在实际上不能用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把所有人都连在一起,合作学习、快速学习。在互联网的条件下面,深度学习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
深度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已经有的概念。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学习应该重视如下三点,一是深度学习的任务是整合知识;二是现在是信息社会,深度学习的方法一定是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数字化的运用;三是深度学习少不了要讲布卢姆,因为是他第一个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的问题。我们要在汲取布卢姆教育理論的精华的基础上,再根据时代特点,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勇于创新。中国学布卢姆30多年,以前的教案全部是按照布卢姆的方法来做。回想一下,所有老师进教室第一个程序就是先复习旧知识,然后引入新知识。课程上完了以后就是给学生布置作业,整个课就结束了。对布卢姆教育理论的运用,如何继承创新和发展值得我们研究。
美国式的翻转课堂是深度学习的一个样本,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翻转课堂最初是源于中学化学老师。因为化学老师教书有很多的程序,学得快、学得慢差距很大。这个深度学习就是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微视频,全部放在视频上面,上课的时候,课堂上就是学生参加讨论。把这些程序走完,原来是布置作业,应付考试,现在不是以考试为主,是以做项目为主,学生课外做项目。在课堂当中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是最核心的变化。未来的学校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低层面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系统能力。
所以未来学校课堂和传统的学校不同,传统的模式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下层,未来的模式都在上层。未来学校的课堂特点,一是学习的内容是跨学科和整合在一起的;二是学习的方法是以项目为主不以老师讲课为主;三是学习的方法为探究式、互助式、团队式;四是老师的角色复杂,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还是项目主持人。
(作者单位:美国麻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