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将
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明将
目的探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喉镜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常规负压吸痰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VAP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有创通气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
从临床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出现呼吸衰竭[1-3],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的建立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研究将采用对比的方式探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将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诊治指南》中制订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100),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平均年龄(62.0±5.4)岁;对照组(n=100),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平均年龄(62.2±5.7)岁。两组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肺癌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提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喉镜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常规负压吸痰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麻醉,于喉镜直视条件下经口气管插管,完成插管操作后联合有创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要求在SPO2和心电图监护条件下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借助无创呼吸机面罩给药,对于神志相对较为清醒的患者,应首先使用咪达唑仑静脉推注以达到镇静的目的。其次,选取2滴麻黄素滴鼻液从鼻腔滴入,并将患者的体位调整至常规平卧位,然后将气管导管套在纤维支气管镜上插入部上段;完成上述所有操作过后,经鼻腔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位置要求在声门后器官下段隆突约4 cm的位置,而后将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气管,经导管前端隆突3 cm左右撤出纤维支气管镜,最后连接有创呼吸机对患者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待病情基本稳定后,调整为序贯通气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有创通气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一次性插管成功率、VAP发生率、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资料统计结果提示,观察组(n=100)有创通气时间(5.1±1.3)d,对照组(n=100)有创通气时间(8.9±2.4)d,组间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t=6.961 1,P=0.0000)。
观察组(n=100)呼吸衰竭纠正时间(9.9±2.4)d,对照组(n=100)呼吸纠正时间(15.0±3.5)d,组间比较观察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低于对照组(t=6.008 7,P=0.000 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组别n有创通气时间(d) 呼吸衰竭纠正时间(d)观察组 100 5.1±1.3 9.9±2.4对照组 100 8.9±2.4 15.0±3.5t- 6.961 1 6.008 7P- 0.000 0 0.000 0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n=100)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00%(96/100),对照组(n=100)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0.00%(80/100),组间比较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2.121 2,P=0.000 4)。
观察组(n=100)VAP发生率为0;对照组(n=100)VAP发生率为16.00%(16/100),组间比较观察组VAP发生率更低(χ2=17.391 3,P=0.000 0)。
观察组(n=100)病死率为4.00%(4/100),对照组(n=100)病死率为12.00%(12/100),组间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4.347 8,P=0.037 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直接的威胁;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建立人工气道,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是提升救治效果的核心[4-6]。研究所使用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不仅能够更为准确的完成插管,而且操作难度相对较小[7-9];其次,经鼻插管,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对患者的口腔清洁,控制VAP的发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相关指标和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效果。
[1]朱波,党焱,何小鹏.床旁支气管镜在重症患者吸痰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82-84.
[2]李多,王文军,郑俊兰.便携式纤支镜在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12):1260-1263.
[3]张建,崔丽华,郝兴亮,等.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19-520.
[4]裴丽娜,何茂蕾,牟春荣.丙泊酚在神经科重症患者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5):101-102.
[5]袁宏勋,顾科,王保国.雷米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开颅手术后镇静镇痛的对比研究[J].中国病案,2011,12(3):65-66.
[6]武继涛.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67-68.
[7]赵祥玲.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6-17.
[8]李云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34例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7):941-942.
[9]王璐.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70-71.
Application Value of Portable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ANG Mingjiang Respiration Department, Suzhou Yongding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21520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ortable bronchoscopy mirror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20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line laryngoscope under direct the breath tube intubation,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 negative pressur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line fiber a mirror to guide the nasal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by bronchoscopy and sputum suction lens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fter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intubation,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fatality rate and invasive ventilation tim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to correct time comparis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 fi cantly better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portable fi beroptic bronchoscopy has good effec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ortable fi ber lens
R563
A
1674-9308(2017)09-011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9.059
江苏苏州永鼎医院呼吸科,江苏 苏州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