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7-06-01 21:30郭清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阐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素养的完善还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会归结于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带来的文化自觉、自信使思想教育抱朴守真,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人性之美,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文化的渗透和烙印,在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可估量。

关键词:中国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郭清(1965-),女,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机制研究”(编号:TJJX15-035),主持人:郭清。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22-05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背景下,把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是对中国精神的传承更是弘扬和延续。提高学生思想、人文、道德素质,使毕业生在未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践水平,这在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质量”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包含道德情怀的修炼。因此,把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既是中国梦的动力之源,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是青年学生实现社会理想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导向。

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在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把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子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践行为朴素的行动规范和内化为思想意识。精神动力是鼓舞学生励精图治的根本所在,中国精神是激励学生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力量之源。只有崇高精神的引领,学生们才不会鼠目寸光,安于现状,意志迷沉。高等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衰的战略工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然需要与时俱进而且历久弥新。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民族精神的历史根基和文化情愫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阐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素养的完善,还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会归结于学生价值观的取向。而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脱离生长的环境和植根的文化。特别是文化的渗透和烙印,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可估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才会润物无声,深入人心。因此,将民族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寻根溯源,正本清源。

(一)民族精神带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思想教育抱朴守真

文化自觉,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感悟和觉醒。坚信民族文化在历史行进中的优势地位和重要作用,科学运用,把握规律,对发展自己民族文化,承担历史责任,既薪火相传又革故鼎新。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民族文化价值的赞美和坚定,并相信她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是对文化捍卫的强烈责任和不懈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不仅是民族精神价值的体现,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养料,是對精神世界的洗涤,精神力量的汇集,从而实现个体完善的自我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八字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其中无不彰显民族精神的情愫,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勤学者,悬梁刺股,敏而好学。修德者,厚德载物,修身洁行。明辨者,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笃实者,实事求是,刚健敦厚。这种思想教育是有威望与魅力的,使人乐于尊奉、坚守,朴实而充满依赖。《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民族精神的浩瀚之理落脚于德行与至美,从而“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达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纵观校园中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症结之一就是缺少了一种精神依托。应对物质利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诟病的猖行,迫切需要民族精神浩然之气的洗涤。

(二)民族精神凝练的大学精神使思想教育有的放矢

一流院校的创建要有一流文化的哺育和文化高度的培育,拥有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的大学才能润物无声而振聋发聩。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办学思路,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拓展,更是民族精神的捍卫和自信。学校自身的气质如果脱离了民族文化的修养,也就失掉了学校的气节和归属。因此,大学精神应当是在保有自身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前提之下而具有的文化精髓,文化凝练,文化气质。我们的大学精神应具有民族精神的内核: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豁达襟胸;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的独立理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自由傲骨。具有民族精神气节的大学,才会具有独立性、丰富性、自主性、差别性、求变性。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植入灵魂,大学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中如果植入大学精神的理念,会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因为这种精神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前沿,社会文化的导引,与社会的前进、发展相互融合渗透。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成就了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构筑了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内涵。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时代精神的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

梁启超在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中写道:“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中国梦一直是几代中国人的最美好希冀和最坚定的信念。而实现伟大梦想依靠的是中国精神。如果说民族精神给了我们开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那么时代精神就给了我们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首创气魄和发展使命。

历史的传承和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积淀告诉我们,改革创新已成为一种积极的思想形态,一种融入血脉的传承基因,并已形成重大理论体系成果。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当今的年轻人,创新理念已逐步形成并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创新已经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应当更包容、宽泛、自由、和谐。学校是聚天下英才的场所,既聚之,就不可损之,而要使之更强、更丰富。高等教育应当是时代教育,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帮助学生跟上时代的教育,而时代教育一定是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指明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是时代教育的支柱。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时代精神为核心,才能培养出胜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国家建设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当50后、60后、70后的人群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时,面对90后、95后的“小鲜肉”,如果脱离时代要求,还停留在“我们那个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便会令人窒息和困顿。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脱离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有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3],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整体上综合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青年学生认同、接受、青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精神的彰显

教育必然是追逐时代的教育,而时代的教育必然彰显时代精神。思想教育要以时代精神为价值观导向,才能与时代共进,并推动时代前进发展。因此,具有时代感和实效性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时代精神的积极元素,同时以其系统性的理论基点和整体性的实践内核,清晰地反映出时代精神的要求。思想教育不能脱离改革创新的系统需求而固步自封。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时的困顿和逆反、应付和麻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却没有产生期盼的实际效果,往往感动涕零了自己,无动于衷他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以课堂为载体,以课本为依托。而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是鲜活的,因人而异的。教师的“备课”不应当停留在对教材内容有多深刻的“悟道”,应当是对授课群体的清楚了解。这种了解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高屋建瓴,而是具体到这个群体的明确需求。不仅仅是以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心理特征及价值取向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以我们接触的受众体的具体事宜为依据,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时代精神的彰显不仅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与时俱进,更是把中国梦战略思想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理想信念注入活力元素。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之所以孕育了辉煌北大,就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了其中,打破陈腐,勇于创新。思想独立,拥有社会担当的大学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

(二)建立在时代精神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思想基础

当今时代,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那么当今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和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求,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者,肩负教化人心之职责,帮助学生在精神上成人。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是教育之责。一个常态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提示人们的共同愿望、帮助满足个体需求、建立价值导向和追求价值目标,并提供持之以恒,有强烈冲动的实施动因。教会青年学生从单一个体活动和局部视野中拓展出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的集体性、发展的全局性和进步的时代性之中,才能体现时代精神,融入时代发展。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予大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挑战,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推动大学生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拓展新思路,分析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开拓自己人生的新局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满足大学生锐意进取的需求。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内容,帮助每个个体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价值观的引导,应当是具体的,而非空乏的。对个体的教育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和应用的,且不断延展和衍生新的教育内容。例如:对科技素养的培育,对应用信息的筛选和储备,对网络道德的自律、法律的遵守、环保精神的树立等等。

三、把中国精神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功能和特殊使命。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应当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不断改进、完善,它为民族良知的保有和青年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理念,不能脱离中国历史文化的现状和它自身的传统。中国精神的植入是最好的契机,不仅能够科学地实现育人目的,提升品质,更会为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圆梦。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对接,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探讨新问题、总结新规律、发现新特点中不断与时俱进,应在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媒体形式中同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不能脱离主体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求。任何学理都是为人的实践活动服务的,理论的现实价值应是满足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指导意义。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些道德信念、人性品質缺失和社会危机偶发现象,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理论和实际差距间的挑战。网络时代,信息渠道多元,公众媒体、自媒体大放异彩。“为什么要信你的理论?”“为什么接受你的教育?”,怎么能抵挡“歪理邪说”,怎么运用正确理论回答、解决现实生活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怎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教育的理论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将理论与个体实践需求相结合,与被教育者产生“思想互动”。谈论的主题要在一个“频道”,与年轻人的思路共享一个“节奏”,从他们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要“走下去”。只有在“下面”交往愈深,愈懂,愈近,才能在“上面”教育愈实,愈亲,愈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选择优势资源网站、微信公众号,推荐好的视频,选择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关的媒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思想教育贴近事实,贴近实际。与学生可单线交流,亦可群体讨论,以提升其对复杂社会的认知能力。还可推荐图、文、音并茂的优秀思想作品,与学生共建内容丰富的主题网站,让学生的个性在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中得到有效而充分的表达与张扬,从而改善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在教育中起着主导者的作用,这种“导”,是因势利导,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还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其健康成长的指路者、小秘密的共享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是责任更是使命。利用文本而超越文本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是“懂”受教者的教育。

(二)用中国精神开展人文教育

培养高尚人格、塑造中国精神、贯彻共同理想,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人性之美,同样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达到的目的。《易·贲卦·彖传》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天文”可知晓万物、了解自然、宇宙之变化。从“人文”可知社会人伦、人类精神、生命运行。推及天下,可成“大化”。在文明史经典论著和人类精神的永恒发展中寻求那些亘古不变的价值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它所培育出来的人才,若要具有奋进的精神力度,豁达的精神气度,战胜困难的精神强度,不断创新的精神韧度,便需要有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教化。中国精神的内容彰显的是人文教育的精髓,是中华人文精神在思想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学生加强人文修养、传承人文精神和彰显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人文教育与教学结合。在思想政治课中,应当积极吸收并运用人文知识的精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怀、品质潜移默化其中,将儒家的仁爱包容,道家的刚柔并进等等内容,融合于思想教育之中,使之饱满而富于质感。其次,让人文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人文知识为思想政治提供了多元的教育模式。如开设人文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文知识研讨、演讲、表演、辩论等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再次,让人文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在社会、家庭中传播、宣传、运用人文教育的理念,感受责任意识和传承义务。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启发、修炼大学生独立“思想”的平台

思想教育不是对人的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更不是强制的灌输和“洗脑”。人是思想的机器,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渴望自己被认可,有独到的社会认知。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对现实的考量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他们所缺乏的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给他们一个可驾驭的理论,让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作用应当是教会青年如何“思想”,如何创造“思想”,如何具有“新思想”。而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反应迟钝,麻木不仁,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首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学会倾听和容忍,即便不能够说服,也不可打击讽刺,让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融入师生的交流中。其次,鼓励学生对教师观点的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探讨深层次的思想,学会积极主动“思想”。再次,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给学生启发和引导。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没有思考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会青年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各种可能,思考各种可能,并学会选择,然后转变成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授人以鱼”是给他思想,而“授人以渔”是教会他如何思想。只有那些有思想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担当起历史的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思想者去达到。每个学生如果都有“思想”,并且把思想带入一切领域,那种不是重复性的、不是复制的,而是能够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在思想教育中的活力。

总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只有把“中国精神”有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行动指南,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精神”中巨大的正能量,使其成為青年们挑战各种矛盾、战胜各种坎坷的力量源泉,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news.xi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中国教育报,2013-05-0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冯刚.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6-9.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