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宁
[摘要]《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了“发现自信篇”“发现自信篇”“增强自信篇”“感悟自信篇”“唱响自信篇”等教学环节,并分析了该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自信唱响自信民族自信成功
一、教材分析
《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自信的主要内涵和自信对于成功的作用,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更重要的是升华主题,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民族富强、繁荣和进步,个人的自信才有坚固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有限,在自我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这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害怕遇到困难,自暴自弃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让学生对自身价值、能力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增强对自己的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学生只有在树立了自信之后才能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因为这节课是七年级春季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开学初已经学过,所以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感知自信和树立自信的方法上。通过一幕幕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使他们感受到自信所带来的力量,从而做自信的自己,更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自己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学生从徐悲鸿的故事中感受民族自尊和自信,从中学会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笔者就投其所好,以徐悲鸿的自信故事为框架,不断设置情境,使学生进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份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听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所以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把“一条中心线,两个基本点”(本课的难点和重点)设置在其中,最后通过宏观的视频,把个人自信推向民族自信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发展抱有自信,做自信的自己,更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线索一:发现自信篇→增强自信篇→感悟自信篇→唱響自信篇,一条知识主线。
线索二:在内容上,从个人自信(小)上升到国家自信(大)。
线索三:在设计编排上,游戏引入→视频直观感受→自信宣言(升华)。
线索四:一条明线,一条隐线,看似在讲徐悲鸿的故事(明线),实则串讲知识(隐线)。
五、教学重点
树立和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之间的关系,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七、教学方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且不断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尊和自信,然后以问题的形式理解一个个的知识点。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一条中心线,两个基本点”
十、教学反思
(一)优点方面
1.采用“拍手游戏”的导课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导人了新课。
2.自信宣言这个版块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3.帆船样式的板书设计寓意深刻,也形象直观。“一条中心线,两个基本点”的归纳,不仅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也突出了本课的知识主线。
(二)不足之处
1.在自主探究和交流共享环节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课堂环节应着力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总结归纳”这一过程,很明显笔者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2.语速稍快,有重复啰嗦、用词不规范的现象。
3.没有课堂练习。也许是赛课的原因,过分注重课堂的“表演性”,忽略了知识的训练、迁移和应用。
当然了教师的成功也不是一两次课所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多向别人请教,积极接受创新性教法,紧跟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