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王晓妮
烟台福建会馆的建筑特色与装饰艺术
阴 王晓妮
烟台福建会馆作为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华丽精美的雕饰艺术让人叹为观止。本人通过对其中的木雕、石雕装饰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烟台福建会馆这座艺术宝库,为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保护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烟台福建会馆 建筑特色 装饰艺术
烟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图一)。烟台坐落于黄海之滨,作为京津地区的门户、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是我国南北海上的交通中枢,自古就同各地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在开埠通商后,烟台成为北方最为重要的商贸码头之一,同各地的往来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各省船帮、商会争相在烟台修建会馆。福建商人为了扩大同北方的贸易往来,选择在烟台修建一处会馆,作为到达北方及内陆的中转和福建同乡于异乡祭祀妈祖的场所,福建会馆也成为一座供奉海神娘娘的封闭式古典寺院建筑。
据《烟台大观》记载,福建会馆于光绪十年(1884年)动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竣工,前后耗时22年,比预定工期提前8年完工,时称“鲁东第一工程”,会馆修建所需银两由福建省各路商会筹措,在福建同乡会遗留的文物中,有几本当时各路船帮的捐赠册,大略记载了捐赠银两的商会的船号。会馆在修建之初,由福建同安人叶庭铭先生的父亲负责,后子继父业由叶庭铭(在福建会馆落成后被推为福建同乡会首任会长)接续完成。1954年,叶庭铭之子叶永昌、叶永甫将福建会馆连同馆内陈设文物,一并移交给烟台市人民政府。1958年,福建会馆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北门上方石匾馆名为郭沫若手书。1996年,福建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烟台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后,福建会馆设为烟台民俗博物馆。
图一 福建会馆全景
福建会馆由大门、戏楼、山门、大殿、后殿、花园及左右廊庑组成,南北长92米,东西宽39米,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3平方米,坐南面北,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原为三进庭院,现存两进。整个建筑遵循了清代闽南建筑法式的工艺,翼角高翘,造型别致,突出了闽南建筑无木不雕,无石不凿的特点。建筑所用木石砖瓦等构件均于福建泉州采制,精雕细凿后运至烟台,再由福建工匠组装而成,是一座原汁原味的闽南会馆建筑。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高8.94米,七檩落地三柱式穿斗结构。主楼为单檐歇山屋面,顶覆绿琉璃瓦,次楼半封闭,为硬山绿琉璃瓦屋面,整体造型属于三楼四柱牌楼建筑。正脊上方为二龙向珠装饰,两侧饰花鸟、人物图案的瓷砖镶嵌画。戗脊、垂脊尾端各用亭子做装饰,戗脊高翘,突出闽南特色。山门南面是大殿,为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通高12.85米,歇山重檐,顶覆绿色琉璃瓦,戗脊、角脊高翘,外檐为卷棚顶。高台石基,以细作方石和青砖为承重墙,歇山重檐,12根柱基支撑屋顶,雕梁画栋,翠蓝琉璃瓦为盖,屋脊上同样有"二龙戏珠"龙吻,其壮观不亚于山门。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
在我国的古代庙宇建筑中,坐南面北的并不多见,而烟台福建会馆就成为一个特例,究其原因,是由其功能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会馆内供奉沿海居民信奉极深的妈祖,她是保佑渔民平安、丰收的海神。既然妈祖保佑的是渔民,理所当然就要面向大海普渡众生,而恰恰烟台的海就在北方,于是就造成了福建会馆坐南面北的特有格局。
福建会馆的价值,最突出体现在遍及会馆内外的建筑装饰艺术,如木雕、石雕、琉璃雕、彩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研究价值,是清代闽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实证,是我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艺术的充分展现。
福建会馆的木雕突现了闽南建筑无木不雕、无木不刻的传统特色,亦显示了传统木雕巧、美、秀、雅的独特魅力。这些雕刻集我国古代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精华,充分反映了闽南古代民间雕刻艺术文化。内容题材十分丰富,有历史人物、花草鸟兽、神仙、飞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主题包括励志、祈福、教诲等等,寓意深刻,善于运用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表达生活的哲理。雕刻形式采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及圆雕等各种手法。福建会馆的木雕装饰集中体现在大殿和山门上,其中尤以山门为最。主要有大殿和山门的穿插枋、垂柱、斗拱、斜撑和云墩,大殿的檐柱,大殿前檐角梁,山门的随梁枋、双步梁、斗拱、童柱、擎檐柱和雀替等等。
在众多的木雕作品中最精美的莫过于雕刻于大殿和山门穿插枋上的64幅历史故事。它们多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等,画面多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像“赵子龙单骑救主”、“关云长义释曹操”、“空城计”、“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马超大战曹操”、“闻太师西岐大战”、“十二寡妇征西”、“十三太保”等,在这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画面,内容上注重情节,构图注重变化的透视效果,章法、布局吸收了绘画的表现手法,主要部位运用透雕加深层次。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画面往往是人高山低、人大屋小、人高树矮,颇像电影镜头中的表现手法。
图二 木雕八仙
图三 木雕凤凰
在各种题材的雕刻中,当属人物形象最为生动传神,共雕有各种人物783个。他们或抬头仰望、或低头沉思,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神态安详。每个人物都精雕细琢,惟妙惟肖。雕刻形式则采用透雕、浮雕等手法,立体感极为强烈。这些人物多来源于民间传说,有给人们送福送财、加官进禄的福禄双星和财神,也有各显其能的八仙(图二),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颇有特色的就是在山门四个角的擎檐柱上各有两组阿拉伯木雕人物,他们神态安详、线条流畅。男子手拿乐器或酒具,女子怀抱婴儿正在哺乳。上方为男子,下方为女子。山门上的这四组阿拉伯人物,为这座精美的建筑增添了异国风情,同时也体现出泉州作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不同民族及其宗教文化在这里和睦相处、互相交融的真实历史情况,颂扬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精神和宽容博大的胸襟。
福建会馆木雕除人物故事外,更多的是龙、麒麟、凤凰(图三),其次有仙鹤、象、羊、梅花鹿、老虎等。这些动物在色彩缤纷的花卉彩灯的衬托下,更加体现出工匠们的超凡雕刻技艺。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整个木雕中大放异彩的麒麟,在山门、大殿的斗拱上处处可见。每一只大麒麟身旁还依偎着一只神态活泼的小麒麟,而小麒麟的背上各驮着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雕法亦采用圆雕、浮雕、透雕技术以表现其立体感,是木雕大世界中又一道精彩亮丽的风景。
图四 东坡夜游
图五 盘龙石柱
石雕是福建会馆另一大特色。主要体现在山门两侧墙上、山门明间东西窗上槛之上、山门东西山墙内侧、花窗、石柱和石础等处。内容题材主要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仅山门下就有石雕人物31个,历史故事6幅,动物36只,各种花鸟装饰图案134幅。会馆石材多来自泉州,为辉绿岩,此种石材坚硬、不易风化,适宜于雕刻,但由于质地坚硬,无形中也增加了雕刻的难度。雕刻工艺既有浮雕、圆雕,又有浅线阴刻,浮雕中还穿插透雕工艺,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是我国雕刻艺术中的精品,堪称天下一绝。
福建会馆雕刻的精彩之处,不光表现在技法上,所雕刻的内容也极具特色,石雕故事多以忠君爱国、廉孝节义为题材,诸如“苏武牧羊”、“杨震却金”、“米芾拜石”、“东坡夜游”(图四)、“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舜耕历下”等寓意深远的历史典故,在这里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画面布局合理,搭配协调,人物形象丰腴饱满,形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石墨山水画,堪称我国石雕艺术史上的极品佳作。此种题材的历史典故出现在福建会馆,绝非偶然。福建会馆修建的年代在1884至1906年,正值清王朝走向没落,西方列强纷纷前来弱肉强食之际。清政府丧权辱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最普通的中国人,像福建会馆的设计者、建造者、雕刻工匠师们,也势必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但迫于种种压力只能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寄托改变现状、向往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正是福建会馆所承载的最为壮丽的篇章。
除了山门墙体上的浮雕故事外,山门石作部分到处雕满了各种动物花卉,内容以花、鸟、龙、麒麟、狮子为主,雕刻技法既有明雕浮雕,又有浅线阴刻,将整个山门装饰的富丽堂皇。其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山门下的两根盘龙石柱(图五)。这两根石柱是支撑山门屋面的梁柱,下半部分为石,上半部分为木,由柱础和柱身两部分组成,通高3.1米,最大直径0.9米。覆盆、鼓磴连为一体,形成整体石础,石础周身雕刻有鱼、鳖、虾、蟹等水族动物16只,只只形象逼真。石柱通体雕刻成盘绕的巨龙,龙尾在上头在下,昂首仰望,似在嘶鸣,前爪踏入滚滚波涛之中,后爪伸入祥云缭绕之际,将龙入海、飞天之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龙身之上鳞片、触须无不细致入微,通体线条流畅、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我国雕刻艺术史上集浮雕、透雕、圆雕于一身的艺术精品,且保存完整,已经成为福建会馆的镇馆之宝。龙柱寓意也极为深刻,龙自古以来就是水中百族之王,是大海的主宰,石柱下方为波涛、鱼蟹,上方为飞腾的巨龙,即寓意于此。
福建会馆的石雕作品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在山门东西山墙内侧,各嵌有一幅青石浮雕,东山墙上雕刻着人物、麒麟和初升的月亮,西山墙上则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这种做法似乎有悖于传统,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现象。这幅画将太阳放在西方却有其独特的用意,会馆坐南面北本身不合传统,但客观上又无法改变,建造者们就在建筑上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这两幅浮雕,将东西两个方位倒置,南北方向自然而然地也就倒置过来,变成了“坐北面南”,也就符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要求。
丰富、精致、众多而题材无一雷同的建筑装饰,为喧嚣都市里的这座古建筑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并由此享有“雕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烟台福建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是集建筑、雕刻、彩绘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大量保存完好的石雕、木雕、琉璃雕、彩绘,为研究北方地区闽南传统建筑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烟台福建会馆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技艺是闽南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实证,有效保护和展示研究烟台福建会馆,对传承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工作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