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超越“零点项目”和“多元智能”*

2017-06-05 09:0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木桶美育人格

平 心 郑 兰

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超越“零点项目”和“多元智能”*

平 心 郑 兰

根据新木桶理论,可窥见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舞蹈美育的特殊微妙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量度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理论,其中包括舞蹈美育短板理论和美育舞蹈宽带理论。把新木桶理论看作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正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短板和缺板。对此,本文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来说,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就是素质教育,对于舞蹈专业教育来说,其他学科及人文素养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就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发展观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应包括情感和人格的发展,舞蹈教育与美育的本质并不是智育,也不能代替智育,舞蹈教育与美育的本质乃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素质教育;舞蹈美育;新木桶理论;舞蹈短板理论

一、从素质教育木桶理论谈起:兼谈舞蹈短板理论

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来临,不单是一个百年纪元的终结和一个千秋纪元的开始,它还标志着更多的东西……首先,素质教育,学校美育,舞蹈美育,创新教育,科教兴国,已经成了时代强音。在这跨世纪的门槛上,舞蹈教育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方面,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古老和最悠久的艺术形式,她必将在这个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纪焕发青春、充满生机和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正如雨后春笋般,朝着国民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也就是说,21世纪的舞蹈教育将面临着下面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作为阳春白雪的专业舞蹈教育必将继续朝着高雅艺术的终极价值方向发展,二是作为素质教育的舞蹈美育必将向着国民教育的本体价值方向回归。舞蹈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是舞蹈教育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舞蹈美育,普及舞蹈教育,使中华民族成为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发展高雅舞蹈艺术的重要条件和社会基础。这正是我国舞蹈教育与美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1]

本文和本项课题研究,首先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与美国木桶理论,提出了素质教育木桶理论,简称新木桶理论,并由此探讨了我国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舞蹈美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原木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就像一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即盛水量是由短板决定的,也就是说,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长板或其他木板,而是取决于其短板,所以,原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本文认为,舞蹈美育正是中国当前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短板,故称舞蹈美育短板理论。

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了新木桶理论,即认为在影响木桶容量和盛水量的诸因素中,除了短板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木桶的直径或周长,亦即构成木桶的木板数量或木板宽度,对此,我们可以称为宽带理论或周长理论 (如下图所示)。

由此看来,这个新木桶理论,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部内涵及其“厚基础,宽口径”的观点,而且还密切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观点,即认为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数量。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两个专业的人,要比只有一个专业的人的创造力更大,以此类推,后面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和创造力,还情感情商与人格因素有关。另外,关于新木桶理论,本文还发展出了一个长板理论,即认为木桶的长板也是有用的,它可以作为木桶使用的把手和抓手,从而提高打水或工作的效率,对此,我们称为长板理论或特长理论 (亦如下图所示)。

图1 新木桶理论(本图由本课题组成员霍蕾修订绘制)

现在看来,旧木桶理论的本质只是看到了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木桶或木板的有效高度,而新木桶理论,不仅看到了木桶的容量既取决于其木板的有效高度和整体高度,而且还看到了木桶的容量还取决于其周长或带宽,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关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立体空间理论。与此同时,我们还把新木桶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应用,称为素质教育木桶理论,并可作为新木桶理论的范例和补充。[2]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上述新木桶理论正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素质教育木桶理论正是基础教育的理论依据,并可作为素质教育的量化理论和度量方法。对于现代教育与学校美育来说,舞蹈美育正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短板和缺板,只有补上缺板,发展短板,才能有效提高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就是素质教育木桶理论和舞蹈美育短板理论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上述理论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提出素质教育及其“厚基础”、“宽口径”的理论总结和实践验证。本文只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心理学基础。并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二、舞蹈美育与美育舞蹈木桶理论:超越“零点项目”和“多元智能”

根据以上新木桶理论及其素质教育木桶理论,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外延 (范畴)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康德美学理论、席勒美育理论和蔡元培教育理论,美育本身就有沟通德智体的桥梁作用,并有促进知情意和真善美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之功能。(另见本课题成果其他成果)

关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论与实践,中央电视台曾经举办过一次电视座谈会,主持人首先向两位教育专家提问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育’,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却饶有兴趣,发人深思,当时专家的回答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许多事实,孩子只要学了美育 (尤其是舞蹈美育),素质确实大大提高!如果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教育,那么,“德智体+美育”确实要全面一些,但问题似乎还不止于此。

无独有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发展心理学研究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有一次到南方一个学校考察,他发现上课铃一响,学生们奔走相告:“上素质教育课啦!”林教授灵机一动,叫住他们问道,“同学,你们这是要上什么课?”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是上舞蹈美育课呢!”于是,林教授恍然大悟,“哦!原来,舞蹈美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舞蹈美育!?”

当然,现在看来,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但是,我们可以由此发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发展,原来只有“德智体”,的确不全面,现在增加了美育或者在美育里增加了舞蹈美育课,是要更加全面了一点,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与美育的关系也并非只是一个外延的问题。

首先,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舞蹈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基础教育和普通学校来说,素质教育就是美育,素质教育舞蹈就是舞蹈美育或美育舞蹈,因为舞蹈美育是基础教育和普通高校的短板;但是对于艺术院校和舞蹈学院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弥补科学理论和文化短板。因此,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提出和创立素质教育舞蹈,就是针对基础教育和普通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老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正是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提出的素质教育。

同时,本文和本项课题研究还明确提出,舞蹈美育的本质并不是能力教育或智育,舞蹈美育的本质却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身心教育和全脑教育。这就从内涵上弥补了现代教育的缺板或短板,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这正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前提,也是本项课题研究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正是在此超越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的地方。

本项课题负责人在北京舞蹈学院任教近30年,长期从事舞蹈教育与舞蹈美育心理学教学研究,特别是承担本项课题五年来对全国舞蹈学生大样本、舞蹈美育样本和普通样本的多项人格测验比较研究,验证了很多问题,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参见本项课题其他成果附表)。

本文通过上述多种人格因素测验及其结果分析,并从发展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在此不仅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不仅是指智育或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情感教育和情商发展,人格教育和人格发展,以及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和两个大脑半球的平衡发展即全脑教育问题等。

同时,本文还将证明,舞蹈美育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身心教育和全脑教育功能;素质教育的狭义概念就是指人的全面心理素质的教育,这里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智力或智能的能力概念 (即IQ和多元智能MI),而且还包括情感和情商 (EQ)以及人格非智力因素 (P)等。舞蹈教育与美育确实能够提高和培养这些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

对此,本文认为,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及其由此诞生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包括该零点项目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兼项目主持人古德曼先生,以及第二任所长兼项目主持人加德纳先生,他们都是从一开始就否认艺术教育和美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忽视艺术教育的人格教育意义。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加德纳作为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却把人的发展锁定能力概念与范畴,依然忽视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和人格教育作用,均有失偏颇。

当然,现在看来,他们都是局限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长期以来的科学主义思潮,还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却忘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的丰富内涵。在此,我们姑且不想多谈加德纳的智力理论,还违背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普遍性原理以及普通心理学的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基本概念,即用特殊能力偷换了智力概念。同时,加德纳也没有发展出一套测验多元智能的量表、常模和方法。

由此看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只看到了在人的发展与教育中的能力因素及其多元性,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和情感教育,人格因素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与全面性等。既使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加德纳也是更加强调能力的长板效应,而忽视了多元智能的短板问题。

关于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功能及其情感教育的桥梁作用,本项课题曾有专门一篇论文探讨,在此,本文仅做一点补充:由于情感是一个人的各种需要满足与否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需要的层次和不同,广义的情感即感情(affection)主 要 包 括 情 绪(emotion)、情 感(feeling)和情操 (sentiment),这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情感内容 (如下图所示)。[3]1

图2 广义情感 (affection)结构理论

本文认为,这个情感的结构与层次,正是情感教育和情商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发展情况,比如是情绪层次,或是情感和情操水平,恰好代表了他的情商发展水平。一般认为,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种,因为它的内容和对象是感情或情感,而不是认识或认知活动。但是,本文认为,由于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认知、把握、控制和驾驭的能力,情商即情感智力在性质上仍然属于智力和能力的概念范畴,但它在内容上却是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正是由于情感和情商的这种双重性特征,情感和情商才是联结智力因素和人格非智力因素的中介和桥梁。这也为康德美学、席勒美学和舞蹈美育理论提出的情感的桥梁作用,找到了科学心理学依据。

关于舞蹈美育的人格教育功能问题,本文认为,人格这个词的原始含义即艺术舞台上的人物面具,就像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和扮相,即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舞蹈表演就是表现有个性的人物角色即人格,即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舞蹈美育的目的却在于培养人的个性和人格。

在现代心理学中,广义的人格就是个性,本无道德含义,而狭义的人格概念是指一个人的价值、尊严和道德品德的总称,是自尊和他尊、品质与行为的完美统一,是个性心理的最高层次结构和内容。本文拟在《舞蹈心理学》基础上[3]128-131,把人格分为气质、性格和品格三个层次 (如下图所示)。

图3 广义的人格结构即个性结构图

人格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首先,哲学家对人格的研究是值得心理学家认真对待和借鉴的,比如,康德认为,人格是把人的本性和崇高性清楚地显示出来的东西,人格是每个人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他具有价值。康德的伦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人格主义哲学的起点。人格主义的传统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现象,如法国的人格主义刊物就叫《精神》,并且还有“精神之友协会”等 (多为大学教授)。同时,文学艺术对人格的塑造也是需要心理学家认真学习和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艺术主要就是塑造人格的,比如歌德就是把人格作为人的最高价值来推崇的。

本文认为,人格是精神现象的核心内容,人格是人的崇高性和精神性的集中表现。舞蹈教育美育对人格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舞蹈美育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制、自主、独立、镇定、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幻想、敢为等个性特征。舞蹈教育和美育的终极目标都应追求崇高和完美的人格。舞蹈教育与美育可以通过情感的高峰体验,来实现崇高人格的形成与培养,这就是舞蹈教育与美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三、舞蹈美育与美育舞蹈的新功能:身心教育和全脑教育

(一)舞蹈美育与身心教育

根据舞蹈教育学和舞蹈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舞蹈美育还是一种典型的和特殊的身心教育,这也是现代教育、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短板。我们知道,舞蹈自诞生起就体现为身体和心理的互动关系及其有机统一。当代的身心教育涵盖体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四个基本学科,并在美育全球发展大趋势之下,正积极地与各类艺术学科结合而成为了当今美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推崇的人体律动与节奏运动训练的改革,不仅对音乐教育改革而言意义重大,却也无心插柳地促进了中欧现代舞教育和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诞生,这个教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动觉、即兴和人体动律学等。

图4 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即左右脑分工(这个发现获得1981年诺贝尔奖)

舞蹈美育是一种重要的身心教育,身心教育是舞蹈美育的最佳形式,这是由舞蹈艺术与身心关系决定的。正如《舞蹈心理学》开篇所说,“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可能是与心理学关系最近的一门艺术,心理学也可能是与舞蹈最近的一门科学,因为身心关系太近了,由此看来,舞蹈是用身心关系来表现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3]161-163。对此, 本项课题成果《舞蹈美育心理学》和《舞蹈治疗心理学》已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舞蹈美育与身心教育及身心健康密切关系。

本项课题实验证明,舞蹈教育与美育确实具有提高人的身心协调和身心素质之功能,并有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功效。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力度、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生理素质,同时还能提高训练者的综合能力、情感情商、意志行动、人格信仰等作用。

(二)舞蹈美育与全脑教育及其实验研究

1.裂脑人研究与单侧脑发现:1981年诺贝尔奖

1981年,斯佩里 (R.U.Sperry)因为发现了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即分工现象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是指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文字、数字和逻辑思维方面的信息加工;而大脑右半球却主要负责非语言文字、空间想象和形象情感方面的信息加工。斯佩里是通过“裂脑人”研究,发现了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的。裂脑人就是因为战争或疾病的原因,割断了一个人的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互相联系体:胼胝体,一个人就分裂成了两个脑,比如对于严重癫痫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割断其胼胝体,结果发现,裂脑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存在着显著的功能分工现象,即单侧化现象 (如图所示)。[4]

人的大脑半球单侧化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哈克在《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书中称之为20世纪心理学的第一个重大发现。

自斯佩里博士开了研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先河后,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发现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左脑的功能是计算,是思想的大脑;而右脑的功能是模拟,是艺术的大脑。左脑有固定的职责分工,是思维和意识的大脑;右脑从总体上发挥作用,没有固定的职责分工,是想象和精神的大脑。左脑额叶着眼于现在和现实,思考和把握确定性的信息;右脑着眼于未来,想象、憧憬、计划、预测将来不确定的事物,并注重形象和未来。左脑为数字型,担任着语言、计算、逻辑等思维方面的任务;而右脑则是负责欣赏音乐、绘画,从整体上接受事实、承担直觉、预测的责任,同时也掌管着人的感情方面的事情。

2.优势脑现象及其测验方法:一项在诺贝尔奖基础上的新发现

优势脑的发现:这是2004年,本项课题负责人曾在《舞蹈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对正常人的双眼视差和双象实验,首先发现并提出了优势眼和优势脑现象及其测验方法。我们知道,上述斯佩里只是发现了人的大脑半球的分工现象即单侧化现象,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两个大脑半球必然还存在一个优势化问题,也就是说,你究竟是左脑发达或是右脑发达?你是智力发达或是创造力 (想象力)更发达?你是适合搞学术或是更适合艺术?你是感性的或是理性?这就是大脑半球的优势化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下列优势眼测验方法,一目了然。

优势脑的测验方法:举起一只手伸出食指并把手指放在眼前最远处,睁开双眼在更远处找到一个竖直目标并在主观上将它们对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手不要动)分别闭上左眼或右眼。优势眼是指单眼与双眼在一条线上的那只眼,也就是单眼与双眼效果一样的那只眼,而另一只眼却是起辅助作用的,则为非优势眼。重复以上实验,即可确定优势眼,最后根据视神经交叉的生理机制,再确定优势眼对侧的大脑半球就是你的优势脑。

以上优势脑及其测验方法的科学依据和生理机制是根据人的视神经交叉、双眼视差、双象原理以及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因为我们有两只眼睛和两个大脑半球,就必然产生一侧优势的现象,否则,我们的就会看到两个世界即双象,比如,如果你在拳击中被对方重重打了一拳,此时你就可能看到双象即两个世界。[3]23-26对此,2004年,作者曾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和展出了以上研究和发现,2005年,作者曾应邀参见了中国科协在海南举办的全国科学年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举办的分会,作者根据会议议程曾在心理学会议上做了《优势脑及其测验方法:一项在诺贝尔奖基础上新发现》的学术报告,该文曾收录会议论文集。根据本项目负责人长期以来的大样本研究结果以及对舞蹈界的一些个案研究结果如下:

表1 北京和伦敦测验舞蹈专业学生优势脑和创造力结果 (舞蹈样本:450人)

说明:表中创造力测验成绩是运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心理测量中心编制的创造力测验量表中的典型题目对芭蕾舞中专生的测验结果,其结果与左右脑优势情况相符合,但不显著;学科成绩的统计结果是古典舞系和民间舞系各一个班大学生的平均数,男生相符,女生不符,都不显著;从上述测验结果看,舞蹈专业左脑优势的人数仍然占多数,这说明语言文字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大的,这证明舞蹈学生还是“文舞相融”的。根据个案研究,北京舞蹈学院的绝大多数教授都是左脑发达,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是右脑发达,著名舞蹈编导陈维亚是右脑发达,这证明搞学术和教学的人一般是左脑发达,纯粹搞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的人一般是右脑发达。下表是本项课题研究关于优势脑测验的最新结果,这是对全国舞蹈更大样本和普通样本的比较研究。

表2 全国舞蹈学生大样本和全国普通学生样本优势脑差异显著性

本项课题负责人平心还运用奈德·赫曼在《全脑革命》一书中提出的个人偏好定位测验方法对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05级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的大学生 (样本63人)进行了测验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右脑优势者24人,占总数的38%,并与全脑模型偏好定位测验结果全部相符合;左脑优势者39人,占总数的62%,但只有5人与全脑模型偏好定位测验结果相一致。

3.舞蹈美育与全脑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斯佩里只是根据“裂脑人”研究,发现了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即左右脑分工现象。但是,本项课题负责人却是根据我们每个正常人每天的正常行为,发现了神奇的优势脑现象。优势脑现象,既能证明人的两个半球的分工,又能证明两个半球的合作。由于优势眼和优势脑都是在完全自然即非人为强制的情况下形成的,并可能随个人接触的文化环境、文化类型、文化程度和年龄而变化。事实上,优势眼和优势脑现象,不仅是大脑半球单侧化的原因,而且也是大脑两个半球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大脑半球的优势化现象,就没有单侧化的现象,并且,我们也就不可能同时把双眼看到的两个世界或分别投射到大脑两个半球的两个世界合二为一,我们就会看到两个世界,我们的两个大脑半球就不可能协调工作,也就是说,大脑单侧化现象必须由优势化现象来保证,因为,单侧化的本质和结果是 (使)大脑功能的分工,而优势化的本质和结果是 (使)大脑功能的合作与协调即整体性的表现。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协作是通过“胼胝体”来完成的,“胼胝体”是连接两个半脑的神经组织,其中包括大约两亿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束,它以每秒40亿个神经冲动的速度在两半球之间传递着信息,保证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的统一。由此可见,人的所有活动和行为,都是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协调活动和调节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董奇认为,动作与大脑发展的关系,从格塞尔时代就很受关注,随着脑电技术和脑成像技术的新发展,有关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直观。其中有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动作一认知一情感”的功能环路,并认为这正是动作与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5]21-22

舞蹈是一种全身协调的运动,必然促进全身和全脑的发展。根据艾瑞克·杰森 (Eric·Jensen)的研究,舞蹈艺术,几乎100%地促进了大脑的功能与发展;舞蹈活动,可以加速和促进大脑活动的速度、效率和灵活性;尤其是即兴舞蹈,特别有助于一个人的创造力发展。杰森甚至声称,“动作艺术与高考成绩相关”[6]。

舞蹈美育是一种全脑教育,全脑教育就是同时开发左右脑甚至包括开发小脑和新小脑,就是同时训练感性和理性能力与个性的教育,舞蹈美育需要全身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这就需要动觉和平衡觉,动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顶叶,平衡觉的高级中枢是小脑和新小脑。[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学舞蹈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和错误的。事实证明,学舞蹈,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大脑也发达,不仅大脑发达,而且小脑也发达[3]52。但是,在许多优秀舞蹈艺术家和舞蹈编导中,理论与舞蹈俱佳者大有人在,比如有芭蕾舞 (剧)开山鼻祖诺威尔,芭蕾巨星兼编导尼金斯基,欧洲现代舞之母魏格曼,美国现代舞巨匠心理表现主义之母格莱姆等。中国建国初期舞蹈事业的奠基者吴晓邦和戴爱莲两位先生既是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也是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前进的实践家。

董奇教授认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及其认知发展理论是推动动作与心理发展研究的导火索和原动力,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动作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唯一的联结点,感知运动是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早期的动作技能在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关研究提出,“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组织者”,这个观点对于研究动作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5]18-20,131-157

但是,本文认为,动作发展对于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来说,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动作如何促进孩子的全脑发展和全面发展,其中不仅包括认知发展,而且还包括情感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对此,董奇教授认为,关于动作与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问题,人们对此项研究的兴趣由来已久,安娜·弗洛伊德早就发现,婴儿新的动作技能的增长可以引起更多更强烈的情感表达;Mahler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儿童的动作发展能够带动其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董奇、淘沙和张华等人的有关研究也发现了婴儿动作发展与母婴情绪发展的密切关系。[5]20,158-164

最后,关于动作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动作发展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正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因为,人格的核心正是自我概念,而动作正是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儿童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效能感影响着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动作发展关系密切且显著,身体活动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5]164-167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第一,本课题研究立足于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把全面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为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全脑的发展和身心关系的协调发展多个方面,并为此专门修订了一个综合心理素质测验量表 (16pf一px46修订版)。对此,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理论,都是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美育的情感功能以及人格教育作用,只是片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形象思维和智育功能,这就违背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根据本项课题负责人提出的新木桶理论、素质教育木桶理论和美育舞蹈木桶理论,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舞蹈,不仅有利于智育和学生能力及其多元智能的提高,而且,我们必须看到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的主要功能仍是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身心教育和全脑教育。事实上,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的本质并不是智育或德智体,而是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身心教育和全脑教育。这正是本文和本项课题研究成果超越“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图5 全面发展与全脑教育理论:超越零点项目和多元智能

图5注:

1.本模型的特点首先是把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从能力理论发展到情感理论和人格理论,即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不仅包括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包括情感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

2.本模型还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为左右脑功能,并把斯佩里1981年诺贝尔奖成果,即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亦即左右脑分工现象相统一。

3.以上两点都超越了“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理论,并与本文提出的新木桶理论,即素质教育木桶理论相统一,还把心理学中的知情意与人格理论相统一。

4.本模型不仅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且同时也涉及人的高度发展,比如智能、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层次问题。

第二,本课题研究把舞蹈教育分为专业舞蹈教育和普及舞蹈教育。普及舞蹈教育又称舞蹈美育或美育舞蹈。本项课题研究重在用心理测验和实验来证明和检验这两种舞蹈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并通过对全国舞蹈大样本与普通样本的多元智能测验、情感情商测验、多种人格因素测验、优势脑测验和全脑测验,证明了舞蹈美育的独特效果 (参见本项课题其他成果测验结果及其分析报告)。也就是说,本项课题研究,不仅从概念和理念上超越了“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而且还从方法上和实证上超越了“零点项目”及其“多元智能”的地方。

第三,本项课题把舞蹈美育看成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不仅符合美育和美育舞蹈的本质特征,而且还为情感教育找到了一条最佳途径和方法。情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得·塞拉微和约翰·梅耶在1990年一1996年间提出的一个风靡全球的新概念。本文认为,情商作为一个人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认知、把握、控制和驾驭能力,其性质是属于智力和能力的概念与范畴,其内容乃是属于非智力因素,正是因为情商的二重性特征,情商才是联结智力因素和人格非智力因素的中介和桥梁。同时,本文还把情感教育看成是康德《三大批判》提出情感是沟通真与善的桥梁,席勒把美育看成是沟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的首要范例和重要例证。

第四,本项课题研究为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找到终极目标与方法,即人格教育及其教书育人的灵魂与方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特尔曼和西尔斯对一批天才儿童进行的长达55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智力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非智力因素即人格因素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尽管非智力因素已经因此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重视,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哪个学校或家庭开始以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至今人们并没有找到培养非智力因素即人格教育的方法,人格怎么培养呢?对此,本项课题研究认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句至理名言,可谓一语道破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与原则:“教育必须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作用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说,我们办学校,办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老师,人格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够实现的,人格教育只有通过教师的人格作用和人格魅力来完成。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名师出高徒”的基本原理。而舞蹈教育与美育的特点及其“口传身授”,“师徒传承”和“宗师爱教”的教学方法与原则,正是实现和践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最佳方法。同时,本项课题研究还认为,艺术环境、舞蹈美育正是培养完美人格、健全人格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这也是本项课题“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宗旨和目的。[8]

(二) 建议

1.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的建议。首先,基础教育需要增加和加强美育课程与内容,舞蹈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不仅包括智力发展,而且还包括情感发展、人格发展、全脑发展和身心协调发展。其次,为了配合基础教育美育课程改革,我们同时建议,将美育课程和美育舞蹈列入高考招生录取的科目内容,并以此推进和推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和步骤是,在高考现行模式“3+X”基础上,逐步增加艺术教育(Y),即改革模式为“3+X+Y”。其中,“3”仍为语、数、英三门必考科目,“X”文理综合选考或自由选考科目,“Y”为艺术与美育选考科目或达标科目。美育课程主要以艺术教育为主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学科。建议“Y”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中任选一门。每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美育科目中选择一门作为高考美育类选课科目或达标科目。

2.普通高等教育也要增加舞蹈美育课程,其中应该包括艺术鉴赏和美育理论课程等。根据新木桶理论和素质教育木桶理论,高等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特长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尽快解决“钱学森之问”,即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问题。根据钱学森先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思考和研究的经验与观点[9],他认为,艺术教育非常重要,它是研究思维科学的突破口,因为一旦把艺术教育和形象思维搞清楚了,前科学的那一大部分,别人很难学到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经验、信息、感受等,都可以挖掘出来了,这将把我们的智力开发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当然,只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智慧的源泉。钱先生还认为,“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艺术和科学就如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这就是钱学森先生晚年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

3.大力发展艺术师范教育。艺术师范教育专业是一个边缘地带,也是一个交叉科学,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最新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10],全国中小学,包括普通高等学校,亟需大批美育师资,但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以及综合大学艺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培养艺术专业和表演人才的,艺术师范专业长期空缺。比如,北京舞蹈学院一直被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确定是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专业表演和编导创作人才的,虽然最近已经成立了 (舞蹈)教育学院,但是,舞蹈师范教育专业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批复,今年招生仍然借用表演专业名额;又如,厦门大学原为艺术教育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原有艺术师范教育专业,杭州师范学院原有音乐教育学院及其舞蹈教育专业 (现浙江音乐学

院),但是,由于他们均因办学理念坚持艺术专业教育,忽视艺术师范教育,师范专业全部丢失;再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至今都是坚持艺术专业教育,忽视艺术师范教育,至今均无艺术师范专业和舞蹈师范专业方向。因此,本项国家课题,特向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郑重建议,要为艺术专业院校、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开辟艺术师范教育专业,要设立这个交叉学科专业方向,或者实行双学位制,比如本科5一6年,可以授予艺术学和教育学双学位,此事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1]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4).

[2]平心.舞蹈美育书简:舞蹈美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17.

[3]平心.舞蹈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62.

[5]董奇,淘沙.动作与心理发展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麦克臣.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成果丛书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00-101.

[7]韩荣华.新学习革命 [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8:82.

[8]平心,等.舞蹈教育与教育舞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1-44,147-149.

[9]钱学敏.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N].北京日报,2004-04-12.

[10]国务院关于全面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Z].国发2015(71).

(责任编辑:李 宁)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Danc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PING Xin,ZHENG Lan

According to the new barrel theory,the relationship among basic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dance is special and subtle.And thus,the measurement theor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s the short slab theory of danc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broad band theo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dance.If the new barrel theory is take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basic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the danc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dance is the short slab and lost slab of basic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researches,quality edu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ncept which would be varied in different contexts.Danc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dance can be seen as quality education for basic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whil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ance education.The essence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all-round development.With regard to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includ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and capability,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 essence of dance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s not the intellectualeducation and cannotreplace it.The essence is a kind ofemotional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of dance;new barrel theory;the short slab theory of dance

J70一4

:A

2016一12一31

平心 (1962—),男,河南荥阳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与美育研究。(北京 100081)郑兰 (1982—),女,四川内江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舞蹈教研员,主要从事美育和舞蹈教学和研究。(深圳 51800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级项目《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2011]BLA110092)

猜你喜欢
木桶美育人格
论公民美育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木桶兄弟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