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问题设计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2017-06-01 08:47闫勋亮刘友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原则创新能力

闫勋亮+刘友娜

[摘要]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力。历史教师设计探讨的问题时要类型丰富、层层深入、联系现实、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灵活多样。

[关键词]问题设计 原则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科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类型丰富、层层深入

心理学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与问题的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根据问题目标的不同,我们可将问题分成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及“怎么办”的问题。不难发现,“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考查的大多是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而“怎么办”的问题属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其过程往往又包含分析问题及发现问题过程,因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很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更要注重设计“怎么办”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秦的统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怎样?(2)秦统一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秦国为什么能一举灭掉六国?秦始皇的这些措施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这样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并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题: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应当怎么办?从而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设计要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问题的情境主要指组成问题的背景材料及其构成方式。背景材料有新旧之分。所谓“旧”是指背景材料来源于课本或学生熟知的内容,所谓“新”是指背景材料来源于课本外的或学生不熟知的内容。显然,新的背景材料是学生未知的,这样由新背景材料构成的问题就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当前历史科学研究、现实生活、社会热点、历史记载中去选取素材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介绍当前史学界的最新观点,并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最好能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去认识当前的时事热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当前的改革开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今天我们大量引进外资会不会影响我们中国经济发展?”针对历史教材中的李鸿章,以及当前的历史研究,笔者设计了一个评价李鸿章的问题:“李鸿章除了卖国,是否对国家对历史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问题设计要学以致用、灵活多样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学以致用、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始终一个套路,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例如讲述“抗美援朝”这一段时,可设计以下提问程序:抗美援朝的背景是什么?抗美援朝发生在哪一年?主要的战役有哪几次?战争的结果怎样?上述提问方式的缺点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完全被锁定在教师预先设置的范围内,造成学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利。教师在提供有关问题的背景材料以及总的目标要求后,一定要灵活多样地运用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笔者是这样开展这个内容的教学的:首先介绍朝鲜战争发生的初期概况,战争发生时中国和美国的状况等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假如你是当时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你所持的态度及其理由是什么?(2)朝鲜战争发生后,你认为应当怎样打这场战争?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究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寓学于乐。他们的想象自由地驰骋,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原则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