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17-06-07 08:23李金芳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个体化压疮下肢

李金芳

(介休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2000)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李金芳

(介休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2000)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8例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9例,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压疮的发生率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感染的发生率为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从心理、健康宣教、个体化预防等几个方面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

我国2015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1]。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因骨骼老化、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较高,其中下肢骨折发生率占70%[2]。老年人体质差,受伤后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也较高。本次研究旨在对介休市人民医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016年因为下肢骨折在介休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男25例,女34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5.2)岁;住院时间14~25 d,平均(20.5±4.3)d;行髋关节置换术22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7例。干预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60~86岁,平均(73.9±4.7)岁;住院时间16~28 d,平均(22.1±5.1)d;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两组患者通过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和常规的药物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监测生命体征,健康知识宣教、嘱咐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熟知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良好的沟通以获得充分的信任;另外由于骨折后长时间的卧床及骨折部位的疼痛,老年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会出现烦躁、不配合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到理解尊重患者,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答,同时给予鼓励,以消除他们心理顾虑和压力,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健康宣教 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危害、预防及治疗,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其帮助患者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2.2.3 个体化预防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压疮以及便秘是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针对身体条件差、病情重的老年患者采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术后长时间不能下床的患者,可用湿热毛巾对足部腓肠肌热敷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询问患者下肢感觉,以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老年患者2 h协助其变换体位1次,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自主活动,移动时避免身体皮肤受到较大摩擦力,鼓励患者抬臀运动及臀下放置水垫,对部分年龄大、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可使用充气式气垫床,从而防止患者因为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出现压疮。

1.2.2.4 饮食护理 合理营养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饮食上首先要保证断骨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由于患者活动少容易出现便秘,因此骨折术后患者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以及低脂肪饮食为主,同时每日还应摄入足量的水分,以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

1.2.2.5 康复护理 鼓励患者术后尽快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术后2 d开始指导患者活动足趾和踝关节,术后3 d在康复器具协助下进行患肢各关节的活动。

1.2.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表1结果显示,干预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3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表2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1,P<0.05)。

3 讨论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下肢深静脉栓塞、压疮、感染等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是:a)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血流速度会显著减慢,容易形成血栓;b)手术损伤会增强血小板的聚集能力,使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也会导致血栓形成;c)下肢骨折手术中牵拉患者肢体以及使用止血带,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股静脉及其他静脉血管内膜损伤,这也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3]。压疮是由于骨折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溃烂、坏死等局部损伤,其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还可导致残疾[4]。下肢骨折术后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伤口感染,这都和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代谢降低、免疫力低下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性护理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5]。

本次研究针对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它能够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减轻患者对于手术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宣教可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骨折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知识,可协助护理人员更好的护理患者;在并发症未出现之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6];饮食护理通过调整骨折术后患者膳食结构,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能够减少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的骨折愈合减缓或压疮的发生,还可改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便秘;术后尽快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并发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从心理、健康宣教、个体化预防、饮食、康复等几个方面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值得护理工作者借鉴。

[1] 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R].2016-7-11.

[2] 高竹英.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医护研究近况[J].中医正骨,2003,15(1):57-58.

[3] 粘 燕.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1):114-115.

[4] 吴玉梅.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6-17.

[5] 陆宏艳,莫峥嵘,陈淑玲,等.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51-452.

[6] 陈琼芳,张海玲.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7):1354-1355.

本文编辑:王 霞

李金芳,女,主管护师,从事护理临床工作

R473.6

B

1671-0126(2017)02-0073-03

猜你喜欢
个体化压疮下肢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