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秦志芳
青铜蟠螭纹盖鼎的再修复
阴 秦志芳
青铜蟠螭纹盖鼎(春秋),在河南省淅川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此鼎修复前鼎盖残为4块,鼎盖下部及鼎身口沿处均有缺失。为使该器物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其进行了修复前胶料的清理、断碴面内锈的清除、除锈、焊接、填缝、随型打磨、纹饰衔接、着色做锈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河南博物院 青铜器 修复
蟠螭纹盖鼎(春秋),通高18厘米,口径18厘米,耳高5厘米。该鼎为圆形,盖隆起,顶近平,鼎盖中间有一个两兽一体的桥形钮,内套一活环,近盖沿有环形钮。器身微鼓腹,圆环状附耳,有三兽面鼎足。鼎盖上由内向外饰有蟠虺纹与云雷纹等,器身饰有变形的蟠螭纹。此盖鼎在发掘出土后曾简单修复。再修复前保存情况如下:
鼎盖残为4块,在一鼎盖下部有一处12.5伊1厘米不规则缺失,鼎盖满饰蟠虺纹与云雷纹等精细纹饰。鼎身口沿处缺失面积为4伊2.5厘米(图一)。
(一)对原发掘修复的该器物进行再修复清理
首先将发掘出土时发掘修复的该鼎从原开裂处及焊接处用电烙铁逐一烫开,用锉刀将残片四周的焊锡彻底清除干净。并用试剂将原发掘修复时所用的胶料清理干净,尤其是要浸出原发掘修复焊接后又粘接时流入纹饰内的胶料,并用竹刀及镊子进行认真的清理,这样会使被胶料覆盖的蟠虺纹、云雷纹等纹饰得以重现。
图一 青铜蟠螭纹盖鼎(春秋)修复前状况
(二)残块断碴面内锈的清除
待以上工作完成后,可用超声波洁牙机对所剩的断碴面内的铜锈进行逐步的清除,清除的越干净越好,这样不仅会使重新焊接后的鼎盖严丝合缝,更会使纹饰与纹饰的对接完美而流畅自然。
(三)鼎盖的除锈
由于该青铜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该器物的表面生成锈层,有的部位生出的锈较厚,使得原精细的纹饰被厚锈所覆盖。为了便于其后文物工作者对该件青铜文物的科学研究,也便于文物展览时广大群众对该件青铜鼎盖上精美纹饰的认识与赏析,需对该器物进行部分的除锈工作。用刻字笔对较厚锈层的部位进行逐次的除锈,使被锈覆盖的纹饰再现。
(四)锔口的选择
首先在鼎盖上没有纹饰的部位,根据需要锉制出齿轮型及银锭型两种不同的锔口。因该鼎盖中心部位较薄而铜质较差,不易焊接牢固,所以宜选用齿轮型锔口。用小钢锉在需要焊接的残片上锉制出三个长2.5厘米的齿轮型豁口,并将于该残片相对应的另一面残片的碴口也在其相应位置上锉制出同样大小和个数的豁口,以便在下一步的焊接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挤焊和压焊。而在鼎盖边沿则选用银锭型锔口,因鼎盖边沿部位的铜胎较厚,可在两个残片需要焊接的位置分别各锉制出0.5厘米的锔口,再将两个残片对在一起,这时两个锉制出的豁口自然就成为一长1厘米的锔口,这样为下一步铜锔的制作打下基础。因该鼎盖残为四块,故锉制出三个银锭型锔口即可够用。采用两种不同的锔口开制技艺可使鼎盖的焊接牢固而持久。
(五)焊接
1.鼎盖:首先将所有清除过的残片逐一进行比对,使每块对接的碴口严丝合缝,同时再观察鼎盖上的蟠虺纹、云雷纹等纹饰有无错位的现象,务必使所有的花纹线条衔接流畅、完整如一,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补配工作打下基础。待以上所有工作逐一完成无误后,即可进行焊接工作。首先将两个残片对工整后,在齿轮锔口壁面内用竹签点涂上镪水(用盐酸和锌粒泡制而成的一种焊料),并在器物内壁齿轮型锔口的位置用多层纸叠出比豁口略大的纸片垫托好,以防焊接时焊锡的流出。用200W加热的电烙铁挂上焊锡滴在焊口内,使焊锡温度越高越好,同时快速拿纸在焊锡上进行挤压。挤压时注意要掌握好力度,既要使焊锡与豁口连接牢固,还要使焊锡及焊口边与器物相平而高低一致。待所有的齿轮型锔口按这种方法逐一焊接完成后,下一步就该对银锭型锔口进行焊接了。因鼎盖口沿胎质较厚,为使焊接后的整个鼎盖牢固而持久,首先用新铜片锉制出略小于锔口的锔子,再将其用竹签点涂镪水后放入锔口内,下面用叠好的纸片撑托,后用加热的电烙铁挂上焊锡进行焊接。其他的银锭式焊口也按此操作方法逐一进行焊接完成即可。对鼎盖口沿处12.5伊1厘米不规则缺失部位,用铅、锡、锑合金片打制出随型补配件,开制出四个燕尾型锔口后进行焊接补配。
2.鼎身:口沿处有长4伊2.5厘米的缺失,该焊接方法是用锉子在器物缺失的边沿一周锉出45毅的斜坡使铜质尽量露出。再用铅、锡、锑三种材料用铁锅化为一体并铸出与器物薄厚大致相同的合金片,后按缺失部位的形状大小剪出合金片,再用小锤对合金片进行打制,制出与该器物口沿缺失部位的坡度、弧度及相应的随形厚度相一致的补配件。焊接时首先将打制好的合金配件放入缺口处,并使其与器物缺口各处边沿相平及流畅,用叠好的纸片托附于器物内壁,用竹签点涂上镪水,用加热的电烙铁挂上焊锡进行补焊。至此焊接、补配工作皆算完成。
之后,将焊接完成后的鼎盖、鼎身放入玻璃干燥器容器里,并加水没过整个器物。这一作法是要将焊接时用的焊剂浸泡出来,以免对器物造成伤害。等30分钟后,焊接部位处出现白雾状时可将整个器物捞出,并用12号油画笔对焊接部位进行反复刷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干毛巾将剩余的水分粘尽,之后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填缝工作。
(六)灌缝、批缝及随型打磨
根据需要,此次该器物采取的是锔口定点焊,不是通焊,所以焊接锔口处是平而实的。而其他的未焊缝隙处,如器物表面纹饰对接部位残块边沿因在地下长期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多少会受损,所以在焊接完成后要对缝隙进行填充,待填充完整后,要将残块之间的所有纹饰用刻刀进行衔接式的雕刻工作。操作方法如下:用浸泡好的漆片(无水乙醇加漆片)作调色用的稀料,先将适量漆片稀料倒入调色碗内,再将不同颜色的矿石颜料根据器物地子色用小匙逐渐加入,并用7号油画笔进行调试。当调试出与实物地子颜色相同时,即可用不锈钢调刀蘸取颜料顺着缝隙进行灌制。切记第一次灌缝时所调的颜料要稀一点,这样才能保证缝隙内都能均匀地流到。待第一遍灌料干后,可将稀料再加矿石颜料使之比初次的稀料要稠。之后改用批刀将调料逐一批入缝隙内,在批制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将调料批在缝隙两边器物的纹饰上,如果这样会给下一步的雕刻工作带来麻烦。等第一遍所批的调料彻底干透后,即可进行第二遍的批制。待第二遍调料干透后用细砂纸将所有批制的地方逐渐轻轻地随型打磨,打磨至所有的缝隙内的调料与器物周边及纹饰持平,即可进行下一步的纹饰衔接雕刻工作。
(七)纹饰衔接的雕刻
该鼎盖所呈现的纹饰有蟠虺纹、云雷纹等多种,纹饰复杂而繁密。为使修复后的器物完整,体现古人铸造技艺的精湛与智慧,需将所有残伤的纹饰进行一根根的衔接,呈现出器物原有的风貌,便于后人参观和欣赏。雕刻步骤:首先用小毛笔根据纹饰的规律勾画出所要雕刻的线条样稿,使每根线条衔接精准而流畅。待以上工作完成后,用自制的雕刻刀根据样稿线条的走向初步浅浅地雕刻一遍。待检查所有的线条都清晰、精准后,可选用与实物宽窄相一致的雕刀,并根据实物纹饰的深浅将其雕刻完成。
(八)着色
首先对该鼎地子的颜色及光泽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观察并确定它的颜色后,将漆片稀料适量倒入调碗内,用医用小匙将所需不同的广告粉颜料加入小碗内并用10号油画笔进行调试,各种颜料的多少根据实物地子(原实物地子为黑里透红)来进行添加,直至调出与原物相同的稀料。之后,可用4号油画笔结合自制竹刀对接缝及补配部位进行轻轻均匀的弹制,待第一次弹制的颜色稀料彻底干透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的弹制工作。干透后可选用粗细两种棉布,先粗后细用布擦磨,直至所做颜料部位上的稀料颜色及表面光泽润度与原实物地子浑如一体即可。
(九)做锈
图二 青铜蟠螭纹盖鼎(春秋)修复后状况
所有的青铜器因在地下埋藏时间久远,受到不同地层环境和化学物质的浸蚀,铜器器物表面往往产生出各种不同锈体和锈斑。就拿该鼎来说,它除了黑里透红的地子色泽外,其表面上还有翠绿、苹果绿、浅蓝色及最外层附着物的色泽。正是因为以上的自然色泽的产生,才使得该器物表面显得层次自然分明而具有活力。
做锈的过程,首先用漆片稀料根据实物上观察出的四种不同的色泽,用四个不锈钢小杯分别加入不同的矿物颜料进行调试,调出与实物每层的颜色相一致的色泽。其次用牙刷蘸取翠绿料嘣弹在补配部分已做好的地子之上,干透后用油画笔蘸取少量的苹果绿颜料弹制在翠绿料之上,通过以上两次的嘣弹会使补配的部位出现大小不同的锈点,待颜料未干透时,随即用铜丝刷轻轻地进行拍打,使两次做出的锈层自然并部分互融。待以上三种颜色嘣弹完毕并彻底干透后,补配的部位就会出现锈层之间不同的色泽及层次的变化。最后用医用药棉制成小拓子蘸取调好的器物最外层的附着物颜料,根据需要拓制在仿锈的最外层,然后用毛笔蘸色加以点缀及修饰,使该器物的所有焊缝及补配部位与实物浑然一体,至此做锈工作完成。图二给出了该鼎修复完成照片。
(作者工作单位: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