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波 陈 颖 曹庆生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检验科,河北 玉田 064100)
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 波 陈 颖 曹庆生1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检验科,河北 玉田 064100)
目的 观察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8例妊娠期VVC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治疗,对照组48例仅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治疗,疗程10 d。治疗后2个月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情况,检测2组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2(IL-2)、IL-10及IL-12水平,并统计疗效。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症的妊娠期女性9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前,98例VVC患者中pH<4.5、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杆菌占优势例数均低于正常组例数(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pH值、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杆菌占优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个月pH值、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密集度Ⅱ~Ⅲ级、乳酸杆菌占优势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VC组IL-2、IL-10、IL-1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IL-2、IL-10、IL-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IL-1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个月IL-2、IL-10、IL-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治疗妊娠期VVC,能够促进正常菌群的平衡,改善VVC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局部免疫功能,促进阴道微生态的恢复。
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免疫;外治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 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妇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凝乳状或豆渣样白带等。妊娠期由于阴道微生态内环境的改变,假丝酵母菌更易繁殖引起VVC,不仅危害孕妇自身健康,还易导致流产、早产、新生儿疾病等[1]。关于VVC与阴道局部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2014-01—2015-01,我们采用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治疗妊娠期VVC 50例,并与妇炎消生物敷料栓治疗48例对照,观察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局部免疫的变化,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期VV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21~40岁,平均(28.00±5.12)岁;病程1~6个月,平均(2.66±1.52)个月;孕周12~31周,平均(19.92±5.87)周。对照组48例,年龄22~40岁,平均(28.64±4.0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4±1.76)个月;孕周12~29周,平均(20.54±4.43)周。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症的妊娠期女性90例作为正常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订的VVC诊治规范[1]:①症状:外阴瘙痒、红肿疼痛,伴有尿痛以及性交痛等,白带增多;②体征:外阴潮红、水肿,可见白色膜状物附着,阴道内可见较多的白色豆渣样分泌物;③实验室检查:镜检见霉菌丝或芽孢。
1.2.2 纳入标准 所有观察对象均对中药洗剂和妇炎消生物敷料不过敏;所选观察对象孕周均在12~31周内;3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能够完整参加全程研究观察;无肝、肾等疾病和其它阴道感染;所有检查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 观察对象对中药洗剂和妇炎消生物敷料过敏;不能完整参加全程研究观察;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有肝、肾等疾病和其他阴道感染。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中药洗剂药物组成:虎杖15 g,土茯苓15 g,地肤子15 g,苍术10 g,龙胆草10 g,紫花地丁10 g,黄柏5 g,苦参5 g。先用1 000 mL冷水浸泡,大火烧开,文火煎煮20 min,先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清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5 min。熏洗完毕后,将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北京馨航瑞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准字号2640063)1粒,放入阴道深处,每日1次,共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用清水代替中药洗剂,其它处理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用长棉签取阴道侧壁上1/3分泌物,用精密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等。微生态诊断标准参照曾忠铭等[2]1999年提出的阴道菌群的微生态评价标准。②用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3 mL冲洗阴道,停留30 s后吸管吸出,低速离心后吸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阴道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10及IL-12浓度,试剂盒购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 例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前,98例VVC患者中pH<4.5者65例,菌群密集度Ⅱ~Ⅲ级75例,菌群多样性Ⅱ~Ⅲ级73例,乳酸杆菌占优势59例,均低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1,4.00,5.35,5.04,均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pH值、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杆菌占优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9,4.76,4.33,5.65,均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9,0.25,0.05,1.19,均P>0.05)。2组治疗后2个月pH值、菌群多样性Ⅱ~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4.77,均P<0.05),菌群密集度Ⅱ~Ⅲ级、乳酸杆菌占优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6,0.68,均P>0.05)。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阴道灌洗液IL-2、IL-10、IL-12比较 见表2。
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n=48)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正常组(n=90)IL-29.30±2.6812.60±3.51∗△9.43±2.779.83±4.43#11.96±3.22IL-10144.42±19.75126.46±12.19∗△144.37±12.19139.91±16.77#128.43±13.38IL-1240.84±8.3944.92±7.69∗△38.65±6.1041.58±7.13∗#45.29±7.0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前,VVC组的IL-2、IL-10、IL-1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6,6.46,5.22,均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IL-2、IL-10、IL-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5.48,2.53,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86,0.28,均P>0.05);对照组IL-2、IL-1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1.26,均P>0.05),IL-1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6,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4.38,2.92,均P<0.05)。2组治疗后2个月IL-2、IL-10、IL-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3,4.55,2.22,均P<0.05)。
VVC的发生、发展与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局部免疫功能变化密切相关。黎四平等[3]通过动态监测阴道的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机体炎症反应、优势菌、阴道pH值等指标,发现阴道微生态环境是否正常与VVC复发密切相关,恢复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菌入侵,可明显降低VVC远期复发率。正常情况下,辅助性T细胞1(Th1)、Th2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并维持着机体正常免疫功能,Th1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2、IL-12等,Th2分泌IL-4、IL-5、IL-10等,各种细胞因子通过复杂的免疫调节机制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其中,IL-2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病毒活性,其水平的高低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IL-12具有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功能,IL-10则抑制IL-2水平,影响IL-2抗病毒活性。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将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关于下生殖道与阴道局部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较多,如孙玉凤等[4]研究显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存在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2下降,IL-13上升,IL-2/IL-13比值下降,提示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异常。陈世荣等[5]研究显示,复发性VVC发病可能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阴道局部Th1和Th2失衡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邓敏端等[6]研究显示,复发性VVC组及VVC组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表明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VVC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冯贺强等[7]研究表明,VVC存在Th1和Th2平衡失调,检测VVC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感染。目前临床对VVC的治疗以外用杀菌为主,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属非抗生素类广谱杀菌剂,作为主要原料的壳聚糖,能够杀灭细菌、真菌、滴虫等致病菌,抑制炎性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维护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孕期使用安全[8-9]。
VVC属中医学“阴痒”范畴,与湿热郁结、脾肾两虚有关。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根本在于脾与湿,其病位在阴道,病体在脾、肾,由于阴阳失调,胞脉失养,阴道黏膜萎缩,抗病能力下降,以湿邪为主的邪气直犯阴中,引起局部慢性炎症[10]。“湿”是致病主因,通常分为“外湿”“内湿”,外湿指外感湿邪,导致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损伤任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任带且关口不固,津液滑脱,均可导致带下病。可见,患者之所以反复感染假丝酵母菌,大抵素体本虚,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化失常,化为内湿,内湿与外湿相合,流注下焦,缠绵难愈。中医一般以外治为主,如冲洗、熏洗、栓剂、胶囊及药垫等,令药物直达病灶。治疗原则主要集中在祛除外邪,用药以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及清热解毒为主。中药洗剂方中虎杖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尿镇痛,燥湿止痒;土茯苓健脾肾,除湿;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龙胆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除下焦湿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黄柏、苦参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能减轻炎症反应[11];土茯苓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的功效[12];地肤子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13];苍术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功效[14];紫花地丁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活性[15];苦参具有抗炎、抗肿瘤及抗病毒的作用[16]。因此,我们通过观察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在妊娠期VVC中的疗效及对IL-2、IL-10及IL-12的变化,探讨其治疗妊娠期VVC时对患者微生态和局部免疫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与监测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阴道p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阴道pH、菌群多样性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在改善妊娠期VVC患者阴道微生态方面优于单纯使用妇炎消生物敷料栓。VVC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L-12浓度显著降低,IL-10浓度显著上升,表明IL-2、IL-12、IL-10与VV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IL-12浓度显著降低,提示VVC患者阴道局部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不足,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发生改变,阴道内微生态环境紊乱,并最终导致VVC的发生。治疗后,治疗组阴道灌洗液中IL-2、IL-12浓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上升,IL-10浓度下降,提示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具有较好的抗菌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够改善VVC患者局部免疫功能,促进阴道微生态的恢复,起到治疗VVC和防止其复发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对妊娠期VVC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妊娠期VVC患者阴道微生态、增强患者局部免疫力有关。
[1] 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30-431.
[2] 曾忠铭,潘令嘉,周殿元,等.临床微生态学及其理论基础[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6):321-328.
[3] 黎四平,朱惠贻,姚燕红,等.阴道微生态指标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93-96.
[4] 孙玉凤,廖秦平,刘朝晖,等.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局部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8及白介素-13的变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4):285-287.
[5] 陈世荣,彭祥菊,李梅舒,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局部细胞因子的测定[J].广东医学,2009,30(3):392-393.
[6] 邓敏端,黄英源,黎庆梅.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9):2689-2691.
[7] 冯贺强,张学军,戴随.BV和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15):13-15.
[8] 唐莉,隗伏冰,汪珊.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53-155.
[9] 冯桂婷,赵芳.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9,8(5):315-317.
[10]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436.
[11] 陈国宏,刘保兴,李兰群,等.虎杖愈浊汤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湿热瘀证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495-497.
[12] 李强.土茯苓现代研究概述[J].中国药业,2008,17(14):76-78.
[13] 蒋剑平,沈小青,范海珠.地肤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704-2706.
[14] 杨光义,叶方,刘斌,等.苍术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4,(8):1393-1395.
[15] 孙艺方,杜利利,周乐,等.紫花地丁抗菌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66-2671.
[16] 田昌荣,董燕,杨林,等.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试验[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02-1503.
(本文编辑:李珊珊)
白波(1971—),男,副主任检验技师,学士。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4.020
R519.3;R244
A
1002-2619(2017)04-0562-04
2016-11-12)
1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病理科,河北 玉田 0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