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学”融合,让品德教学闪现别样光芒

2017-06-09 10:05傅娜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游戏教学

傅娜

【摘 要】在品德课堂的教学中,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可以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第一现场。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中玩,玩中学,“玩学”融合,符合孩子的天性与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儿童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成长需求,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玩”融于学。玩穿行在品德课堂的课题揭示、课文学习、明理感悟以及扩展延伸等几个环节中,将玩与学巧妙结合,可以让品德教学闪现别样光芒。

【关键词】游戏教学 故事教学 课外教学

在《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中关于品德教学活动是这样要求的:“常用的教学活动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同时提出了“要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玩”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玩”贯穿于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让课堂适合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能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一、无拘无束的游戏,聆听儿童成长之音

儿童是伴着游戏长大的,这是他们热爱并乐于接受的生活方式。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活动变成独立、自主,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并可保持内在与外在的相对平衡。我们的品德课堂就是要给孩子以乐趣,按照儿童喜欢的方式顺性而导,让儿童在游戏中找寻欢愉,在无拘无束中涵养道德与智慧。

(一)课前游戏,让儿童在玩耍中体验领悟

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恰当的课前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课前活动的组织、安排与实施也是每一位品德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活动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師如能创造条件,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游戏这一教学形式把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便能很好地避免在正式的课堂学习时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的弊端,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无意识的主动学习。

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人关爱我成长》这一课,这课的关键词是:关爱。教学目标是知道我们在家人的关爱下幸福成长,要学会关心、体贴家人。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可先安排学生体验“大腹便便”的准妈妈活动,让学生把一个球固定在肚子上,模拟妈妈怀孕的状态。不管是上课、课间、做操、上洗手间,肚子上的这个球都不能取下。一开始学生觉得好玩极了,可是过了没多久就开始叫苦连天了,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件苦差事。

如此,让学生从“玩”的意境中,感受我们从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妈妈的关爱下成长。深刻体会妈妈的辛苦与不易,感受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游戏,不仅仅是教学的铺陈,更是留给学生难忘的感悟。学生从课前游戏中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家人的不易,会学着去体谅家人,关爱家人。这样便极好地践行了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了良好的铺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堂游戏,让儿童主体性得到张扬

品德课堂教学可以将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生活,那么儿童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识与信息的交流和理解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充溢着、释放着一种自由自在、无比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儿童也在游戏中体验着自由、享受着自由、追求着自由,最终使儿童的主体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当然游戏的目的并非只是取悦于学生,最大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游戏。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生活中的职业,教学的重难点便是了解职业及其特点。我们都知道“职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书面化的解释是比较难懂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教师可以设计猜谜游戏,如出示图片,内容是一位男子穿着一件白大褂,胸前佩戴着一个听诊器,让学生看图片来猜猜这是什么职业。一盏红绿灯,下面站着一个人在指挥交通,猜猜这是什么职业?通过和学生互动,做理发动作,让学生来猜猜这又是做什么工作的。教师还可以做手握方向盘的手势,让学生猜这有可能是什么工作,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职业的特点。这一系列有趣的猜谜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职业及其职业特点。

寓课堂教学活动于儿童游戏中,实现了品德课堂与儿童真实生活的深度融合。这样的竞猜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并积极思考,达到知识的彼岸,也使儿童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同时也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生动美好的故事,引领儿童成长之路

故事和儿童有着天然的联系,讲故事也是我们品德“玩转”课堂的一种极具艺术感的活动方式之一。故事的语言富于动态性,儿童对于这样的语言形式是喜闻乐见的,在品德课堂中适时运用讲故事的手段能够促使儿童认知的自由成长。

(一)故事导入,转化学生道德角色

故事充溢着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赞美与歌颂,饱含着人类对儿童的各种期待。让故事里的情境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融通,让故事表达的情感与儿童的心灵发生共鸣,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师的成长故事》这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大师和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来激发儿童崇拜大师的情感,使他们心中有榜样。但枯燥乏味地论说大师的伟大毫无意义,学生也并不乐意接受!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让学生看大师故事视频或听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大师的成长故事,聊大师的成长经历,如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从小喜欢大自然,他经常去画山山水水而忘记回家。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老师非常严格,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起初他还画得津津有味,可是接着第二课、第三课,老师仍让他画鸡蛋,这使得达·芬奇疑惑不解,为什么一天到晚让我画鸡蛋呢?达·芬奇便询问老师缘由。老师告诉他:鸡蛋,虽普通但却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光线等原因画出来也不一样。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受益匪浅,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后来,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成了众人皆爱的名画,最终成了伟大的艺术家。

将大师的成长经历转变为趣味性的故事片段,接着穿插自己的生活感悟,让学生们学会假设,想想如果自己遇上了大师一样的问题或是处境,那又会是怎样。这样的形式将学生自己转变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和叙述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作了铺垫与引领,有助于本课主题教学的有序进行,使学生对大师所做的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崇拜大师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激发,如此便赋予品德课堂感性与理性的交融,达成了思与行的结合。

(二)故事教学,激发学生道德成长

故事除了可以用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学。通过听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孝心献老人》这一课,我们都知道尊老爱老,但很多时候这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无法转变成一种行动。比如放学时我们随处可见孩子们嘴里吃着零食走在前面,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跟在后面的情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要素材加入语言艺术,将这个经历叙述成故事情节与学生分享:“记得老师还在月子里,因为身体虚弱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我的婆婆和妈妈便轮流着抱着宝宝,要料理宝宝的吃喝拉撒,每天有一大堆的衣服要清洗,还要想法设法换着味儿地准备月子餐。有一次宝宝肠胃不舒服,从医院回来非常闹腾。老师的妈妈就整晚地哄抱孩子,只能趁机靠在床头眯个眼。作为新手妈妈的我,感受到了为人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看着家中的长辈帮着带孩子,内心感受五味杂陈。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成长之路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都经历了许多的不容易,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笔者在講述过程中还将自己生活场景的图片,如抱孩子、给孩子穿衣洗漱、喂孩子饭、爷爷奶奶带去公园游玩等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虽然学生们还小,还难以有成年人般的生活体验,但他们却能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如何疼爱他们、照顾他们的。这种延伸之所以能发生,在于教师故事中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道德追问与儿童的道德生成的巨大可能性相契合,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道德成长的愿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课外生活的延伸,带动儿童边玩边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二者相辅相成,对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目标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品德课堂中,当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内容蕴含在游戏活动中时,教育的效果是有效的、真实的且具有持久性的!作为品德教师,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努力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唤醒学生的认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品德教学更加精彩纷呈,那么务必要强化课外生活,由边玩边学到边学边行!

(一)校园生活,玩中学,学中玩,提升教学实效

综观我们品德课的教材编排,课程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而要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在课外不停地磨炼实践。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七彩的社会生活》这个单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植物角,让学生自带素材进行种植体验。于是有的学生拿种子,有的学生拿小苗,有的直接带来了盆景,班中的绿色植物角就这么形成了。每个盆子罐子上都标上了植物名称及种植要求,学生感受到了植物的发芽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养护着自己的“爱宠”,这是持续的、充满爱的一次活动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的植物生长出现了问题,大家纷纷着急地向教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书籍请教,一起努力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让植物顺利成长。

这样的亲身体验看似简简单单,就是浇浇水弄弄土,但其实就在这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爱植物、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可以如何克服、如何解决,并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以玩带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改善着学生的道德言行。

(二)家庭生活,学中用,用中学,提升教学实效

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良好的言行通过生活中的多次践行而得到稳固,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行动体现在哪?除了学校生活外,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将学习扩展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美好的愿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教材安排了三篇课文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当然在进行此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是我们家庭生活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走进社区,以组队的形式,在教师的带领下探访我们身边的社区。如《社区的公共设施》这一课,让学生留心观察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了解社区居民对公共设施在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情况等。学生也可以在家人的带领下去了解社区的情况。这样的家庭活动,可以再次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关注,使他们明白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分子,同时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社区,认识到参与社区的活动、维护社区的设施,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事。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活动积极性极其高涨。通过活动我们活化了课本中的内容,锻炼了学生活动的能力,也传递给学生一种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的理念。

品德课堂彰显的是至真至善的情怀,涵育的是美丽高雅的言行。对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喜欢玩闹的学生来说,通过玩的形式来感悟道理、体会美德,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以玩的形式有效地亲历探究活动,更容易将抽象的概念在操作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中心小学 311200)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游戏教学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模仿故事角色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