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

2017-06-08 02:59柳伟王英朱学坤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中高职

柳伟 王英 朱学坤

摘要:在分析中高职衔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出发,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探索中高职道桥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衔接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其他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衔接

一、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中职高职的有机衔接,需要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职与高职学校间的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是指为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体系中实现相互分工而不重复,相互关联的一种状态,目的是通过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达到课程间相互融合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高职衔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道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出发,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中高职道桥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专业技能实训课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二、中高职衔接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归为三种: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采取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国家经专门补习实现学力达标的衔接模式;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通过一体化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

这些国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比如,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澳大利亚开发了培训法、法国创立了课程分类衔接法、德国采用学制的螺旋式上升和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课程衔接方式,才是连接中高职教育的载体和落脚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各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吴颖峰等提出了不同职教阶段与层次的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方法。但是,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还不够清晰,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还没能形成完整的课程衔接体系,成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核心是强调培养的实用性、技能性、操作性。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的应用性、技术性、管理性。与中职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应具备更高的职业技能,以及更广泛的岗位适应能力,特别是要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中职道桥专业(专业代码:041300,专业名称: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主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与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存在一定的差距,达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因此,高职道桥专业(专业代码:520108,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针对培养目标的衔接,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有对接要求。根據中职学生的特点,既要注重在职业知识要求与职业技能要求方面进行衔接,切实可行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也要着重培养高职道桥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管理能力,使其专业核心能力达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中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四、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一)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课程衔接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程薄弱。

由于缺乏普通高中阶段的强化训练,进入高职院校后,中职毕业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大,尤其是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这既与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也与高职道桥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针对性不强,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脱节有关。

2.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国家虽然组织制定了各专业标准,但并未强制要求各职业院校对照执行,且未针对中高职衔接的情况制定专业标准。因此,当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会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标准,院校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中高职阶段某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如《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等。

3.专业技能实训重复。

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中职与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出内涵与层次上的差异,如中职学生强调试验数据采集,高职学生还应掌握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较低,中职毕业生升人高职后,有些实训项目内容与中职相差不大。

(二)课程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1.公共基础课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应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需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制订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如本校在高职阶段开设《土建数学》,是高等数学和土建工程专业的结合,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土建工程的应用。在课程结构设计中,既保证大学数学的学科体系,又满足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充分体现适用够用原则。endprint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力求做到适应多岗位,便于转岗需要,在知识应用方面尽可能使学生既懂工程应用又懂经济应用。在课程内容层次设计上,对应掌握的内容,既要求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从例题的学习中获得素质提升。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中职生与高中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基础的不同,故不能简单地将为高中毕业生制定的课程标准用在中职生上,应适当增加中职生的专业基础方面教学课时,减少高职阶段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时,删减已学过的基本专业知识。

首先,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学时。如在刚进入高职的第一学期就开设64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强化学生运用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路桥工程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高职第二学期开设85学时《工程岩土》课程,加强岩土辨别与评价、地形地貌认知、不良地质现象认知等内容的学习。

其次,适当删减专业课程学时。如中高职阶段均开设《工程测量》课程,高职阶段学时调整为64学时,学习目标也从中职以测量仪器的操作为主调整为高职以道桥测量技能运用为主。

最后,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如根据公路建设发展需要,在高职阶段加强试验检测崗位能力的培养,开设60学时的《道路工程检测》、80学时的《桥梁现场检测》等课程,并将其列为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技能实训。

在道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方面,将中职、高职的道路建材实训的考核目标加以区别。中职的道路建材实训主要针对基本仪器操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而高职的道路建材实训则以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对考核的技能要求进行提升,突出了中高职培养层次的差异。

同时,根据试验检测岗位能力的需求,高职阶段增设了公路工程检测实训,学生除掌握试验检测仪器使用外,还需具备基本试验检测报告的编制能力。此外,通过中高职课程改革,将原有的一些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实训环节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中职到高职道桥专业的课程衔接应结合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注意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的入学基础差异,加强中高职阶段的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中,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学习的针对性,根据中高职的课程开设情况增减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学习内容及学时。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做到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分工明确,教学层次合理递进,从而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良好衔接,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中高职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