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靓
重理解巧变式强比较
◇徐晓靓
1.从意辨形。
练习设计要从“顺向”形式转向“逆向”形式,如:15×(30+4)=___○___+___○___、36×8+ 64×8=(___+___)○___,从“乘加”的基本形式丰富为“乘减”的变式,如(79-19)×45=____○___○___○___。反馈时要抛出 “你是怎么想的?等式左右两边表达的意思一样吗”等指向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意”去思“形”。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意”去分辨一些形的变式,如,判断:56×(19+28)=56×19+56×28、64×99+64=64×(99+1),等号的两边意思一样吗?教师始终抓住“意”这个核心点去解释、分辨和交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只关注“形”转向了“形和意”两方面同时关注。
2.以意比形。
对比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要针对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形”的比较和“意”的对接。
如,“15×(30+4)=___○___+___○___、36×8+64×8=__(_+___)○___”的结构比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从意义的角度去改变学生“顺向看是乘法分配律,而逆向看就不是乘法分配律”的错误认识,从而完善对乘法分配律“分与合”两种基本结构的认识。
先让学生从意义上判断:25×(4×7)=25×4+25× 7对吗?意思相同吗?等号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从意义去理解25×(4×7)和25×(4+7)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回顾与比较,回顾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个定律,下一步该怎么做;比较它们在“形”上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此放大这一回顾和对比的过程,从“意”与“形”两个层面进一步巩固新知,辨清这一知识易混淆点。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