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画图感知凸显运动本质
——“图形的运动(平移)”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6-06 07:34执教金玲玲评析陈庆宪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对应点米老鼠头像

◇执教/金玲玲 评析/陈庆宪

一、观察生活现象,初步感知特点

1.展现生活现象,揭示课题。

师在屏幕上播放电梯上下移动、窗门水平移动、汽车直线运动的视频,然后把这三种画面放在一起,提出:在生活中这三种物体运动的现象要你用两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运动?

生:平移。

2.观察运动特点,初步感知平移。

屏幕上出示两个米老鼠的头像,动态演示头像的移动。其中一个头像水平方向移动后,形状、大小不变,而另一个头像移动后,形状拉长了。教师提出:观察刚才这两个米老鼠头像的移动,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上面这个米老鼠的头像移动之后是完全一样的,而下面这个米老鼠头像移动后被拉长了。

这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格子并问:现在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片刻后,有部分学生略有所知,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紧接着又分别在两个头像上确定了几点,再在移动后的两个头像上找到它们的对应点,分别用红线连起来。让学生观察刚才的演示后,教师提出:现在你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我发现上面米老鼠头像上的3个点,移动的格子数都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下面米老鼠头像上的3个点,有1个点移动了9格,有1个点移动了7格,还有1个点移动了8格。

生:上面的米老鼠头像上的点都移动了9格。

这时,屏幕上出示这些点移动的格子数,如图1,教师指出:像上面米老鼠这样的移动我们叫它“平移”,而下面这样移动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就不能说“平移”了。

图1

评析:教师利用两个米老鼠头像的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明显地感受到不同。但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交代不同在哪里,而是逐步添加画面上的信息,每一次的添加都吸引着学生去观察、思考。最后使学生感受到第一个米老鼠头像上的每一点移动的距离都相等,而第二个米老鼠的头像上各点移动的距离不相等。从而使学生明确第一个米老鼠头像的移动属于平移,第二个头像的移动不是平移。这样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平移打下了认识的基础。

二、分层画图探究,逐步领悟本质

1.画出平移后的线段。

预先给每位学生提供画好一条线段的格子纸,要求学生画出线段AB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两位学生汇报画法。

生:我先把点A向右平移5格,再把点B向右平移5格,接着把移动后的两个点连上线。

生:我也先把点A向右平移5格,接着在移动后的这一点往下数3格,再向右数1格,然后把这两点连起来。

师: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是先确定线段两个端点向右移动5格后的位置,然后连起来。

师:那为什么把移动后的2个点连起来,就是把这条线段向右移动了5格呢?

生:这2个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线段。

这时教师特意在学生的格子纸上指着原来这条线段上的一点(非点A和B),问:你们觉得这一点移到哪里了?学生在移动之后的线段上找到了它的对应点。接着教师又随机指出另外几个点,学生都一一找到了它们的对应点。

师:我们知道线段上有无数个点,这些点都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所有点都向右移动了5格。

这时教师在屏幕上再次动态演示出如图2的画面。

图2

评析:以上环节从最简单的线段开始,教学时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只画出平移后的线段,而是通过对原来线段上的任意点,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对应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实质是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格子纸上画出向左平移4格后的三角形。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三幅作品(如图3),并提出:观察这三幅作品,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图3

生:第二幅画错了。

生:第三幅也画错了。

师:这两位同学画的错在哪里呢?

生:第二幅的三角形,其中一个顶点向左移动了5格,没有移动4格。

生:第三幅把移动后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的一条边靠得最近是4格。

师:实际上第三幅把原来三角形平移了几格?

生:平移了7格。

师:那要把三角形向左平移4格,关键要抓住什么?

生:要抓住三角形的3个顶点都向左平移4格。

师:从刚才大家的分析来看,第一幅画得怎样?

生:画得正确。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说一说画的过程好吗?

这位学生表述后,教师在屏幕上动态演示画平移后的三角形的过程,接着教师又在原来三角形上任意指定几个点,让学生一一找到这些点移动后的位置。屏幕上逐步呈现出了如图4的画面。

图4

评析:在以上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学生的三幅作品,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两幅的错误之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也恰恰梳理了怎样把三角形向左平移4格的画法。紧接着教师又利用投影再次动态演示,并让学生寻找图形上任意点的对应点,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每一点到它的对应点的距离都相等。

3.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教师让学生在格子纸上画平移后的四边形,这次画的要求是:自己确定方向和距离。当学生画图后,同样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并完整地描述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向哪一方向平移多少格。接着教师在屏幕上动态演示四边形向左平移、向右平移,或向上平移、向下平移的画面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评析:通过画图和描述,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画多边形的平移,关键是先抓住多边形顶点的平移,如以上四边形4个顶点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相同了,就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4.整体观察,概括本质。

教师把以上三次画平移的图片截在一个画面上(如图5),向学生提出:观察以上这3个图的平移,你能总结一下一个图形中的所有点,在平移时它们的方向、距离有什么特点吗?

图5

学生经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集体交流,最后形成统一看法,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方向——所有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距离——所有点到它的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评析:把三次平移后的图形画面截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去总结图形平移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适当拓展画图,深化理解本质

师:刚才我们都是在格子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如果没有格子,你还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屏幕上出示图6,向学生提出:现在图上没有格子了,要求你把三角形向右平移,而且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已经移动到A′了,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吗?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移到了 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A′B′C′。

图6

学生又在练习纸上先独立画图。当学生独立画图后,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寻找这个三角形平移后的另外2个顶点的?

生:先量出AA′的距离,再量B到对应点的距离、C到对应点的距离。

师:那方向又怎样确定呢?

生:只要画好平行线就可以了。

师:是的。因为要正确地画出平行线,我们现在还没学,所以我们靠观察或自己的方法尽量画平行,尽量保持平移方向相同就可以了。

接着教师提出:到现在我们所画的平移都是按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是不是平移一定要按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生:不一定。

这时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刚才四边形的格子图,动态演示四边形朝着右上角或右下角平移,再朝着左上角或左下角平移。接着教师出示图7,并提出:图中的三角形有一条边已经平移好了,你还能接着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吗?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再组织交流。(过程略)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C移到了 A′C′,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A′B′C′。

图7

评析:因为学生还没学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所以教材不要求学生在没有格子的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但教师还是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虽然大部分学生仅靠观察来把握对应点的方向,但就在这样观察、画图的过程中能把平移的本质想得更加透彻。当然在设计这一拓展性的练习时,教师还是由浅入深的。比如以上教学中,先给出三角形其中一个顶点水平移动后的位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然后给出三角形其中一边向右上角平移后的位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整个三角形。通过倾斜方向平移的画图,学生更明白了物体是可以向不同方向平移的。

四、创设应用素材,体验平移价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的知识,平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还可以运用平移来制作图案。

教师先在屏幕上出示图8中左边的一个小图案,并向学生介绍:我们在计算机上同时按下Shift键和Ctrl键,再用鼠标点住这个图案进行拖动,就可复制出一幅美丽的图案。教师当场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制作出了图8右边的图案。

图8

师:除了日常生活和图案制作时要用到平移,平移知识还可以解决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如图9中的两个图形,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学生通过观察、平移后说出:第一个图形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第二个图形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图9

评析:教师通过再次联系生活现象,尤其结合在计算机上复制图片形成美丽的图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再通过图形涂色部分的平移解决数学自身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平移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对应点米老鼠头像
三点定形找对应点
以“点”为核 感悟本质
“一定一找”话旋转
可爱的卡通头像
我是可爱的米老鼠
黄爱民 作品欣赏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比较大小有诀窍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妈妈撕碎了我做的“米老鼠”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