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

2017-06-05 15:23胡晓岳戴护民王波群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模具岗位标准

胡晓岳 戴护民 单 志 王波群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15)

[教育教学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

胡晓岳 戴护民 单 志 王波群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15)

中高职衔接的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流程是先从调研和明确岗位层次目标入手,然后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再制订中高职衔接的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基础。

职业能力标准;模具专业;开发流程

引言

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第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第二,是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第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具有能力品质的广泛性、职业岗位的变异性、技术技能的综合性、个人活动的重要性、继续教育的终身性等主要特性[1]。

职业能力标准是既不同于职业标准,也不同于人才培养标准,它是对工作任务领域工作任务胜任性的规范描述,而且规范了考核要求,是制订培训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要参照标准。

一、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方法

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首先要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形成条理清晰的“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目标分析”结果,然后考虑人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分析一般应该细化到工种,但有些工种从工作过程角度而言大部分相同,只是非常具体知识和操作不同。因此,可以将此不同工种职责进行合并,成为一个职业能力标准单元。如,数控制造工程师的岗位上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是不同工作,作为职业能力标准它是分开的,但职业能力标准单元可以合并。

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流程

首先通过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会议,邀请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开发岗位群基本的职业能力标准,然后再进行补充。借鉴英国和德国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基点,其中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领域”分析是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重要环节。这里主要采用典型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模块→职业能力单元的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即通过一位主持人依据精心设计的分析技术对若干行业技术专家进行引导来进行,完成工作任务分析表格[2]。针对工作任务分析表格进行整理,将相同的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凸显重要的职业能力,忽略一些次要的职业能力,并且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再进行修订,编号次序一般采用英文字母,例如工作岗位A,工作项目A1,任务模块A1-1,职业能力A1-1-1。

图1 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方式

三、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

下面以中高职衔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能力标准分析为案例来应用以上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方法。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群,对其进一步划分职业岗位,提取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确定后,然后对每一工作项目进行任务模块的具体分析,最后分析出此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3]-[4]。将工作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模块,对每个工作任务模块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最后获取职业能力单元。通过专业调研与职业能力标准分析会,专家总结出如图2所示模具专业岗位群的主要岗位为:模具设计师、模具主管、项目工程师、数控制造工程师和模具工艺工程师等五个岗位。我国已经建立起1-7级的职业教育层次,中职学生对应层次为3级,高职学生对应层次为4级。

图2 模具相关岗位级别与职责分解

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邀请8-12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职业能力分析会,在职业能力分析会中,采用“头脑风暴法”,允许专家们各抒己见。在分析过程中,第一步,先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按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领域,一般每个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以8-12个为宜。第二步,确定模块(工作任务)。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将每一工作领域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第三步,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以“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为例,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开发方法,总结归纳职业能力分析会专家们的发言,获得“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1-4级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粗略版本,在此基础上,再将这个表格发给若干家企业、中高职学校、行业协会,进行修改验证。最后获得如表2“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1-4级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完善版本。这样,也就得到了“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体现为职业能力标准单元,职业能力标准单元是进行课程标准开发的依据[5]。

图3 以 “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为例的职业能力开发流程图

表2 “数控制造工程师”岗位部分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中高职衔接的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是个系统而繁琐的过程,从调研和明确岗位层次目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到中高职衔接能力标准制订,为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校模具专业以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契机,制订了模具专业中高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并以此开发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在对口中职和高职学校进行了推广。在此基础上,模具专业又进行了高本衔接的职业能力研究,我校高职模具专业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了高本衔接试点,为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添砖加瓦。

[1]李晓桓,潘宏斌,李伟.对高职高专教师职业能力内涵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203-206.

[2]杜怡萍."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09):8-14.

[3]刘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职教,2012(5):13-14.

[4]张兴强,楚天舒.《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初探[J].科技风,2015(12):215-215.

[5]沈言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4):12-13.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 on Mold Specialty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 Xiao-yue,DAI Hu-min,SHAN Zhi&WANG Bo-qun
(Guangdong Mechanical&Electro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15,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 of the mold specialty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o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clear job level goal,and then analyze the job tasks,and then develop the ability standard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standar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mold specialty;development process

G710

A

1671-1084(2017)01-0056-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13

2016-08-06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立项课题(GZYLX1213293);广东省高职教育4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教改立项课题(JZ201340B)

胡晓岳,硕士,广东4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生长型制造系统、CAD/CAM一体化;戴护民,博士,广东4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具CAE、金属材料成型;单志,硕士,广东4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逆向设计;王波群,硕士;广东4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产品创新设计。

猜你喜欢
模具岗位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