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纯
【摘要】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肺部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进入神经内科的300例瘫痪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动起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00%(9/15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67%(58/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患者给予电动起立床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提升康复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關键词】 电动起立床训练; 预防; 肺部感染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56-02
电动起立床训练是康复患者运动疗法的基础训练之一,其倾斜度在0°~90°可调,临床上主要用于站立训练及防止卧床综合征。而肺部感染是瘫痪卧床患者极为多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发死亡[1]。有报道指出肺部感染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超过60%,是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之一[2]。因此在临床当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发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科室瘫痪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肺部感染预防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科室的300例瘫痪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31~76岁,平均(54.24±5.28)岁;病程15 d~4个月,平均(1.42±0.27)个月。对照组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30~75岁,平均(53.82±5.19)岁;病程14 d~5个月,平均(1.52±0.2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年龄在20岁以上的患者;(2)不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没有感觉性失语的患者;(4)没有肺部感染史的患者;(5)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4]。排除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给患者安排干净整洁的病房,将病房温度、湿度调节到适宜范围内,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通风,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治疗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方案。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肺部感染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全程对患者进行叮嘱与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此外,指导患者保持科学的卧位和排痰方式,并予以患者必要的氧疗与营养支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动起立床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前期准备。电动起立床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患者对此并不了解。因此在使用前医护人员应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种训练方式的作用与使用价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顾虑。此外,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2)电动起立床训练。首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双下肢关节进行主动和被动按摩、运动,使患者的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让患者平躺在电动床上,背部与床面接触,双脚放于脚踏板上,保持双足与肩同宽,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的主要身体部位(胸、髋、膝、足)固定于电动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电动床的角度进行调节,首先调节至倾斜30°让患者开始站立,使患者逐步由卧位适应站立位,直到患者能够完全站立为止。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镜子对患者的姿势进行纠正,训练时间保持每次训练半小时以上,每天进行2次训练。训练要保证循序渐进进行,对患者使用固定带进行固定时要保证松紧适度。在训练过程中尽量让家属陪同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训练情况,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训练,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3)辅助康复措施。在患者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患者一定的康复护理措施,其中包括指导患者科学呼吸,防止痰液淤积的方法,对患者予以拍背护理,保证其呼吸顺畅,减轻肺部压力,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营养、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提升自身免疫力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康复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患者的康复疗效做出判定。痊愈:患者的各项病情症状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能够正常活动;显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发生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得以改善,大部分功能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功能水平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身体各项功能水平均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康复患者极为多发的一种并发症。瘫痪的康复患者因长期卧床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呼吸障碍和肺部功能退化,如不对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很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发生肺部感染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因此在临床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康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电动起立床训练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对患者给予电动起立床训练对于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提升患者的康复有效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康复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长期卧床,且伴随有呼吸障碍、痰液增多,而患者的活动量很少,自身免疫力水平差,这样病菌很容易侵入患者体内,并不断滋长,最终侵袭患者的肺部,引发肺炎[7]。基于以上原因分析,康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水平。
常规的康复训练以患者的症状为康复重点,关注对患者的对症处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肺炎的发生。经过护理患者虽然能够对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将预防肺部感染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预防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电动起立床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康复训练方法。此方法通过运用电动起立床使患者投入到被动的活动当中,通过循序渐进得到训练促使患者的膈肌下降、肺活量及肌肉张力增加,促进了患者的新陈代谢及体内能源的消耗[8]。经过训练患者的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水平上升,自身免疫力水平不断增强,呼吸流量增加,防止了痰液长期淤积于患者体内,避免了病菌在患者体内的无限增长。因此大大降低了肺炎等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自身免疫力水平提升,抗病毒能力增强,病情康复速度及康复效果均得以改善,康复总有效率提升。
本研究结果通过对我科300例康复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后发现应用电动起立床训练的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肺部感染控制效果较好。这一研究结果与以上分析具有一致性,科学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康复患者予以电动起立床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提升康复效果,效果显著,且电动起立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康复室进行,也可直接在病房中进行,不受场地限制,在基层医院即可开展,可推广于手术后患者,心力衰竭、昏迷及恶液质、晚期癌症患者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惠燕.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69-270.
[2]刘彦子.电动起立床配合针刺对预防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27-28.
[3]陈佩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与电动起立床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73-574.
[4]杨坚娥.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85-88.
[5]许慧.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776-2778.
[6]吴琴珍.集束干预策略预防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7):643-646.
[7]刘焕标.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6):86-87.
[8]凌文娟.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5):1188-1189.
(收稿日期: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