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06-07 08:23张雅琼耿香菊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口病肌力肢体

张雅琼,耿香菊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护理医学·

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雅琼,耿香菊*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对重症手足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择取88例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患儿所行的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原发病治愈后转康复科给予康复护理的对照组与在疾病发展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结果:无论是在肢体痊愈率还是在康复后肌力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儿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肢体生理功能的康复。

肢体生理功能;手足口病;驰缓性麻痹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指的是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并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随肌肉驰缓性麻痹的一类病变,其主要的病变特征为急性起病、肌张力减低、肌力下降以及腱反射消失等[1]。这些主要病变的特征还常见于其他的病变如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以往的AFP多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近几年来虽然脊髓灰质炎在很多国家已经基本被消除殆尽,但是AFP的病患并没有减少[2]。而AFP常为重症手足口病常见的后遗症,可导致患儿终身残疾,所以,对AFP的诊断和治疗应该予以重视。本文主要就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现做简要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患儿于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根据对每位患儿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原发病痊愈后转至康复科实施康复护理的对照组与疾病发展早期给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9个月~4.4岁,平均(2.2±0.4)岁;观察组44例,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3.1±1.6)岁。所有重症手足口病所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肌力下降以及腱反射消失等症状。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治疗手段等一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于入院后均进行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监测,同时检测血糖、电解质以及血气,均给予常规护理,如监测基本生命体征、给予患儿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中心静脉压以调节液体输入速度、监测尿量以及给予营养支持等。对照组患儿的原发病变痊愈后转至康复科,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每2 h帮助患儿翻身1次,避免压疮。观察组患儿在疾病发展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 按摩与被动运动康复护理 通过按摩和揉捏等方法可促进患儿全身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可起到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营养功能,并且还可起到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作用,从而有助于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对所有的患儿给予头部按摩,其中上肢瘫痪的患儿取坐位,从大椎穴向上肢肩井、曲池以及阳池,反复按摩10 min左右;下肢瘫痪的患儿取平卧位,自腰部肾俞向患侧按摩,从上向脚踝部按摩10 min,先轻后重,由慢到快,每天两次。被动运动和按摩:对肌力在0~1级的患儿,按摩肢体并进行被动运动,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 min,采用轻柔、捏拿等按摩方法,先按摩大关节再到小关节[3]。运动幅度根据每个关节正常的活动度而定,其幅度从小到大做屈伸、内收以及外展和旋转等运动。按摩的动作要轻柔,切勿出现暴力动作。

1.2.2 针灸疗法康复护理 对肢体瘫痪的患儿头部运动区给予针灸治疗,上肢瘫痪患儿取肩井、曲池、内关以及合谷等穴位;下肢瘫痪则取梁邱、足三里等穴位,1次/d。而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每周分别注射和口服两次。

1.2.3 主动运动康复护理 患儿的肌力恢复到3级时,指导患儿进行主动运动2次,动作从最简单到复杂,动作的幅度和范围也是从小到大,并且从一个关节开始慢慢活动最后带动全身关节,活动时间从最开始的5 min逐渐延长,活动的强度也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务必保证患儿的安全。康复运动的具体方法如下:患儿的患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伸、而腕关节伸展并且内屈曲运动,双手握拳而5个手指交替伸展运动,其下肢外展、内旋运动等等,当患儿肌力慢慢恢复之后,可辅助患肢开始做主动运动。随着患肢的肌力不断增加,辅助的力量慢慢变小。

1.3 疗效标准

依据诊断学肌力评价标准对治疗前后肌力回复情况进行判定。即在原有瘫痪基础上对肌力进行测定,若肌力增加不低于2级则为好转,肌力恢复正常或不低于4级则为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同护理方式下患儿的各指标数据。采取u检验和与χ2检验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不同的护理手段对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驰缓性麻痹患儿的临床效果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康复后肌力恢复情况对比

康复后观察组患儿肌力恢复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后肌力恢复情况对比 例

2.2 对比两组患儿痊愈率

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护理干预后患儿痊愈的情况,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痊愈率的情况对比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肌力恢复带4级及以上的肢体数达31个,而对照组则有16个,观察组的痊愈率为73.8%而对照组为37.2%。这说明了患侧肢体的肌力康复率和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时间早晚有关。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儿没有出现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且从根本上降低痉挛、废用和肩手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侧肢体被忽略的情况明显减少[4]。这为患儿肢体功能恢复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有助于患儿重新回归社会。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且可通过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将大量的本体感觉冲动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可加快脑部的血液循环,调节患儿中枢的兴奋性,并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观察组42个肢体中9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31个肢体痊愈,这说明了康复护理有助于瘫痪肢体肌力的恢复,甚至有可能使肢体的生理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在各种药物和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没有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时,康复护理干预显示出其自身具有独特的作用和疗效,对患儿实施早期持续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可有助于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5]。而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调节脑组织残留细胞功能的作用,并且使某些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其代偿作用,从而有助于机体的重新组织和再生,进而建立自主侧支循环,加快病灶周围的组织和健侧的脑细胞进行重组和代谢,使神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重塑,并且发挥其脑部的可塑性。相关研究显示,对患儿反复加强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助于脑功能重组,因此训练具有其功能性,但是需要具备一定训练量的积累。早期康复护理往往决定了患儿的康复效果。近年来的有关报道显示[6],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其病灶周围的神经元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或者凋亡,而仅仅发生了传导功能衰竭或其功能被抑制,因此病区的半暗区常被选作早期康复治疗的靶点,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康复,并且还有助于大脑功能的发育和成熟,促进肢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1] 吕 楠,李明超,冷 洁.手足口病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临床及电生理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1-3.

[2] 张 静,徐开寿.手足口病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康复[J].中国康复,2014,29(3):235-237.

[3] 陈银波,贾飞勇,李春怀,等.肠道病毒7l型引起手足口病合并驰缓性麻痹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9):1730-1732.

[4] 赵秀花,陈雪梅,王 莉,等.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驰缓性瘫痪康复治疗与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194-195.

[5] 游石琼,陈婷婷,张 曦,等.早期康复对手足口病并发急性驰缓性瘫痪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6-177.

[6] 李晓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1-12.

本文编辑:王 霞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402040)

张雅琼,女,护师,从事儿科护理临床工作

耿香菊,女,主任医师、教授,E-mail:1424500317@qq.com

R473.72

A

1671-0126(2017)02-0068-03

猜你喜欢
口病肌力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