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的效果研究

2017-06-07 08:23王丽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脑炎病毒性

王丽娟,尚 清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的效果研究

王丽娟,尚 清*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探究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4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运动疗法早期干预进行护理,治疗两个月后,评价并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治疗效果以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3.17%,干预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6.65±7.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照组Fugl-Meyer评分47.57±7.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的护理中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

运动疗法;干预;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临床效果

病毒性脑炎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它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遭受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如果不注意护理,容易引起儿童运动功能存在障碍,或者引发肌肉痉挛,严重降低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在病情发展早期,适当给予患儿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对其病情早期采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为4个月~13岁,平均(3.98±4.27)岁;其中男43例,女39例。将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干预组患儿病程1~28 d,对照组患儿病程1~26 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偏瘫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运动疗法早期干预进行护理。具体表现为:a)加强常规护理:针对昏迷或者四肢偏瘫的患儿建立翻身记录卡,每隔2 h为其翻一次身并及时记录;针对禁食患儿,按时对其进行口部护理;针对眼睑不能正常闭合的患儿,用纱布覆盖其眼睛,并用滴眼液进行护理;对尿管留置的患儿,为其冲洗膀胱。在患儿容易受压的部位放置气垫,并使肢体尽量处于功能位置,进行肢体按摩或者被动训练。b)高热护理: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及电解质,为患儿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确保患儿卧床休息。关注并调节病房温度,及时关注患儿体温做好降温处理,并于降温处理后半小时左右复测患儿体温。c)确保患儿呼吸道顺畅:由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大部分具有意识障碍,甚至部分患儿还并发惊厥或惊厥持续发作,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患儿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患儿吸痰、变换体位等处理。d)运动功能训练: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障碍多表现为单侧偏瘫,也有表现为四肢偏瘫,为此,在为患儿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帮助患儿进行抬头、爬动、坐立行等方面的训练。e)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尽职尽责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要多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尽量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另外,因为患儿出院后也需要家属帮助其训练运动功能,所以护理工作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患儿家属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及时关注并帮助患儿疏通抑郁的情绪,体贴关心患儿,为患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氛围。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恢复:患儿神志清晰,有意识,完全不存在发热、惊厥等症状,生活能自理,肢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功能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显效: 患儿神志清晰,有意识,完全不存在发热、惊厥等症状,生活能自理,肢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功能明显改善,但未恢复健康,但无后遗症出现。有效: 患儿神志清晰,有意识,完全不存在发热、惊厥等症状,生活能自理,肢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功能明显改善,但未恢复健康,且有后遗症出现。无效: 患儿神志清晰,有意识,肢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功能有所改善但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且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出现;或者患儿治疗前后无明显体征、病情改善。

治疗两个月后,采用治疗总有效率评价各组临床效果,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恢复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各组总人数×100%。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价患肢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统计学SPSS 17.0 软件,对得到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t检验,采用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儿中,2例患儿治疗无效,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儿中,1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4,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的Fugl-Meyer评分比较

运动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为(14.69±5.32),治疗后为(76.65±7.12);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为(13.96±6.14),治疗后为(47.57±7.84),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

3 讨论

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也是人类高级神经所在地,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区域在脑神经,病毒入侵中枢神经后,会破坏神经元并使其功能丧失,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下降等情况发生[3,4]。目前,病毒性脑炎已经成为儿童时期的高发病种,其临床病理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偏瘫,虽然经过治疗后,大部分的并还能够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适当的、正确的运动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并避免肌肉萎缩,为此,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是为了利用各种各样的良性刺激为病患输入运动模式,方便病患重建大脑功能,进而提高病患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功能[5,6]。

本次研究发现,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3.17%,且干预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76.65±7.1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7.57±7.84。所以,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上小儿病毒性脑炎引发的运动障碍的治疗,且从总体治愈率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等角度来看,可以发现护理干预行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引发的运动障碍治疗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患肢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在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引发的运动障碍的治疗中,采用运动疗法给予患儿一定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患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可以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1] 王瑞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11): 122-123.

[2] 屠友权,李光乾.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血清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 122-124.

[3] 李业瑜. 小儿病毒性脑炎血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 12(2): 120-121, 124.

[4] 孙丽丽.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21): 5570-5571, 5580.

[5] 孙薇薇. 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23): 2562-2563.

[6] 陈 勇,吴华平.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 27(24): 1863-1865.

本文编辑:王 霞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503205)

王丽娟,女,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尚 清,女,主任医师、教授,E-mail:sqing1965@163.com

R725.1

A

1671-0126(2017)02-0070-03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脑炎病毒性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