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丽++严光永
摘要:“仡佬族民歌”作为黔北地区重要的民族精粹,在独特的人文环境中孕育、成长、发展和成熟,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也拥有丰富的教学价值。数十年来,尽管重视黔北仡佬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作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即贵州中学音乐教育中该民歌的开发与应用却遭遇空前危机。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做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提高对黔北仡佬族民歌音乐教学价值的认识;加强黔北仡佬族民歌音乐教师的培养;制定成套的地方校本教材;构建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音乐课堂;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30-02
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贵州地区相关文化部门也开始重视黔北仡佬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基础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发展中起到推广和传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视角之所以选择中学,是因为贵州的基础音乐教育中相比较而言,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受到重视和比较完善的,而中学由于升学任务和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所限,音乐教育相对薄弱。所以,以中学为例进行本文的研究。
一、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研究背景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发现,有关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民间音乐学者和民间艺人对仡佬族民歌进行了代表性歌曲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如,传统情歌《双谈妹儿》、《十八女儿春》;丧葬歌曲《倒戈船》、《骂玉郎》;生活歌曲《仡乡阳雀悠悠呀》、《打秋千》等[1];其次,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黔北仡佬族民歌。如,徐曼曼的《仡佬族民歌的美学内涵》[2]、费树发的《道真县的仡佬族民歌的艺术特点》等[3];再次,从比较学的视角来谈黔北仡佬族民歌。如,尚建科的《在神圣与凡俗之间——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共生互融关系》[4]、徐艳的《僰人音乐与仡佬族音乐民间术语系统初探》[5]等等。通过前期成果梳理,发现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涉及到。同时发现很多传承人都是家中的经济支柱,他们迫于经济考虑退出了乐团。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相应的政府补贴没有到位。[6]地方传承人断流现象严重。所以,笔者拟通过音乐课堂研究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进行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二、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现状调研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贵州省毕节市的部分中学音乐教育教师和学生。主要调研内容为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占学校总体教师的人数比例、教师对仡佬族民歌的相关了解、对待仡佬族民歌的态度等,学生主要是咨询他们对音乐课和民族歌曲的喜爱程度、是否会唱仡佬族民歌等等。
(一) 黔北地区音乐教师调研。针对音乐教师的主要调研学校为:贵州省毕节市的实验中学、毕节六中、吉场中学、毕节第四小学和龙岭中学。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在不太重视音乐教学,各所学校中音乐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低,仅占0.03%左右;他们并不很了解黔北仡佬族民歌;音乐课堂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不是很乐观;音乐教师们教学工作压力大、他们主要任务是完成全校的音乐课程和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学校选用的音乐教材中缺乏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但是他们中大部分人表示想要尝试把仡佬族民歌带入音乐课程。
(二) 黔北地区学生调研。针对学生的主要调研学校为:第四中学、第六小学、吉场中学。通过调研了解到,有多半学生喜欢唱歌和听歌,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课,他们抱怨音乐课占用了他们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在对第四中学、第六小学、吉场中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极少数学生会唱黔北仡佬族民歌,且会唱的多是仡佬族学生。
三、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部分学校对黔北仡佬族民歌教学不够重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为升学考试服务的,黔北地区也不例外,音乐课程没有得到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同等对待,甚至被设置成副科。一個周上一节音乐课,并排在下午,还常常被其他文化课程占用。音乐教学显然不被学校重视,这打击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的积极性,导致仡佬族民歌的音乐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 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的音乐教师。黔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作待遇不够优厚,故无法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大多音乐教师只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虽然民族音乐也是必修课,但是有些学校的民族音乐课时只占了很小的比例,高校几乎不开设仡佬族民歌课程,导致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中学仡佬族音乐课程的实际脱节。
(三) 缺乏配套的校本教材。缺乏配套的校本教材。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级课程和本地区课程时,应当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选用或开发适合的地区校本教材。但是贵州地区基础的音乐教材是统一选用的,这些教材中没有仡佬族民歌。由于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校本教材创新动力不足,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方音乐校本教材。
四、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它拥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我们应当深入地研究对策,解决问题,使其更好地在音乐课堂当中得到应用。
(一) 提高对黔北仡佬族民歌的音乐教学认识。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艺成果,这是我国文艺的瑰宝,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7] 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度,派别林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8]只有爱护民族的音乐,才能留住民族的命脉,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匈牙利的柯达伊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孩子唱着民歌认识匈牙利” ;“如果我们不愿意把孩子培养成外国人的话,我们就只能用民族的音调来培养他们学会音乐”[9]。黔北仡佬族民歌是黔北地区的民族瑰宝,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该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对黔北仡佬族民歌教学的重视。
(二) 制定配套的地方音乐校本教材。一是遵循我国地方民族音乐的自身规律,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并招收11至13岁的学生(因为戏曲的学习需要5至8年的漫长过程),[10]将黔北仡佬族民歌纳入地方音乐校本教材,首先,要成立专业的教学素材收集小组,奔走于乡间和文化部门,获取仡佬族民歌歌曲,为编写教材做准备;其次,是分析收集到的教学素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舍弃那些封建迷信色彩过于浓重的歌曲,比如巫术祭祀歌曲,道士先生的丧葬歌曲等;另一方面要收录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歌曲:如,《打秋千》、《淘盆打挂意深长》、《讫乡阳雀悠悠呀》、《情姐下河洗衣裳》、《打湿情妹花围腰》等并加入民族特色的图片、乐谱配合教学,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三) 加强音乐教师的黔北仡佬族民歌素养。 优秀的仡佬族民歌教育工作者是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应当加强对音乐教师在仡佬族民歌方面的培训,包括黔北仡佬族的民族文化知识,黔北仡佬族民歌的表演和教学技能,使他们深入地了解仡佬族民歌,并在音乐教学中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总之,本文以贵州地域人文环境、中学音乐教育基础及实地调研数据为出发点,重点对现存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研究探讨在新的形势下,造成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曲折的原因,寻求其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对策:提高黔北仡佬族民歌的音乐教学认识;制定配套的音乐校本教材;加强黔北仡佬族民歌音乐教师的培养等。希望本论文能对黔北仡佬族民歌的振兴和贵州文化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仡佬族学会.仡佬族族歌谣选[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4.5-65.
[2]徐曼曼.仡佬族民歌的美学内涵[J].北方音乐, 2014(6):15-16.
[3]费树发.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2014(12):134.
[4]尚建科.在神圣与凡俗之间——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樂与世俗音乐的共生互融关系[J].中国音乐,2012(3):96-108.
[5]徐艳.僰人音乐与仡佬族音乐民间术语系统初探[J].贵州民族音乐,2015(1):73-76.
[6] [8]侯延爽,任力志. 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四川梓潼和云南大理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4(6):187-190.
[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日报社,2015.10-11.
[9]刘云松. 黔北地区讫佬族歌曲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4:23-25.
[10]侯延爽. 山东“王皮戏”传承及发展思考[J].东岳论丛.2014(6):142-146.