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系统研究

2017-06-07 03:53蒋月许采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苏教版古诗文文言文

蒋月+许采娟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古诗文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以2016版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为例,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还实行“文选型”教材,所以选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语文教材的質量和教学水平。国内的语文教材选文类别多种多样,包括古诗文、现代诗歌、中外文学作品等。古诗文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历经了千年的洗礼,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在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文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一、古诗文选文现状及分析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其和谐的韵律、含蓄的感情及形象精炼的语言对学生审美培养和道德教育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我国沿用“文选型”教材,所以古诗文选文是考察教材编排是否合理的一个有效视角。自2001年新课改之后,对于古诗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推荐古诗文136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包括一些短篇散文。”[1]根据课标要求,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在古诗文选文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编选,以方便学生学习。新课标三版语文教材在古诗文选文数量上就有所不同,人教版古诗文有75篇,语文版有115篇,苏教版有86篇。洪宗礼老师主编的苏教版教材在多个地区使用,反响甚好,现就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教材(2016版)为例,对古诗文选编现状进行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单元平均5篇课文共计29篇,并包含诵读欣赏、写作和口语交际,符合《新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本教材共包含古诗文14篇,其中古诗词7篇,古文7篇,具体篇目及类别如下表:

(一)选文的呈现形式

苏教版教材中的古诗文呈现形式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它不仅以课文形式呈现,而且更大篇幅是放在诵读欣赏部分,通过功能转化,使学生更加全方位的进行古诗文学习。在课文中出现的古诗文大多以《古诗两首》为标题,将同一主题或同一文体的古诗文放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些诗还配有相应的插图,例如第六单元的《次北固山下》,除了简洁的文本外,还配有一幅描绘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山水景色的图画。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想象力,还能使学生更有效的了解文本,感受其字里行间的深意。

诵读欣赏部分中所编入的古诗文,都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对于这一部分古诗文的要求,教材中指出:“‘诵读欣赏中的古代诗文一般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

(二)选文的主题及编排

本教材所选古诗文主题多样并且具有代表性,古诗词有借古物感慨历史的《赤壁》;有借十五满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有反映战争残酷无情的《十五从军征》。古文有说事明理的寓言小故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有描写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三峡》;有人生哲理的《论语十二章》。本教材在选文方面多选取唐宋名家之作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浅意古文,这符合初为中学生的学生智能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苏教版在古诗文的选文方面具有较强的现代视角,反映古代社会、战争和讽喻现实等远离现代生活的作品不是很多,苏教版“力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3]。

在教材中,古诗文不是独立方式呈现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体裁选文,其中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比如本教材中第三单元收录了《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火把节之歌》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我的思念是圆的》)七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在选取课文时,多采用能体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文章,又围绕中秋圆月而引出了两首诗词,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能够通过古诗词的阅读体味古人在传统佳节之际的心境与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4]本单元的民俗风情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这种编排方式的另一优点是:一个单元中涵盖了如小说《社戏》、回忆性叙事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等不同的文体,避免了学生因只学一种文体而枯燥,影响教学效果,这样编排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针对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的建议

纵观语文教材的编选历史,不管哪一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始终秉持着“文质兼美”这一定律。刘国正对教材的定义是“语言文字典范,思想内容健康,篇章结构完美,体裁和题材广泛多样,适合教学需要”[5]。语文课改更新了原有的课程理念,各版教材会因编写者的观念和想法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材。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不仅有工具性还有人文性,二者必须做到统一,因此教材编写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的人文熏陶功能。在语文教材的选编原则方面,朱绍禹教授提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等几个方面的具体标准。结合选编原则及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古诗文编选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多选用叙事性文本的古诗文选文,增加趣味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待事物会从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而叙事性文本中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而且叙事性的作品多由曲折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组成,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与故事人物得到感情的共鸣,培养人情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如“人教版教材的选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文本属于叙事性文本的经典之作。”[6]这篇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清晰明了,学生在稍作预习后基本可以大致明了,只需教师做简要指导。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信心。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古诗文却没有叙事性文本的选文,多为简单的古诗词及科普小短文,纵观全套教材,叙事性文本的选文也占少数。苏教版这种选文方式虽然时代感很强,但却无法使学生真正的走入经典情景,感悟历史事件,忽视兴趣激发。

据很多一线教师反映,大多数中学生更愿意阅读和学习小说和戏剧,对古诗文则有畏难心理。所以在教材编写方面,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在选入文言文时,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应注意选文的趣味性,以青少年的视角选文。因此,在选文时,应该注重思想感情方面,除一些爱国、德育题材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真性情的人文关怀,这些是真正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

(二)明确诵读欣赏部分的学习要求

苏教版教材中的诵读欣赏部分作为课文的拓展部分,有辅助课文教学的功能。教材对诵读欣赏的部分要求其中出现的古诗文一般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样的标注或许让有些教师不知所以,不明白到底需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甚至直接让学生自主背诵。虽然现今鼓励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初中生学业压力大,并且自制力相对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很难达到编者所预想的学习效果,并且会使学生忽视这一部分的学习。

苏教版在选取诵读部分的古诗文时,多选用些大家之作,如李白、韓柳等。并且在选取的古诗文数量上也多于课文,这足以证明诵读欣赏的重要性。所以应对诵读部分作出更加细致的要求,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增加选编的文言文篇目数量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以不同的方式流传至今。从先秦时期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窥见诸子百家的犀利智慧;从唐宋时期的古文中,我们可以洞悉到韩柳的哲理思考;从明清时期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聊斋对社会的讥讽。这么多历尽沧桑变幻仍然颂扬至今的文学精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却极少,在本册教材中,仅第一单元的《古代寓言两则》,第二单元的《幼时记趣》,第四单元的《三峡》还有第五单元的《梦溪笔谈》二则,第六单元的《论语》十二章,这些篇目不足全书课文篇目的五分之一。

何更生教授曾在其主编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提出过:“学习文言文的四大必要性:熟知我国漫长的文明史;吸取继承发扬中华文化遗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文言文学习和现代汉语学习的相互促进。”[7]中学时期是发展智能和培养情感的一个重要时期,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教材中应该增加文言文选文的篇幅数量。

三、结语

语文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语文学科的发展,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体现其特性的同时,也仍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教材的编订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家各抒己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以为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

[3]洪宗礼.洪宗礼文集第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5]刘国正.实和活[M].转引自当代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孙力荣.古典文学入选教材的几点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08,(12).

[7]何更生、吴红耘,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苏教版古诗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